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

兴运昔有感,建祠北山巅。云雷初缔构,日月今悠然。

紫气尚蓊郁,玄元如在焉。迨兹事追远,轮奂复增鲜。

洞府香林处,斋坛清汉边。吾君乃尊祖,夙驾此留连。

乐动人神会,钟成律度圆。笙歌下鸾鹤,芝朮萃灵仙。

曾是福黎庶,岂唯味虚玄。赓歌徒有作,微薄谢昭宣。

5

诗文译文

奉和皇帝圣制,参拜玄元皇帝庙斋

兴运勃发,我心感慨万分,筑起庙宇于北山之巅。

云和雷的缔造初创,太阳和月亮如今悠然自得。

紫气依然蓊郁蔓延,玄元皇帝的存在仿佛就在其中。

历史的远古事迹,此刻一并追溯,庙宇的建造辉煌丰盛。

洞府和香林相伴,斋坛在汉边清净敬神。

我君乃是我们的尊祖,他的车驾在这里停留。

欢乐的活动聚集了神明,钟声奏响美好的律动。

笙歌谐和鸾鹤齐下,芝朮集聚灵仙。

曾经是福泽黎民,岂仅仅满足于物质的虚幻。

递上这首诗歌,虽然不足作为赞美,却谢谢昭宣。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是唐代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诗人以庙斋之行为背景,表达了对玄元皇帝的敬仰和景仰之情,歌颂了玄元皇帝的伟大与崇高,以及庙斋中的神圣和庄严。

这首诗以庙斋为情景,以玄元皇帝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意象手法。诗中描绘了庙斋的雄伟景象,紫气的盛发以及玄元皇帝的存在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展现出玄元皇帝的崇高地位和非凡魅力。诗人以充满敬仰之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玄元皇帝的崇拜和对庙斋的景仰,展现了唐代社会对皇帝的崇拜与仰望之情,弘扬了儒家思想中尊天崇祖的思想。

整首诗以庙斋的场景为背景,展示了玄元皇帝的伟大和庄严,歌颂了神圣的香火正式。诗人通过形象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使这首诗具有鲜明的形象特点,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表达出对玄元皇帝的景仰之情和对庙斋的敬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与敬仰的情感态度。

诗文赏析

奉和皇帝圣制,参拜玄元皇帝庙斋

兴运勃发,我心感慨万分,筑起庙宇于北山之巅。

云和雷的缔造初创,太阳和月亮如今悠然自得。

紫气依然蓊郁蔓延,玄元皇帝的存在仿佛就在其中。

历史的远古事迹,此刻一并追溯,庙宇的建造辉煌丰盛。

洞府和香林相伴,斋坛在汉边清净敬神。

我君乃是我们的尊祖,他的车驾在这里停留。

欢乐的活动聚集了神明,钟声奏响美好的律动。

笙歌谐和鸾鹤齐下,芝朮集聚灵仙。

曾经是福泽黎民,岂仅仅满足于物质的虚幻。

递上这首诗歌,虽然不足作为赞美,却谢谢昭宣。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是唐代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诗人以庙斋之行为背景,表达了对玄元皇帝的敬仰和景仰之情,歌颂了玄元皇帝的伟大与崇高,以及庙斋中的神圣和庄严。

:这首诗以庙斋为情景,以玄元皇帝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意象手法。诗中描绘了庙斋的雄伟景象,紫气的盛发以及玄元皇帝的存在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展现出玄元皇帝的崇高地位和非凡魅力。诗人以充满敬仰之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玄元皇帝的崇拜和对庙斋的景仰,展现了唐代社会对皇帝的崇拜与仰望之情,弘扬了儒家思想中尊天崇祖的思想。

整首诗以庙斋的场景为背景,展示了玄元皇帝的伟大和庄严,歌颂了神圣的香火正式。诗人通过形象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使这首诗具有鲜明的形象特点,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表达出对玄元皇帝的景仰之情和对庙斋的敬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与敬仰的情感态度。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其他诗经

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见异香诸山喜而有作

作者:沈周(明代)

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见异香诸山喜而有作,明代,沈周,

清苕达宜兴,道湖已成算。仆夫却告难,风浪卒莫玩。

劝我陟山麓,正尔免忧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断。

譬山行见湖,昏昏秪浩瀚。何如行湖中,坐见山秀烂。

仆尚请决筮,得《需》利在彖。毅然促飞橹,猛进不复懦。

探穴有虎子,履险获奇观。出浦即会胜,列障拥一岸。

遥思揽吴香,妄意觅仙幔。群耸西若监,巨浸东罔畔。

天谓湖太淫,设此似按摊。云涛日冲撞,石趾力抵捍。

输赢各无能,两垒对楚汉。我行锋镝间,便以老命判。

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始有舟楫虞,尽被山破散。

山亦有情状,要我绮语赞。气聚势则附,形散脉复贯。

远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换。虽静有动机,万态纷变乱。

虬龙徐蜿蜒,狮猊悍奔窜。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

正展芙蓉屏,横亘苍玉案。晴縠绉日光,莫熨锦绣段。

金庭与玉柱,远弄波影灿。历眼四十程,续续青不断。

平生诧传闻,信美非谩谰。修辞聊梗槩,归忆庶可按。

54

思贤书院十首 其一 青龙桥

思贤书院十首 其一 青龙桥,明代,孙一元,

石梁无病涉,杖屦时相逢。昔闻横空霓,今见跨水龙。

62

蒙泉堂

蒙泉堂,宋代,释道潜,

百尺苍崖底,蒙泉自我名。滀涵滋造化,汲引绝亏盈。

碧甃深仍固,朱栏小易成。慇勤中夜月,长与照澄明。

35

少年游(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作者:苏轼(宋代)

少年游(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宋代,苏轼,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100

【大石调】青杏子 元宵明月镜

【大石调】青杏子 元宵明月镜,元代,周文质,

元宵

明月镜无瑕,三五夜人物喧哗,水晶台榭烧银蜡。笙歌杳杳,金珠簇簇,灯火家家。

【幺】命文友步京华,看天涯往来车马,对景伤情诉说别离话。一番提起,数年往事,几度嗟呀。

【好观音】见一簇神仙香风飒,春娥舞绛烛笼纱。一个多俊多娇好似他,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钗插。

【幺】行至侵云鳌峰下,却原来正是俺那娇娃。怕不待根前动问咱?人奸诈,拘钤得无半点儿风流暇。

【尾】刚道了个安置都别无话,意迟迟手捻梅花,比梦中只争在月明下。

61

龙钟

作者:陆游(宋代)

龙钟,宋代,陆游,

龙钟一老寄荒村,鼎食山栖久已分。平日气吞云梦泽,莫年缘在武夷君。

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幸有笔床茶灶在,孤舟更入剡溪云。

40

谩成 其二

谩成 其二,宋代,周邦彦,

河声连底卷黄沙,回首方惊去国赊。唯有客情无尽处,暗随春水涨桃花。

41

喜雨

作者:徐玑(宋代)

喜雨,宋代,徐玑,

自入春来旱,祈求到夏中。

数朝人尽恐,今夜雨须通。

云气昏独散,雷声隐渐隆。

池鱼先得活,欢喜与予同。

63

正月十四夜

作者:施枢(宋代)

正月十四夜,宋代,施枢,

覊游偶值上元时,莲艳烧空照锦溪。

堂上珠帘如水浸,庭前鳌架与山齐。

风传鼓吹春声闹,雨遏笙歌夜语低。

自笑蓬窗勤苦士,何当太乙为燃藜。

15

最明寺殿悟道后赠之助道颂五首 其五

最明寺殿悟道后赠之助道颂五首 其五,宋代,释普宁,

壬戌十月十六朝,虚空拳踢不相饶。等闲打破疑团后,大地黄金也合消。

18

蒲中杂咏 临川亭

作者:赵鼎(宋代)

蒲中杂咏 临川亭,宋代,赵鼎,

卷落银潢天汉涯,坐观河伯势雄誇。游人不识支机石,拟向津梁问客槎。

7

答行甫

作者:韩淲(宋代)

答行甫,宋代,韩淲,

检点归装有句无,一楼晴日照阶除。提瓶洗盏犹堪醉,破研摇毫亦可书。

江水东流挟湖海,家山西上接匡庐。轩然握手春风里,刎颈从来笑耳馀。

61

陆墓寺

陆墓寺,宋代,万俟绍之,

距城才五里,野景自萧然。

塘水清环寺,窰烟黑翳天。

市多沽酒旅,桥列卖鱼船。

欲酹宣公冢,渊陵几变迁。

35

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

作者:吴光(宋代)

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宋代,吴光,

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天水互澄廓,矧逢清秋时。

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芳蘅被长薄,修篁映素漪。

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帝子渺何许,㛹娟远水湄。

逶靡回翠旌,仿佛骖文狸。苍梧白云去,洞庭丹枫衰。

美人期不还,日落愁参差。眷彼湘竹吟,踌躇有馀悲。

15

题王南杰远明楼

作者:陈郁(宋代)

题王南杰远明楼,宋代,陈郁,

重栏俯江湄,四箔卷云表。

晴晖灿我翳,万里归一眇。

清高杰上人,眼阔步天地。

何当倚秋空,吟送飞鸿杳。

75

赠碧蜍

作者:毛珝(宋代)

赠碧蜍,宋代,毛珝,

鸢飞鱼跃两悠悠,造物何心莫问休。但得一杯长在手,不须万户更封侯。

人间有梦何非蝶,物外忘机即是鸥。我亦青鞋行脚者,会摩铜狄话重游。

93

蓦山溪·挂冠神武

蓦山溪·挂冠神武,宋代,王仲甫,

挂冠神武,来作烟花主。千里好江山,都尽是、君恩赐与。风勾月引,催上泛宅时,酒倾玉,脍堆雪,总道神仙侣。蓑衣箬笠,更著些儿雨。横笛两三声,晚云中、惊鸥来去。欲烦妙手,写入散人图,蜗角名,蝇头利,著甚来由顾。

47

昼眠

昼眠,金朝,董文甫,

庄周先我复天真,化蝶飞来管领春。我亦庄周周亦蝶,不知若个是真身。

68

哭董县丞绅三首 其一

作者:卢楠(明代)

哭董县丞绅三首 其一,明代,卢楠,

十月黄河稳,天寒素舸孤。断云低不去,哀雁起相呼。

忽暗郎官宿,虚传太史凫。哭君重回首,愁色满苍梧。

22

谈信余复惠山古迹感赋

谈信余复惠山古迹感赋,明代,张云鸾,

往哲留题处,幽人费讨寻。细莎迷旧迹,斜竹长新阴。

六代青山色,三唐白雪音。徘徊烟景暮,怀古意何深。

9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