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

弱植素寡偶,趋时非所任。感恩再登龙,求友皆断金。

彪炳睹奇采,凄锵闻雅音。适欣佳期接,遽叹离思侵。

靡靡遵远道,忡忡劳寸心。难成独酌谣,空奏伐木吟。

泬寥清冬时,萧索白昼阴。交欢谅如昨,滞念纷在今。

因风试矫翼,倦飞会归林。向晚清淮驶,回首楚云深。

51

诗文译文

准备奉命去京城,途中经过淮口,心中因怀念而写下这首诗。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宰相权德舆写的,他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诗人自称“弱植素寡偶”,感叹自己身世平凡,家庭贫寡。但他十分珍惜自己被召见登上宰相位置的机会,感激再次得以登上朝堂,但他也明白这是时运所赐,并非自身能力所得。

诗人感慨于世事的无常和变幻,他写道:“求友皆断金”,表达了在这个权谋之世,追求真正的友谊是十分困难的。

接下来,诗人写出了对于文人士子追求卓越成就的感慨,他形容他们“彪炳睹奇采,凄锵闻雅音”,表达了对于才学出众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思念之情,“适欣佳期接,遽叹离思侵”,表明他与朋友相聚之时的欢乐,却又因为离别而感到惋惜和伤怀。

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飞行的困顿和疲惫之感,“靡靡遵远道,忡忡劳寸心”,表明了在远行途中的劳累和困苦。

诗人写道,“难成独酌谣,空奏伐木吟”,寓意自己在官场上的行事作为往往受制于权势,无法自由发声,只能默默忍受。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于季节变迁的感慨,将清冬之际的颓废和阴沉描绘出来,“泬寥清冬时,萧索白昼阴”。

最后,诗人描写了离开故土的情景,“向晚清淮驶,回首楚云深”,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对时代现状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公务繁忙、思念故土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希望获得友谊和自由表达的愿望。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其他诗经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释普度,

短棹轻帆,风恬浪静。

溢目湖光镜样平,渔歌未起同谁听。

万壑千岩,高低普应。

狼藉断霞残照中,船头拨转都收尽。

麽朅提国,亲行此令。

35

忆江南

忆江南,清代,俞陛云,

怀前事,别业圣湖头。梅影欲浮春水舫,柳花多傍夕阳楼。

岁岁此勾留。

80

虞美人(代简督伯和借《战国策》)

虞美人(代简督伯和借《战国策》),宋代,王千秋,

要津去去无由据。已分平生负。拟将怀抱向谁开。万水千山聊为、借书来。
玄都昼永闲难度。欲正书中句。黄琮丹璧已磨浓。发箧烦君早送、过桥东。

35

点绛唇(重阳后数日,菊墩始有花。与诸友再登,赋第四首)

点绛唇(重阳后数日,菊墩始有花。与诸友再登,赋第四首),宋代,向子諲,

莫问重阳,黄花满地须游宴。休论夷甸。且作江山观。
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霜天晚。眼昏花乱。不见书空雁。

91

二郎神

二郎神,宋代,王十朋,

深深院。夜雨过,帘栊高卷。正满槛、海棠开欲半。仍朵朵、红深红浅。遥认三千宫女面。匀点点、胭脂未遍。更微带、春醪宿醉,袅娜香肌娇艳。
日暖。芳心暗吐,含羞轻颤。笑繁杏夭桃争烂漫。爱容易、出墙临岸。子美当年游蜀苑。又岂是、无心眷恋。都只为、天然体态,难把诗工裁翦。

95

相和歌辞。挽歌二首

作者:于鹄(唐代)

相和歌辞。挽歌二首,唐代,于鹄,

阴风吹黄蒿,挽歌渡秋水。车马却归城,孤坟月明里。
双辙出郭门,绵绵东西道。送死多于生,几人得终老。
见人切肺肝,不如归山好。不闻哀哭声,默默安怀抱。
时尽从物化,又免生忧扰。世间寿者稀,尽为悲伤恼。

93

剥枣

作者:刘攽(宋代)

剥枣,宋代,刘攽,

枣下人不行,四旁生蒺藜。秋来见成实,粲粲青红垂。

敲树落碧瓦,溅石投赤矶。纷纷竞口实,聊混儿女为。

树上已空枝,树下亦有蹊。人事但如此,桃李真自欺。

98

咏竹 月

咏竹 月,宋代,张玉娘,

幽幽万籁竹千竿,凉夜宜从月里看。翠节参差邀玉兔,金波晃漾浴青鸾。

半檐苍月催诗思,一径寒辉醒醉魂。吹彻霓裳清露下,嫦娥犹自对芳樽。

15

念奴娇

念奴娇,宋代,宇文虚中,

疏眉秀目。看来依旧是,宣和妆束。飞步盈盈姿媚巧,举世知非凡俗。

宋室宗姬,秦王幼女,曾嫁钦慈族。干戈浩荡,事随天地翻覆。

一笑邂逅相逢,劝人满饮,旋旋吹横竹。流落天涯俱是客,何必平生相熟。

旧日黄华,如今憔悴,付与杯中醁。兴亡休问,为伊且尽船玉。

32

二月初二日二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二月初二日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

去岁不作疟,今年乃病温。初无一床卧,但有小舟蹲。

未怕黄州鬼,唯忧楚国魂。明朝强撑拄,摇兀到吴门。

93

和刘编修潜夫读近报蒋岘被逐二首 其二

作者:王迈(宋代)

和刘编修潜夫读近报蒋岘被逐二首 其二,宋代,王迈,

两载相依笑陆沉,鹑衣不羡锦为衾。渠侬眩耀麒麟楦,我辈翻腾驽骥吟。

朝去一凶忧稍歇,边留五大祸尤深。栋梁培植谁之责,莫遣斧斤终日寻。

26

贫居

贫居,宋代,赵汝绩,

适爱贫居好,全怜鸥鹭乡。

布衾魂梦稳,蔬食齿牙香。

俗事吟边少,时光静里长。

向南多隙地,无力创书台。

73

西斋二首 其一

西斋二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西斋吾所构,檐角颇依林。潇洒松篁影,暄和燕雀音。

青春那肯住,白发任相侵。稍悟渊明乐,时时抚素琴。

99

秘阁观书

秘阁观书,宋代,薛绍彭,

访古求书二十年,二王真迹几人传。

每寻同好得消息,闻韶忘味心拳拳。

诸家真赝可屈指,缇巾入手分媸妍。

道山东观富奇古,世人想望如云天。

此生尘俗分不到,九重有路来无缘。

岂知司存预符玺,芸台高议开宾筵。

翰林入坐中执法,未容凡吏陪诸仙。

酒阑接武上秘阁,皇居紫禁凌非烟。

晋康法书在宝椟,傍架牙签一一穿。

紫衣黄门许一见,忽开复闭严关键。

右军尽善历代宝,八法独高东晋贤。

宏文旧物印章在,开元小篆朱犹鲜。

草行无穷少真楷,硬黄色净昏麻笺。

凤翥龙翔余复直,烟霏雾结断还连。

溟涨笔力老转剧,临池尚叹张学专。

言奴得法号神俊,逼人体势殊翩翩。

自方家尊聘豪翰,骎骎欲过骅骝前。

崇虚鹅群最真迹,万里古色星日悬。

笔乾墨淡不可搨,拙手添晕难磨湔。

小玺肥书两贞观,每角一字居四边。

南朝妙鉴各题检,怀充在后前僧权。

争妍取势押缝尾,磐石卧虎推满骞。

琅琊世谱今乃识,宝章十代何蝉联。

忠良贼孽无去取,茂宏处仲同一编。

其间楷真特萧散,南平秘法传僧虔。

卷杪题官记年月,方庆疏封在石泉。

当时盛事今不泯,曾看崔序传遗篇。

想见举朝推好尚,小钟发论头风痊。

髹奁别贮古杂迹,历代作者堪比肩。

步怀陈人有晋法,伯英汉帖疑吴颠。

诚悬送瓜特枯硬,欧取方险虞劲圆。

虞文发愿乃使用,壮古遒丽功力全。

世间此帖岂有二,孔庙破石人犹怜。

阿武章草五字句,画松分行如直弦。

牝鸡司晨足才致,蛾眉文墨争蝉娟。

青绫高标卷二十,淳化刻在诸帖先。

仲尼夏禹谢太傅,山涛汉章东晋宣。

体凡格陋漫收掇,一手临写烦雕镌。

二王妙迹半遗落,宝章虞柳俱见捐。

无盐刻画废西子,骐骥不御蹇著鞭。

永熙圣学贵斯事,讨论王著何备员。

百年文物盛于昔,继文真主方御乾。

岩廊道业仰夔禹,太平黼藻宗云渊。

宝书传世久未辑,明时盛事犹缺然。

谁能借辩达聪听,愿求精识重评诠。

收遗去陋再刊勒,鸠工不费数万钱。

嗟哉百卷顷刻过,安得放意徐穷研。

归来欲说急记取,瀛洲回首情悁悁。

心存默想尚可记,以指画被夜不眠。

休论顽仙与才鬼,但得曲掌甘终焉。

49

閒居即事

閒居即事,宋代,俞德邻,

尘外江村野老家,穷年兀兀笑盘蜗。素琴横膝一尊酒,纱帽笼头七椀茶。

编竹作桥看蚁渡,种花成坞听蜂衙。閒中自有经纶事,寄语时人莫笑哗。

47

次韵昌甫寒食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昌甫寒食 其二,宋代,韩淲,

三年寒食在天涯,老觉心情不为花。细雨随风初语燕,乱云藏日欲归鸦。

无才圣世空狂望,有命王城莫苦嗟。南北两山青草遍,故园疑并野人家。

87

咏史 杨恽

咏史 杨恽,宋代,方一夔,

请君邯郸舞,听我弘农曲。本是田家人,误窃封侯禄。

贵盛难久居,终然手反覆。南山有旧业,披榛撒戎菽。

苗稀草荒秽,欲锄力不足。归来日已夕,一醉酒新熟。

歌罢即长眠,悲苦过于哭。

59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一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一,宋代,沈与求,

闻公卜居问龟策,隐屏畏人呼重客。闲招溪友铁头航,戏蹑邻娃金齿屐。

舍旁修木荫风潭,坐有郎君掣电岩。已将此段慰偪仄,更为岑参来巷南。

细说当年陈类癖,伏閤忿争书日历。国医袖手药笼空,挂壁犹馀弓矢室。

吾州万落与千村,以葛名儿浸及孙。刲羊击豕作寒食,定恐酌公忘斗石。

55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

作者:吴儆(宋代)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宋代,吴儆,

楼高思远入天涯,瑶海光中景象赊。

未说因风翻柳絮,须看和月上梅花。

山茶有句真成画,庭柏无心不受夸。

人物梁园零落久,一时胜赏属诗家。

21

元夕

元夕,元代,吴师道,

柳台梅巷锁春晴,酒思灯光负赏心。听彻宣和太平曲,独看明月到更深。

1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