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竹侵红药,病花羞晚春。
移根近谈笑,得土长精神。
荣悴非由尔,芬芳止为人。
庭西井泉好,汲灌每躬亲。
乱竹侵入红药,
病花羞愧晚春。
移根靠近谈笑之处,
得到土壤滋养,精神倍增。
荣华和悴落,并非由你所决定,
芬芳和衰败只是人生的常态。
庭院西边的井水清甜,
每次汲水都亲力亲为。
这首诗词描述了南堂新甃花坛的景象和其中蕴含的意义。首先,诗中提到的\"乱竹\"和\"红药\"映衬出花坛的景色,乱竹侵入花坛,红药花虽然在晚春时节开放,却因为竹子的干扰而显得羞愧。这种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花坛的关注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接着,诗中表达了花坛移根近谈笑之处的含义。花坛靠近人们聚会谈笑的地方,意味着作者希望人们的欢声笑语能够为花坛带来生机和滋养。作者通过移根的形象,寓意人们的欢乐和活力能够为花坛注入新的精神。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用\"荣悴非由尔,芬芳止为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荣悴\"指的是生命的兴盛和衰败,而这并非完全由个人所能决定。\"芬芳\"和\"衰败\"只是人生的常态,人们应当接受和珍惜生命的变迁和流转。
最后,诗中提到庭院西边的井泉,作者亲自汲水灌溉花坛。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花坛的关怀和细心呵护。通过井泉的形象,诗中蕴含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呵护,以及对生活中琐碎细节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堂新甃花坛的景色和其中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赞美。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递了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和细心呵护的价值观。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 其三,明代,祁顺,
平生养亲知爱日,片心纯孝谁能识。别来三载又言旋,思向高堂奉颜色。
古言亲在不远游,侍养有违人子责。我怀圣善未许归,寸草难报三春德。
送行迢递指粤川,白云飞度青山前。凭君远寄殷勤意,为谢萱闱鹤发仙。
【越调】斗鹌鹑 歌姬教坊驰,元代,乔吉,
歌姬
教坊驰名,梨园上班,院本诙谐,宫妆样范。肤若凝脂,颜如渥丹,香肩凭玉楼,湘云拥翠鬟。罗帕分香,春纤换盏。
【紫花儿】扶彪煞东风桃李,吸留煞暮雨房栊,吃喜煞夜月阑干。向尊席之上,谈笑其间,意思相攀,且是娘剔透玲珑不放闲,不枉了唤声妆旦。尽可以雾幌云屏,酒社诗坛。
【天净沙】眉儿初月弯弯,鞋儿瘦玉悭悭,脸儿孜孜耐看。琵琶弦慢,青衫泪点才干。
【尾】丽春园门外是浔阳岸,最险是茶船上跳板。一句话悔时难,两般儿爱处拣。
调笑(破子),宋代,曾慥,
花好。被花恼。庭下嫣然如巧笑。曾教健步移根到。各是一般奇妙。赏心乐事知多少。乱插繁华晴昊。
酒美。直无比。小瓮新醅浮玉蚁。空传乌氏并程氏。不数云安麹来。十花更互来相对。常伴先生沉醉。
感旧诗,并叙,宋代,苏轼,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
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一往三十年,此怀未始忘。
扣门呼阿同,安寝已太康。青山映华发,归计三月粮。
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想见冰盘中,石蜜与柿霜。
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报国何时毕,我心久已降。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其一 魏太子,南北朝,谢灵运,
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区宇既涤荡,群英必来臻。
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
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
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莫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相和歌辞。大堤曲,唐代,杨巨源,
二八婵娟大堤女,开炉相对依江渚。待客登楼向水看,
邀郎卷幔临花语。细雨濛濛湿芰荷,巴东商侣挂帆多。
自传芳酒涴红袖,谁调妍妆回翠蛾。珍簟华灯夕阳后,
当炉理瑟矜纤手。月落星微五鼓声,春风摇荡窗前柳。
岁岁逢迎沙岸间,北人多识绿云鬟。无端嫁与五陵少,
离别烟波伤玉颜。
得隐直书重阳日登高于三门禹庙怅然恨不参之作一诗以寄,宋代,刘敞,
九日情何极,三门望特高。大河横日夜,砥柱析毫毛。
眺览兴亡古,登临意气豪。穷源悲绝域,微禹叹容刀。
万事浮云去,前贤逝水滔。秋阴生远塞,杀气起临洮。
努力追游晚,逢人应接劳。黄花满酌酒,白鹭看惊涛。
醉舞相倾倚,商歌散郁陶。别离怀病友,书礼谕绨袍。
俗态随伧父,愁吟困楚骚。飞车傥可得,携手恣游遨。
和李敷察推即席感旧二首 其一,宋代,范纯仁,
相逢同榜盛当年,喜复君来对此筵。花下莫辞频把酒,月中曾是共登仙。
左迁还有粗官乐,晚达何妨秀句传。得失已看如塞马,苦心劳力亦徒然。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