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沉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谗说相啖食,利害纷eq々。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於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疲疴苦沦世,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63

诗文译文

微月生西海,在阳开始取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再兴废。

到精确实就在,三、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季,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颜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完全凋零,刘芳的意见竟何成。

苍苍丁零堵塞,现在缅甸荒野?。

亭堡如何摧毁兀,尸骨没有保全性命。

黄沙幕南起,白天隐西角。

汉甲三十万,曾经因事匈奴。

只是沙场死,谁怜塞上我。

乐羊为魏国将领,吃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其他人怎么能忠诚。

我听说中山相,于是就把放小鹿翁。

孤兽都不忍心,何况以奉君终。

市民同情巧智,在路上如果幼稚。

争夺相夸耀奢侈,不知道自己是一。

为什么见玄真子,世人玉壶中。

杳渺送给天地,利用化进入无穷。

我看龙变化,才知道到阳精。

石林什么黑暗秘密,幽洞不留行。

古代的得道成仙,信和元化并。

杨玄感不是象认识,谁能预测沉冥。

世人被看见,饮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怎么能采到英。

白天经常不回家,青阳时晚了。

茫茫我怎么想,林躺在床上看没有开始。

众芳委托时隐藏,鶗杜鹃叫悲伤。

鸿荒古代已经坍塌,谁知道巢居的儿子。

我看昆仑化,天月沦洞冥。

精魄互相交流,天地以罗生。

孔子推太极,老子崇尚玄妙。

西方金仙子,崇义才没有第二。

空色都寂灭,由于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纷借助,生与死都没有停止。

圣人秘元命令,害怕社会混乱的真。

如何嵩你们,诙谐怪诞错时人。

先天真是美,阶祸乱依靠。

长城防御匈奴的侵扰,我会从他们的父母。

赤精已经迷汉,子年为什么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像麻。

深居观察元化,徐悱这样争朵颐。

谗言相互吞食,利害纷纷eq收场。

便便夸毗子,荣耀互相支持。

务光让天下,商人竞相刀锥。

行了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我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气氛。

囊括经世之道,给自己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很久没有你。

浮荣不值得重视,遵循养晦当时文。

舒可弥漫宇宙,卷的不满分。

不仅树木寿,空和麋鹿群。

呦呦南山鹿,遭受网以媒和。

招摇青桂树,幽蠢也成为科。

世情甘熟悉,荣耀纷纷怎么样。

怨恨不相重复,爱生祸罗。

瑶台乖巧大笑,玉石杯子、双蛾。

谁看见枯城投放,青青成斧柯。

林在生病时长,水木澹孤清。

闲躺在观物化,悠悠念不生。

青春开始苏醒,大火已经满盈。

去世才从这,感叹何时平。

临岔着社会,命运好悠悠。

过去殷王的儿子,玉马便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老人,东陵侯有原因。

贵人难以满意,赏爱在片刻。

没有用心如玉,探讨其他明月珠。

从前称为夭折桃子,现在是舂市人。

猫头鹰悲伤东国,麋鹿哭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小船去五湖。

圣人已经离开很久了,公道缅甸很困难。

忙乱夸毗子,尧禹认为说谎。

骄傲荣华富贵工匠,权势利益相互干扰。

燕王尊乐毅,部分国家希望同欢乐。

鲁仲连让齐爵,给组距邯郸。

伊人相信去了,感激是谁叹息。

隐居观察天体的运行,悠悠思念众生。

自古代兴没,许多圣人不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赢。

又听到赤精子,提剑入都京。

火光既没有象,晋人又纵横。

尧、禹之道已经昧,昏庸暴虐形势才行。

难道没有当世,天道与匈奴兵。

咳安可以说,当时喝醉了而未醒。孔子溺水东鲁,伯阳逃西南海。

大运河自古以来,旅人为何叹息呢。

曲折态势已久,正直之道这穷。

难道没有感激的,当时风俗败坏这风。

灌园是何等卑鄙,皎皎在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圣人不利于自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不是尧意,瑶台怎么可以讨论。

我听说西方化,清净道更加重视。

怎么穷金玉,雕刻认为尊重。

壮丽山桃花林的尽头,美图珍珠翡翠麻烦。

鬼工还可以,人的力量怎么能保存。

夸我刚才增加,以智慧道路越过黄昏。

玄天幽沉默不语,群议为什么嗤嗤。

圣人教导仍在,代运长期衰落。

一根绳子将有什么关系,担心酒醉不能拿。

离开去采芝,不要被灰尘所欺骗。

蜻蜒遨游天地,与世本无忧。

飞飞没能阻止,黄雀来干扰。

穰侯富秦受宠,金石一样友好交往。

出入咸阳里,诸侯没有敢说。

宁知道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平民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微霜知道岁末,斧柯开始青青。

何况是金天晚上,崔浩露水沾湿群英。

登山看宇宙,太阳已经西黑了。

说海方荡翻,我怎能安宁鳞。

翡翠在南海,雌雄珠树林。

知道什么美人意,爱比黄金骄傲。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却长得枝叶繁盛光大首饰,颌锦衾烂。

岂不是在那遥远,虞罗忽然看见不久。

多材真是累,叹息这珍禽。

浅薄的人是谁的儿子,美服当青春。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然珍。

高堂把金玉,微线悬挂千钧。

怎么背公鼎,被剥夺笑时人。

玄蝉号白露,这一年已经失误。

生物从大的变化,我英怎么办。

瑶台有青鸟,远离吃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能虞说罗。

荒啊穆天子,喜欢与白云期。

宫女多怨恨,层城关闭蛾眉。

天耽瑶池快乐,难道伤桃李时。

青苔空萎谢,白头发生帷幕。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模糊。

伫立望已久,眼泪落沾湿衣裳。

难道这越乡感,想起从前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楚国也沦陷。

昔日章华宴会,荆王乐荒淫。

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泽林。

归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

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丁亥年终,西山事武器。

赢粮圈邓道,荷戟争夺羌城。

严寒的冬季阴冷的风强劲,穷帕泄云生。

昏阴暗无昼夜,羽檄又惊恐。

拳呼竞相万丈,崩塌危险跑九阴间。

籍登记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统治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计划为什么失败,野菜缅甸纵横。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容。碧华映红果实,攀折青春时。

岂不是盛大恩宠,荣耀你白玉墀。

只恨红芳歇,一些伤感的思念。

归来豪游子,势利灾祸的大门。

如何兰膏叹息,感激自己生冤。

人趋向第二所避,当时弃道仍然存在。

说李渊已经失去,罗网与谁讨论。

箕山有高尚节操,湘水有清源。

只能白鸥乌,可以为洗心说。

独居还几天,炎夏突然衰落。

阳彩都阴蔽,亲戚朋友都不分离。

登山看不见,哭泣很久涟洏。

夜梦感颜色,如果与白云期。

马上骄横子,驱逐正忙乱。

蜀山和楚水,携手在什么时候。

金鼎合神丹,世上的人将被欺骗。

飞飞骑羊子,为什么是在峨眉山。

变化固然幽类,芳菲多长时间。

疲劳病苦沦世,忧虑不已日益被黑。

深情地看着深褐色,白云空流眼泪。

北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经秋天。

亭上谁家的儿子,哀哀明月楼。

自称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死公吏,刀刃报私仇。

退避到海上,被奴役这个边境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又悠悠。

每次愤怒匈奴兵进入,常为汉国羞耻。

知道什么七十战,白首不封侯。

本是贵公子,一生钟爱才能。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向西奔驰丁零堵塞,向北上登单于台。

登山看千里,怀古心态悠久。

谁说没有忘记祸乱,磨灭成尘埃。

浩然坐什么羡慕,我有峨眉山蜀。

念与楚狂人,悠悠白云期。

时代悲不会,哭泣很久涟洏。

梦登绥山洞穴,南方采摘巫山芝。

探元观众化,遗世从云螭。

地美好时间长了,感悟不见了。

朝进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国为什么近在咫尺,沙朔气雄呢。

藉藉天骄傲你,猖狂已经恢复过来。

边塞没有名将,亭堡空崔嵬。

说句话我为什么叹息,边疆人涂草地。

孔子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河自盈缩,春秋递过来。

盲疾风号愤怒,万物纷纷老虎。

溟海都震动,孤凤他怎么样。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其他诗经

半月台歌

作者:弘历(清代)

半月台歌,清代,弘历,

望月惟有登台宜,不规其满规半时。半可至满满将亏,此义吾闻诸庖羲。

开襟海岳楼阁重,忽如拥出沧溟东。玉阶琼戺露半面,弗升弗沉悬半空。

半空可望不可即,世界浑作琉璃色。太白单父望镜湖,我亦因之动遐忆。

仙人结璘捧玉壶,以酒觞我我不须。汉文百金尚未逮,唐尧蓂荚安知乎。

30

苦热行

作者:曹植(魏晋)

苦热行,魏晋,曹植,

行游到日南。

经历交址乡。

苦热但曝露。

越夷水中藏。

98

次韵正辅表兄江行见桃花

作者:苏轼(宋代)

次韵正辅表兄江行见桃花,宋代,苏轼,

曲士赋《怀沙》,草木伤莽莽。德人无荆棘,坐失岭峤阻。

我兄瑚琏姿,流落瘴江浦。净眼见桃花,纷纷堕红雨。

萧然振衣裓,笑问散花女。我观解语花,粉色如黄土。

一言破千偈,况尔初不语。可怜一转话,他日如何举。

故复此微吟,聊和鸥鸦橹。江边闲草木,闲客当为主。

尔来子美瘦,正坐作诗苦。袖手焚笔砚,清篇真漫与。

愿兄理北辕,六辔去如组。上林桃花开,水暖鸿北翥。

71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宋代,王安石,

周颙宅作阿兰若,娄约身归窣堵坡。今日隐侯孙亦老,偶寻陈迹到烟萝。

36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一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

新舂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齑。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

85

七夕诗二首 其二

七夕诗二首 其二,南北朝,刘骏,

秋风发离愿,明月照双心。偕歌亦遗调,别叹无残音。

开庭镜天路,馀光不可临。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

斯艺成无取,时物聊可寻。

89

题山居逸人

作者:黄滔(唐代)

题山居逸人,唐代,黄滔,

十亩余芦苇,新秋看雪霜。

世人谁到此,尘念自应忘。

斜日风收钓,深秋雨信梁。

不知双阙下,何以谓轩裳。

60

长卿

作者:胡宿(唐代)

长卿,唐代,胡宿,

买赋金钱出后宫,长卿文采冠诸公。

梁园末至时名大,蜀道前驱使节雄。

已托焦桐传密意,更因残札寄遗忠。

如何一讽神仙事,却得飘云起赋中。

86

偈颂八十七首 其四十六

偈颂八十七首 其四十六,宋代,释慧开,

翠岩绝崄巇,元不涉阶梯。去来无窒碍,彼此更何疑。

珍重洪源湖海众,个中不隔一毫釐。

2

失调名 闺怨词

失调名 闺怨词,宋代,朱希真,

苦汝临期话别,与君挽手叮咛。归期誓约十馀朝,去后又经三四月,鱼沉雁杳,空倚著六曲阑干。

凤只鸾孤,谩独宿半床衾枕。欲寄花牌传密意,奈无黄耳堪凭。

待修锦字诉离情。

51

偈,宋代,黄希旦,

地水火风,强名四大。迷荡真源,种种憎爱。咄哉憨痴,会即便会。

云散月明,朗同沙界。

46

寄铉宗鼎

寄铉宗鼎,元代,丁鹤年,

开士幽栖何处是,一庵潇洒傍双峰。弹琴夜和鸣皋鹤,咒钵朝降渡海龙。

万里思乡瞻北斗,十年学道事西宗。故人海内皆星散,忆尔山中冰雪容。

97

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 其一 明堂

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 其一 明堂,明代,祝允明,

于铄姬后,缔兹合宫。爰宅神明,穆穆王风。降及后王,以奉土木。

彼营于朝,形侈实黩。今我涖瞻,犹拜文武。念兹草木,且附圣土。

有赫我后,三登五咸。臣愿师周,唯后用鉴。

76

庾岭寄谢江西白大参

庾岭寄谢江西白大参,明代,祝允明,

太原白居易,南阳宗少文。千年才并出,一日可离群。

契分秋风桂,情亲日暮云。江波二千里,相逐送清芬。

21

飞云洞景十二首 其六 三径琴尊

飞云洞景十二首 其六 三径琴尊,明代,卢龙云,

薜萝深径敞幽居,暇日琴尊亦自娱。时向竹间留二仲,岂缘日涉但篮舆。

63

同一中夜集慈华寺

同一中夜集慈华寺,明代,卢龙云,

南北飘零寡所欢,驱驰空自愧微官。秋风念旧鲈鱼脍,夜雨怜君苜蓿盘。

客路相逢乡语熟,禅房深坐漏声寒。何时得共罗浮月,松露潇潇洒鹖冠。

45

秋月四首 其三

秋月四首 其三,明代,释函可,

出户连天动远思,沙明如雪沁肝脾。夜深一片苍茫色,不是流人绝不知。

86

次韵胡虚白公苏武牧羊图

次韵胡虚白公苏武牧羊图,明代,赵完璧,

羝乳何年仗节旄,中原君相久忘劳。珊钩歌击秋风细,金屋沉酣夜月高。

多病茂陵归驷马,诙谐方朔已绯袍。中郎老迓归来宠,独把青铜叹鬓毛。

43

题老柏图

作者:郑真(明代)

题老柏图,明代,郑真,

风霜摧折凤凰枝,岩壑犹存铁石姿。老朽何堪为世用,丹心祇许老天知。

49

酬何璧

作者:吴兆(明代)

酬何璧,明代,吴兆,

少年为志在仇恩,老大销磨百不存。

寂寂孤窗风雨夜,因君知我与君言。

5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