宿天竺寺晓发罗源

黄昏投古寺,深院一灯明。水砌长杉列,风廊败叶鸣。

山云留别偈,王事速归程。迢递罗源路,轻舆候晓行。

68

诗文译文

黄昏时分来到古老的寺庙,寺院深处有一盏明亮的灯。

水砌的长杉排列着,风廊传来败叶的鸣声。

山云为我留下离别的诗句,我要快速归程去办理王事。

蜿蜒迢递的罗源路上,坐在轻轿上等待着黎明出发。

诗文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天竺寺宿营的经历。黄昏时分,他来到这个古老的寺庙,只见寺院深处有一盏灯亮着,寂静而神秘。长杉被整齐地种在水砌边,风吹过走廊,传来败落叶子的声音。他在山中留下了一首诗来与山云辞别,并即将返回城中处理王事,他在罗源路上等待黎明出发。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从描写景色转向了人的感情,寺庙深处的一盏灯是一个象征,代表着知识和智慧的守护。长杉的排列整齐表明了修行者们对生活的秩序和规律的追求。风吹过走廊的落叶声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些许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绪的起伏。山云留下的别偈,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的交流和离别的情感。最后,作者准备返回都城,处理王事,他坐在轻轿上等待黎明的到来,表明他心怀着责任和使命,追求着更高的宏伟目标。整首诗以简约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绪和境遇。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其他诗经

拟古 其十二

作者:邝露(明代)

拟古 其十二,明代,邝露,

长城万馀里,宫阙入浮云。飂风驱秋雁,榆黄华叶陨。

羲和无停轨,颓光惨萧辰。断尾掉泥涂,无为豢牺牲。

58

寄朱孟真教谕

寄朱孟真教谕,明代,吴与弼,

青春桃李忆成均,两造高门剑水滨。闻说轩车能我顾,无端旧梦欲书绅。

32

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

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元代,关汉卿,

一折

【仙吕】【点绛唇】织履编席,能勾做大蜀皇帝,非容易。官里旦暮朝夕,闷似三江水。

【混江龙】唤了声关、张二弟,无言低首泪双垂;一会家眼前活现,一会家口内掂提。急煎煎御手频捶飞凤椅,扑籁籁痛泪常淹衮龙衣。每日家独上龙楼上,望荆州感叹,阆州伤悲。

【油葫芦】每日家作念煞关云长、张翼德,委得俺宣限急。西川途路受驱驰,每日知他过几重深山谷,不曾行十里平田地。恨征马宛四只蹄,不这般插翅般疾;踊虎躯纵彻黄金辔,果然道"心急马行迟"。

【天下乐】紧跐定葵花镫踅鞭催,走似飞坠的双镝,此腿脡无气力。换马处侧一会儿身,行行里吃一口儿食,无明夜不住地。

【醉扶归】若到荆州内,半米儿不宜迟,发送的关云长向北归。然后向阆州路上转驰驿,把关、张分付在君王手里,教他龙虎风云会。

【金盏儿】关将军但相持,无一个敢欺敌。素衣匹马单刀会,觑敌军如儿戏,不若土和泥。杀曹仁十万军,刺颜良万丈威。今日被坏人将你算,畅则为你大胆上落便宜。

【醉中天】义赦了严颜罪,鞭打的督邮死,当阳桥喝回个曹孟德。倒大个张车骑。今日被人死羊儿般剁了首级,全不见石亭驿!

【金盏儿】鞍马上不曾离,谁敢松动满身衣?恰离朝两个月零十日,劳而无役枉驱驰!一个鞭挑魂魄去,一个人和的哭声回。宣的个孝堂里关美髯,纸幡上汉张飞。

【赚煞】杀的那东吴家死尸骸堰住江心水,下溜头淋流着血汁。我教的茸茸蓑衣浑染的赤,变做了通红狮子毛衣。杀的他敢血淋漓,交吴越托推,一霎儿番为做太湖鬼。青鸦鸦岸儿,黄壤壤田地,马蹄儿踏做捣椒泥。

第二折

【南吕】【一枝花】早晨间占《易》理,夜后观乾象。据贼星增焰彩,将星短光芒。朝野内度量。正俺南边上,白虹贯日光。低首参详,怎有这场景象?

【梁州】单注着东吴国一员骁将,砍折俺西蜀家两条金梁。这一场苦痛谁承望?再靠谁挟人捉将?再靠谁展土开疆?做宰相几曾做卿相,做君王那个做君王?布衣间昆仲心肠。再不看官渡口剑刺颜良,古城下刀诛蔡阳,石亭驿手挎袁襄!殿下帝王,行思坐想,正南下望,知祸起自天降。宣到我朝下若问当,着甚话声扬?

【隔尾】这南阳耕臾村诸亮,辅佐着洪福齐天汉帝主,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向君王行酝酿个谎。

【牧羊关】张达那贼禽兽,有甚早难近傍?不走了糜竺、糜芳!咱西蜀家威风,俺敢将东吴家灭相。我直教金鼓震、倾人胆,土雨溅的日无光;马蹄儿踏碎金陵府,鞭梢儿蘸干扬子江。

【贺新郎】官里行行坐坐则是关、张,常则是挑在舌尖,不离了心上。每日家作念的如心痒,没日不心劳意攘,常则是心绪悲伤。白昼间频作念,到晚后越思量,方信道"梦是心头想";但合眼早逢着翼德,才做梦可早见云长。

【牧羊关】板筑的商傅说,钓鱼儿姜吕望,这两个梦善感动历代君王。这梦先应先知,臣则是误打误撞。蝴蝶迷庄子,宋玉赴高唐,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收尾】不能勾侵天松柏长千丈,则落的盖世功名纸半张!关将军美形状,张将军猛势况,再何时得相访?英雄归九泉壤,则落的河边堤土坡上、钉下个缆桩。坐着条担杖,则落的村酒渔樵话儿讲。

第三折

【中吕】【粉蝶儿】运去时过,谁承望有这场丧身灾祸?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共敌军擂鼓鸣锣,谁不怕俺弟兄三个!

【醉春风】安喜县把督邮鞭,当阳桥将曹操喝,共吕温侯配战九十合,那其间也是我、我!壮志消磨,暮年折挫,今日向匹夫行伏落。

【红绣鞋】九尺躯阴云里偌大,三缕髯把玉带垂过,正是俺荆州里的二哥哥。咱是阴鬼,怎敢陷他,唬的我向阴云中无处躲。

【迎仙客】居在人间世,则合把路上经过。向阴云中步行因甚么?在常爪关西把他围绕合,今日小校无多,一部从十余个。

【石榴花】往常开怀常是笑呵呵,绛云也似丹脸若频婆;今日卧蚕眉瞅定面没罗,却是为何?雨泪如梭,割舍了向前先搀过,见咱呵恐怕收罗。行行里恐惧明闻破,省可里倒把虎躯挪。

【斗鹌鹑】哥哥道你是阴魂,兄弟是甚么?用舍行藏,尽言始末:则为帐下张达那厮厮嗔喝,兄弟更性似火;我本意待侑他,谁想他兴心坏我!

【上小楼】则为咱当年勇过,将人折挫,石亭驿上袁襄怎生结未?恼犯我,拿住他,天灵摔破,亏图了他怎生饶过!

【幺篇】哥哥你自暗约,这事非小可。投至的曹操、孙权,鼎足三分,社稷山河。筋厮锁,俺三个,同行同坐,怎先亡了咱弟兄两个?

【哨遍】提起来把荆州摔破,争奈小兄弟也向壕中卧!云雾里自评薄,刘封那厮于礼如何?把那厮碎剐割!糜芳、糜竺、帐下张达,显见的东吴躲。先惊觉与军师诸葛,后入宫庭,托梦与哥哥。军临汉上马嘶风,尸堰满江心血流波;休想逃亡,没处潜藏,怎生的躲?

【耍孩儿】西蜀家气势威风大,助鬼兵全无坎坷;糜芳、糜竺共张达,待奔波怎地奔波?直取了汉上才还国,不杀了贼臣不讲和!若是都拿了,好生的将护,省可里拖磨。

【三煞】君王索怀痛忧,报了仇也快活。除了刘封,槛车里囚着三个。并无喜况敲金镫,有甚心情和凯歌?若是将贼臣破,君王将咱祭奠,也不用道场锣钹。

【二煞】烧残半堆柴,支起九顶镬,把那厮四肢梢一节节钢刀剉,亏图了肠肚鸡鸦啄,数算了肥膏猛虎拖。咱可灵位上端然坐,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收尾】也不用香共灯、酒共果,但得那腔子里的热血往空泼,超度了哥哥发奠我。

第四折

【正宫】【端正好】任劬劳,空生爱,死魂儿有国难投!横亡在三个贼臣手,无一个亲人救。

【滚绣球】俺哥哥丹凤之目,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彀,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督邮,俺哥哥诛文丑,暗灭了车胄,虎牢关酣战温侯。咱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

【倘秀才】往常真户尉见咱当胸叉手,今日见纸判官趋前退后,元来这做鬼的比阳人不自由!立在丹墀内,不由我泪交流,不见一班儿故友。

【滚绣球】那其间正暮秋,九月九,正是帝王的天寿。列丹墀宰相王侯,攘的我奉玉瓯进御酒,一齐山寿,官里回言道臣宰千秋。往常摆满宫彩女在阶基下,今日驾一片愁云在殿角头,痛泪交流。

【叨叨令】碧粼粼绿水波纹皱,疏刺刺玉殿香风透。皂朝靴跐不响玻璃甃,白象笏打不响黄金兽。元来咱死了也么哥,咱死了也么哥!耳听银箭和更漏。

【倘秀才】官里向龙床上高声问候,臣向灯影内恓惶顿首。躲避着君王,倒退着走;只管里问缘由,欢容儿抖擞。

【呆骨朵】终是三十年交契怀着熟,咱心相爱志意相投。绕着二兄长根前,不离了小兄弟左右。一个是急飐飐云间凤,一个是威凛凛山中兽。昏惨惨风内灯,虚飘飘水上沤。

【倘秀才】官里身躯在龙楼凤楼,魂魄赴荆州、阆州,争知两座砖城换做土丘!天曹不受,地府难收,无一个去就!

【滚绣球】官里恨不休,怨不休,更怕俺不知你那勤厚,为甚俺死魂儿全不相瞅?叙故旧,厮问候,想那说来的前咒书,桃园中宰白马乌牛。结交兄长存终始,俺伏侍君王不到头,心绪悠悠。

【三煞】来日教诸葛将二愚男将引,丁宁奏,两行泪才那不断头。官里紧紧的相留,怕不待慢慢的等候,怎禁那滴滴铜壶,点点更筹。久停久住,频去频来,添闷添愁!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节残月下西楼。

【二煞】相逐着古道狂风走,赶定长江雪浪流。痛哭悲凉,少添僝僽,拜辞了龙颜,苦度春秋。今番若不说,后过难来,千则千休;丁宁说透,分明的报冤仇。

【煞尾】饱谙世事慵开口,会尽人间只点头。火速的驱军校戈矛,驻马向长江雪浪流。活拿住糜芳共糜竺,阆州里张达槛车内囚。杵尖上挑定四颗头,腔子内血向成都闹市里流,强如与俺一千小盏黄封头祭酒!

5

赠别吴文中 其三

作者:佘翔(明代)

赠别吴文中 其三,明代,佘翔,

黄花采采报重阳,人在天涯忆帝乡。貌得西方金粟影,大江东去泛慈航。

20

燕歌行

燕歌行,南北朝,王褒,

初春丽晃莺欲娇,桃花流水没河桥。蔷薇花开百重叶,杨柳拂地数千条。

陇西将军号都护,楼兰校尉称嫖姚。自从昔别春燕分,经年一去不相闻。

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城云。淮南桂中明月影,流黄机上织成文。

充国行军屡筑营,阳史讨虏陷平城。城下风多能却阵,沙中雪浅讵停兵。

属国小妇犹年少,羽林轻骑数征行。遥闻陌头采桑曲,犹胜边地胡笳声。

胡笳向暮使人泣,长望闺中空伫立。桃花落地杏花舒,桐生井底寒叶疏。

试为来看上林雁,应有遥寄陇头书。

49

百一诗 二十四

作者:应璩(魏晋)

百一诗 二十四,魏晋,应璩,

沟渎皆决溢。

62

会吟行

会吟行,南北朝,谢灵运,

六引缓清唱。

三调伫繁音。

列筵皆静寂。

咸共耹会吟。

会吟自有初。

请从文命敷。

敷绩壶冀始。

刊木至江汜。

列宿炳天文。

负海横地理。

连峰竞千仞。

背流各百里。

滮池溉粳稻。

轻云暧松杞。

两京愧佳丽。

三都岂能似。

层台指中天。

高墉积崇雉。

飞燕跃广途。

鹢首戏清沚。

肆呈窈窕容。

路曜{女便}娟子。

自来弥世代。

贤达不可纪。

句践善废兴。

越叟识行止。

范蠡出江湖。

梅福入城市。

东方就旅逸。

梁鸿去桑梓。

牵缀书土风。

辞殚意未已。

64

冬宿别业

作者:李岩(宋代)

冬宿别业,宋代,李岩,

移榻三冬暮,联床半夜寒。不眠霜瓦晓,细语壁灯残。

雁泽栖何定,鸰原且自宽。鸿飞非所羡,聊托一枝安。

35

句 其三十九

句 其三十九,宋代,张舜民,

老来辛苦须自烹,且勿娉婷腕如玉。香如桃蕊色如曲,蟹眼松声浮艾绿。

87

次韵晁单州诗六首 其一

作者:刘攽(宋代)

次韵晁单州诗六首 其一,宋代,刘攽,

五字酬君诗百篇,知音免负伯牙弦。淹留子贱弹琴地,怅望兰成射策年。

术到仙真皆羽化,师无前敌在中权。古今风雅人多少,名下声华不浪传。

48

上蔡太师生辰二首 其一

作者:汪藻(宋代)

上蔡太师生辰二首 其一,宋代,汪藻,

万古储英气,生贤镇庙祧。方春回暖律,随帝下神霄。

早岁陪兴运,清忠服迩僚。三篇俱命说,两纪独承尧。

为国隆堂陛,中天斡斗杓。光华归使牒,宁谧载民谣。

九牧金成鼎,三山石峙桥。元圭来旧锡,神宝献新雕。

堂起房心次,音谐角徵韶。车书人一统,符瑞岁千条。

璧海材逾盛,沙场虏不骄。献琛皆累译,入彀有垂髫。

郭解双封国,班超五日朝。嘉谋从昔合,奕业更谁昭。

眷礼群臣异,恩光此日饶。授图开地壮,傍阙筑堤遥。

供帐移金屋,歌钟实绮寮。名园藏茂密,华阁耸岧峣。

诏跸纡临幸,宸毫纪宴招。弟兄联衮绣,孙子列蝉貂。

印琢金为彩,鱼悬玉在腰。中姻连筑沁,外族缀涂椒。

帝子传杯勺,宫墙有鼓箫。果新无独享,羹美或亲调。

48

颂古四十八首 其三十三

颂古四十八首 其三十三,宋代,释慧开,

路逢剑客须呈,不遇诗人莫献。逢人且说三分,未可全施一片。

57

李伯华见过小饮二首 其一

李伯华见过小饮二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伴我林间倒一樽,西湖紫翠变黄昏。鸟迁深树鱼依藻,客散樽空亦闭门。

77

句 其二十二

作者:徐俯(宋代)

句 其二十二,宋代,徐俯,

鹤岭鸾冈空胜地,龙沙乌塔尽荒墟。

86

次韵富季申雪中即事时闻北敌起兵

作者:赵鼎(宋代)

次韵富季申雪中即事时闻北敌起兵,宋代,赵鼎,

东风花万点,落我酒杯间。欲和郢中曲,先颓坐上山。

威棱徒料峭,生意自斓斑。谁是淮西将,提兵夜斩关。

88

钱史君见赠元夕新什次韵答之

作者:李壁(宋代)

钱史君见赠元夕新什次韵答之,宋代,李壁,

元夕风光付湿薪,更堪门外雨如尘。

千枝宝炬知何处,一寸清愁苦傍人。

落纸惊蛇空妙墨,中庭独鹤漫閒身。

青藜不照蓬莱阁,云断苍梧怆百神。

80

慧聚杂题 西庵

作者:李乘(宋代)

慧聚杂题 西庵,宋代,李乘,

野蔓盘青上短檐,客来径草旋锄芟。禽饥闻磬来疏砌,僧饱携筇过别岩。

茶鼎引烟熏纸帐,竹窗漏月射经函。西庵门外如何景,杳杳寒泾一叶帆。

75

坐客竞置殽核因赋示尹子潜

作者:韩淲(宋代)

坐客竞置殽核因赋示尹子潜,宋代,韩淲,

鱼蟹人人馔,柑橙盏盏诗。醪芳邻所借,情分客能知。

城外溪山在,门前巷陌卑。寒虽欺木叶,春已报梅枝。

92

次韵赵景伯南岩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赵景伯南岩,宋代,韩淲,

披藿南岩寺,无僧林荡虚。崖悬徒可望,泉滴又何居。

时世悠悠转,心情落落疏。山行有吟啸,佳处莫踌躇。

4

暮归鉴湖偶成

作者:胡宏(宋代)

暮归鉴湖偶成,宋代,胡宏,

草香泉细午风轻,桃李春花夹岸明。

归棹夷犹云水暮,柳阴深处一声莺。

7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