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往泉城获麦

作者:苏辙(宋代)

少年食稻不食粟,老居颍川稻不足。

人言小麦胜西川,雪花落磨煮成玉。

冷淘槐叶冰上齿,汤饼羊羹火入腹。

五年随俗粗得饱,晨朝稻米才供粥。

儿曹知我老且馋,触热泉城正三伏。

田家有信呼即来,亭午驱牛汗如浴。

吾儿生来读书史,不怬田间争斗斛。

今年久旱麦粒细,及半罢休饶老宿。

归来烂熳煞苍耳,来岁未知还尔熟。

百口且留终岁储,贫交强半仓无谷。

2

诗文译文

少年吃稻不吃粟,老年在颍川缺少稻。人们说小麦胜过西川,雪花落下磨煮成了玉。用冷槐叶洗牙,喝汤饼和羊羹暖胃。五年来我随俗粗茶淡饭能填饱肚子,早晨只有稻米供应稀粥。我的孩子们知道我老了,也知道我馋,却在炎热的泉城触动三伏天的炉火。田家人有信号叫我就来,中午驱赶牛汗水如浴。我的儿子一生都在读书史,从未在田间争斗过斛斗。今年旱情已久,麦粒变得细小,所以只能勉强罢休,还要给老宿留下些。回来后,一切都变得糟糕,来年的丰收还不确定。家中百口依然需要储备,贫困的邻居求助,我只能分享一半的谷物,仓库就空空如也。

诗文赏析

《逊往泉城获麦》描绘了作者苏辙在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对家庭贫困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粮食的描绘,凸显了生活中物资匮乏的困境和对温饱的渴望。

诗的开头写到了作者年轻时吃稻谷而不吃粟米,而如今老年时在颍川缺少稻米。这反映了作者年少时的富裕和老年时的贫困,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物质生活的变迁。

接着,诗中提到了人们说小麦胜过西川,雪花落在磨盘上磨成了珍贵的玉状。这里通过对小麦的赞美,表达了对粮食的珍贵和对丰收的向往。

后面的几句描述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如用冷槐叶洗牙、喝汤饼和羊羹来温暖胃口,以及五年来随俗过着勉强填饱肚子的日子。这些描写展现了作者在贫困环境下艰难维持生计的辛酸和努力。

诗中还提到了作者的儿子在读书,没有参与田间劳作。这呈现了作者对自己辛勤劳作的不满和对下一代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地位和职业选择的差异。

最后几句写到了干旱导致的麦粒细小,不得不停止收割,而来年的丰收也未知。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以真实的描写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阶层的辛苦和苦难。诗中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温饱的追求和对困境的思考,呈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社会不平等的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对粮食和生活条件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温饱的渴望和对贫困生活的痛感。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直观的形象,深刻地刻画了农民阶层的生活困境,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思考。

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苏辙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它以真实和质朴的笔触,揭示了当时农村社会的困境和贫困农民的艰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精神追求和未来希望的渴求,体现了作者勇于面对困境并寻求改变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其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在表达个人感受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对温饱的追求。通过对粮食和生活条件的描写,诗中呈现出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阶层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他诗经

苏幕遮 集清真

作者:汪东(清代)

苏幕遮 集清真,清代,汪东,

粉墙低,丛竹绕。苍藓沿阶,曲径通深窈。渐解狂朋欢意少。

小院閒庭,夜阒无人到。

黯凝魂,须信道。家住吴门,正倍添悽悄。月堕檐牙人睡了。

怕见孤镫,必定还相照。

98

菩萨蛮

作者:姚华(清代)

菩萨蛮,清代,姚华,

西风一夜霜团屋。丹枫界破寒筠绿。蛩语替幽心。教成秋士吟。

流光如羽迅。看看玄鬓。斜日转长松。僧房又晚钟。

33

诗偈 其一四九

作者:庞蕴(唐代)

诗偈 其一四九,唐代,庞蕴,

外求非是宝,无念自家珍。心外求佛法,总是倒行人。

般若名尚假,岂可更依文。有相皆虚妄,无形实是真。

14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作者:虞集(元代)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元代,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52

山奥寺

作者:汪藻(宋代)

山奥寺,宋代,汪藻,

已怯惊潮渡,还忧复岭登。逢人多问数,投宿只寻僧。

野饭农夫怪,山行稚子能。朝来那得尔,前路好飞腾。

44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 其十一

作者:赵蕃(宋代)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 其十一,宋代,赵蕃,

频登采芹亭,所乐非山水。君今去我东,愁绝重来倚。

50

约斯远同谒晦翁先生八月十六日发章泉夜宿永丰

作者:赵蕃(宋代)

约斯远同谒晦翁先生八月十六日发章泉夜宿永丰,宋代,赵蕃,

比夕皆佳月,几年无此期。亲朋方战蚁,而我自驱羸。

夜作银河隔,明当玉树窥。犹须发高咏,于以慰长思。

100

书怀寄友人还建安

作者:王称(明代)

书怀寄友人还建安,明代,王称,

游乏金张援,官无子孟资。庖人羞独割,尸祝漫相知。

此夜金陵月,明朝琼树枝。武夷山水郡,相忆在题诗。

12

野墅夏晚

野墅夏晚,宋代,钱昭度,

一抹生红画杏腮,半园沈绿锁桐材。

黄蜂衙退海潮上,白蚁战酣山雨来。

睡思几家金带枕。酒香何处玉交杯。

太阳西落波东去,惆怅无人唤得归。

41

绝句五首 其二

作者:洪朋(宋代)

绝句五首 其二,宋代,洪朋,

千里烟波渺渺,四时啼鸟匆匆。堤柳日浓旧色,庭花月换新红。

87

次韵陈教授见寄二首 其一

次韵陈教授见寄二首 其一,宋代,俞德邻,

藜床听雨卧,雨霁抱琴行。古径荒苔合,秋渠坠叶平。

流年悲雁影,往事咽蛩声。谁识玄都观,刘郎旧有名。

57

乍冷洒然

作者:韩淲(宋代)

乍冷洒然,宋代,韩淲,

不可更禁当,伏阴多夏凉。体中时作恶,鼻观日焚香。

照眼惊双鬓,支颐待一觞。诗来相劳苦,边事敢筹量。

34

戏书

作者:韩淲(宋代)

戏书,宋代,韩淲,

乱拖游士伴噇酒,硬捉闲僧听做诗。后句不来瓶已罄,月凉山静角巾攲。

73

化佛五臓先被人偷了

化佛五臓先被人偷了,宋代,释师观,

古佛行藏识者稀,为人一著太孤危。

蓦然撞著白拈贼,倒腹倾肠付与伊。

70

和同舍夏日四诗 其二 暑雨

作者:程俱(宋代)

和同舍夏日四诗 其二 暑雨,宋代,程俱,

晓来风破睡,天外失参横。雨作刻漏下,人思江海倾。

林塘回秀色,廛市亦欢声。漏屋吾无憾,聊苏秉耒氓。

53

郾城道中

郾城道中,金朝,冯延登,

北风惨澹扬沙尘,郾西三日无行人。十村九村鸡犬静,高田下田狐兔驯。

昨朝屏息过溪口,知有白额藏深榛。赤子弄兵更可恻,路旁僵尸衣血新。

野叟伛偻行拾薪,欲语辟易如惊麇。瘦梅疏竹未慰眼,只有清泪沾衣巾。

54

美人纱带

美人纱带,元代,龙从云,

满眼春娇倚绣床,玉钩新绾藕丝长。鸳鸯机上舒晴雪,翡翠帘前蹴晓霜。

拾翠不知罗袜润,踏花犹隔绣鞋香。几回暗忆吹箫侣,背立东风咏凤凰。

10

答钱虞伯二首有引 其二

答钱虞伯二首有引 其二,明代,卢龙云,

盈盈一水动相闻,入坐翩翩更不群。世路惊心谁比我,词坛执耳几如君。

才情半写诗中画,意气曾悬日暮云。倾盖剧谈知莫逆,不妨握麈到斜曛。

60

沈阳杂诗二十首 其十二

沈阳杂诗二十首 其十二,明代,释函可,

侧立向空荒,风吹恨愈长。文章宜溷厕,牛骥共禅房。

不识梅花白,惟誇麦子黄。秋来瓜独好,小摘齿牙香。

25

寄远

寄远,明代,张元凯,

锦字三秋隔,萍踪万里浮。秪凭新月旦,无损旧风流。

眉黛张京兆,腰肢沈隐侯。文园多病后,好寄鹔鹴裘。

9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