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40

诗文译文

花雪随风不厌看,

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

一片飞来一片寒。

诗文简析

这首诗以小雪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和对生活中的忧愁的描绘。诗人观赏着飘落的花雪,他对这美景并不厌倦,甚至更愿意放弃山林的壮丽景色。在书房的窗前,一个忧愁的人正坐着,雪花片片飞来,给他带来一片寒冷。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小雪的景象,通过雪花随风飘扬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之情。诗中的“花雪随风不厌看”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雪花美景的欣赏与享受,他不厌其烦地观赏着雪花的飘逸之美。接着,“更多还肯失林峦”,诗人表示自己甘愿舍弃山林的壮丽景色,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观赏雪花上,可见他对雪景的痴迷之情。

诗的下半部分转向描写一个愁人,他正在书窗下坐着。这个人处于愁苦之中,而诗人通过雪花片片飞来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愁人内心的寒冷和孤独感。整首诗通过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烦忧的思考,以及对愁人的同情之情。诗词简短而富有意境,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其他诗经

元夕

元夕,明代,何景明,

灯火万家欢,高楼玉漏残。舞留华月缓,歌袅绿云繁。

雪郭春初霁,烟城夜不寒。尽桥垂柳外,游女佩珊珊。

84

三弟回志喜 其四

三弟回志喜 其四,明代,袁宏道,

东去人人叩,西来事事疑。苦心真学者,出世好男儿。

消息蕲州得,机缘老宿知。何人皮相士,道尔定狂痴。

52

招道祖签判尝暑酎辱示佳篇纪事辄依韵奉和且约再冰酿云

招道祖签判尝暑酎辱示佳篇纪事辄依韵奉和且约再冰酿云,宋代,葛胜仲,

君不见兵火连年扰江汉,一介荩臣无断断。列城守将遁或降,那得捐躯颜与段。

鏖兵喋血八年间,西失平夏北折兰。奔军知是何鸡狗,坐想飞将张与关。

草莽臣谋未云获,且复浇愁倾大白。平时徒有扇障尘,一笑未辨须缠帛。

相邀聊共圣贤中,但愁烛跋鸱夷空。沉酣不畏轻出舌,惊惧悬知不入胸。

午夜醉归闻踏月,林影滩声助清绝。糟兵好向水村营,壑谷正为吾曹设。

儒生嗜酒多有之,高阳酩酊无所缺。莫言酌我慎无多,休弹贺若唱回波,腾腾相送入无何。

40

朝阳三章

作者:袁甫(宋代)

朝阳三章,宋代,袁甫,

日之出矣,于彼扶桑。

凤之鸣矣,于彼高冈。

匪高刚鸣,朝阳之光。

君子如凤,爱此朝阳。

纯德孔明,闻于四方。

33

【越调】天净沙 十二月乐词并序

作者:孟昉(元代)

【越调】天净沙 十二月乐词并序,元代,孟昉,

凡文章之有韵者,皆可歌也。第时有升降,言有雅俗,调有古今,声有清浊。

原其所自,无非发人心之和,非六德之外,别有一律吕也。汉魏晋宋之有乐府,

人多不能晓;唐始有词,而宋因之,其知之者亦罕见其人焉。今之歌曲,比于古

词,有名同而言简者;时亦复有与古相同者,此皆世变之所致,非故求异乖诸古

而强合于今也。使今之曲歌于古,犹古之曲也。古之词歌于今,犹今之词也。其

所以和人之心养情性者,奚古今之异哉!先哲有言:今之乐犹古之乐,不其然欤!

尝读李长吉十二月乐词,其意新而不蹈袭,句丽而不忄舀淫。长短不一,音节亦

异。旁构冥思,朝涵夕泳。谐五声以摊其腔,和八音以符其调。寻绎日久,竟无

所得,遂辍其学,以待知音者出而余承其教焉!因增损其语,而隐括为〔天净沙〕,

如其首数。不惟于樽席之间,便于宛转之喉;且以发长吉之蕴藉,使不掩其声者。

慎勿曰:侮贤者之言云。

上楼迎得春归,暗黄著柳依依,弄野轻寒似水。锦床鸳被,梦回初日迟迟。正月

劳劳胡燕酣春,逗烟薇帐生尘,蛾髻佳人瘦损。暖云如困,不堪起舞缃裙。二月

夹城曲水飘香,扫蛾云髻新妆,落尽梨化欲赏。不胜惆怅,东风萦损柔肠。三月

依微香雨青氛,金塘闲水生,数点残芳堕粉。绿莎轻衬,月明空照黄昏。四月

沿华水汲清樽,含风轻索殳虚门,舞困腮融汗粉。翠罗香润,鸳鸯扇织回文。五月

疏疏拂柳生裁,炎炎红镜初开,暑困天低寡色。火轮飞盖,晖晖日上蓬莱。六月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衰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七月

吴姬鬓拥双鸦,玉人梦里归家,风弄虚檐铁马。天高露下,月明丹桂生华。八月

鸡鸣晓色珑璁,鸦啼金井梧桐,月坠茎寒露涌。广寒霜重,方池冷悴芙蓉。九月

玉壶银箭难倾,花凝笑幽明,霜碎虚庭月冷。绣帏人静,夜长鸳梦难成。十月

高城回冷严光,白天碎坠琼芳,高饮挝钟日赏。流苏金帐,琐窗睡杀鸳鸯。十一月

日光洒洒生红,琼葩碎碎迷空,寒夜漫漫漏永。串销金凤,兽炉香霭春融。十二月

七十二候环催,葭灰玉重飞,莫道光阴似水。羲和迁辔,金鞭懒著龙媒。闰月

28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莺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其二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莺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其二,宋代,欧阳修,

老来何与青春事,闲处方知白日长。自恨乞身今未得,齿牙浮动鬓苍浪。

44

胡达孝水墨妙绝一世为余作枯松孙枝石间老柏谢以长句

胡达孝水墨妙绝一世为余作枯松孙枝石间老柏谢以长句,宋代,杨万里,

东斋归自浣花里,访我弄泉惠山趾。随身万里只孤舟,一簪不曾著行李。

忽拈远物出袖中,乃是孔明庙前古柏阆州松。径从平地便起立,上穿屋瓦到青穹。

老蛟脱鳞乾见骨,厥孙碧丝作须发。石间霜皮二千尺,石似孤根根似石。

硬根瘦干未要论,叶间犹带汉唐春。岁久亦无苔藓痕,只有雪山之雪玉垒云。

却收松柏半天里,几上捲来一张纸。

71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宋代,杨万里,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日穿银笋透,风琢玉山欹。

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生愁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93

次韵酬滑州梅龙图惠酒

作者:韩琦(宋代)

次韵酬滑州梅龙图惠酒,宋代,韩琦,

久雨无书致睦邻,坦途非邈尽长津。正忧吾里民灾甚,敢觊公斋酒味醇。

得骋蛟龙方倚浪,未锄稂莠已齐身。太阳几日披云见,多少如葵仰望人。

15

范参政自建康得资政宫祠六诗寄呈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范参政自建康得资政宫祠六诗寄呈 其一,宋代,赵蕃,

闻道石湖天下奇,城南未数阆州稀。江山胜处世或有,祗欠若人相发挥。

65

读岘山诗寄献八舅龙图

作者:刘敞(宋代)

读岘山诗寄献八舅龙图,宋代,刘敞,

道悠寄先觉,神契无近知。彼美羊公意,今在岘山诗。

陵谷非一变,荣名独至兹。当时偶然语,正与来者期。

慷慨激悲歌,崔嵬构丛祠。怀哉千岁后,慰此江汉思。

公亦蹈前人,方为帝王师。奋笔成不朽,何啻中亭碑。

58

题白鹤泉

作者:田稹(宋代)

题白鹤泉,宋代,田稹,

相仪始融结,中有灵岩川。佛现青莲相,山分白鹤泉。

澄清通舜井,湛洁滉尧天。鞠氏留题后,菲才继此篇。

2

与李深梁山泊分韵得轻风生浪迟五首 其三

作者:刘跂(宋代)

与李深梁山泊分韵得轻风生浪迟五首 其三,宋代,刘跂,

为问风多逆,舟行太缓生。渔歌不用调,水宿莫论程。

饱有雕胡饭,香无锦带羹。相看乏酒饮,愁剧似渊明。

78

近日月岩处有大石如蒸饼状无突陷可顿足然凿

作者:王履(明代)

近日月岩处有大石如蒸饼状无突陷可顿足然凿,明代,王履,

半规盂覆断攀援,林底林端接翠烟。

莫向锁中寻混敦,崇墉高处有冥筌。

1

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其二,宋代,韩淲,

枕流饭脱粟,长夏以终日。曳屣行歌商,风轩时弄笔。

94

留金馆作

作者:京镗(宋代)

留金馆作,宋代,京镗,

鼎湖龙驭去无踪,三遣行人意则同。

凶礼强更为吉礼,夷风终未变华风。

设令耳与笙镛末,只愿身糜鼎镬中。

已办淹留期得请,不辞筑馆汴江东。

83

病中闻雨

病中闻雨,宋代,李昭玘,

官居寥落禁门东,秋满长安一夜风。老病不眠成展转,五更钟鼓雨声中。

55

蛇首岩

蛇首岩,宋代,求仲弓,

石如蛇首隐林端,未得风雷且蛰蟠。俗眼莫嫌无变化,待生头角始堪观。

31

十二峰 松峦

十二峰 松峦,宋代,阎伯敏,

舟船摇摇大巫前,松间丝萝望缠绵。屏风角转恰匝背,心在山头人倚船。

99

挽刘牧之廉使

挽刘牧之廉使,元代,吾丘衍,

闻说飞鸾下九霄,白头懒赴玉堂招。醉中野服方萧散,梦里轩车竟寂寥。

别墅人空丹桂老,小山云去紫台遥。故原归葬松萝惨,目送征魂万里飘。

6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