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洞山文老夜话

作者:苏辙(宋代)

山中十月定多寒,才过开炉便出山。

堂众久参缘自熟,郡人迎请怪忙还。

问公胜法须时见,要我清谈有夜阑。

今夕客房应不睡,欲随明月到林间。

61

诗文译文

山中十月定多寒,

才过开炉便出山。

堂众久参缘自熟,

郡人迎请怪忙还。

问公胜法须时见,

要我清谈有夜阑。

今夕客房应不睡,

欲随明月到林间。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的亲身经历为背景,以山中的寒冷十月夜晚为描写对象,表达了作者对闲暇和思辨的向往。

诗的开头,“山中十月定多寒”,描绘了山中的严寒气候,寓意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苏辙用“十月”代指冬季,突显了严寒的程度。

接着,“才过开炉便出山”,苏辙表示他刚刚离开山中的住所,就已经点燃了炉火,暖和了身体。这句话暗示他对冬季的寒冷不屑一顾,展现了他豁达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下一句,“堂众久参缘自熟”,表明苏辙在修行道路上已经参悟颇深,与同修的众人关系亲密。这里的“堂众”指的是同修的人们,他们都已经对修行有了一定的体悟,彼此之间有了默契。

然而,“郡人迎请怪忙还”,苏辙期待与一个郡守见面,但郡守的忙碌使他感到诧异。这句诗揭示了社会中繁忙而琐碎的事务,与苏辙内心追求清谈和思辨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苏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问公胜法须时见,要我清谈有夜阑。”他希望能够向郡人请教胜法,即修行的高境界和方法,并期待一次深夜清谈的机会。这表明苏辙对于思辨和精神交流的渴望,对于心灵的追求。

最后两句,“今夕客房应不睡,欲随明月到林间”,苏辙认为今晚住在客房的人不会入睡,和他一样,他们也愿意去林间欣赏明月。这里的明月象征着纯洁和清明,林间则代表着自然和宁静。苏辙希望能够与那些心灵相通的人共同自然之美,进行深夜的思辨和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于闲暇和思辨的向往,他在寒冷的山中度过十月,离开山间后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深夜清谈,探讨修行的方法和境界。他对于繁忙的社会感到诧异,表达了对于纯洁和宁静的渴望。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了苏辙对于思辨和心灵交流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独立和自主。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的亲身经历为背景,以山中的寒冷十月夜晚为描写对象,表达了作者对闲暇和思辨的向往。

诗的开头,“山中十月定多寒”,描绘了山中的严寒气候,寓意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苏辙用“十月”代指冬季,突显了严寒的程度。

接着,“才过开炉便出山”,苏辙表示他刚刚离开山中的住所,就已经点燃了炉火,暖和了身体。这句话暗示他对冬季的寒冷不屑一顾,展现了他豁达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下一句,“堂众久参缘自熟”,表明苏辙在修行道路上已经参悟颇深,与同修的众人关系亲密。这里的“堂众”指的是同修的人们,他们都已经对修行有了一定的体悟,彼此之间有了默契。

然而,“郡人迎请怪忙还”,苏辙期待与一个郡守见面,但郡守的忙碌使他感到诧异。这句诗揭示了社会中繁忙而琐碎的事务,与苏辙内心追求清谈和思辨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苏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问公胜法须时见,要我清谈有夜阑。”他希望能够向郡人请教胜法,即修行的高境界和方法,并期待一次深夜清谈的机会。这表明苏辙对于思辨和精神交流的渴望,对于心灵的追求。

最后两句,“今夕客房应不睡,欲随明月到林间”,苏辙认为今晚住在客房的人不会入睡,和他一样,他们也愿意去林间欣赏明月。这里的明月象征着纯洁和清明,林间则代表着自然和宁静。苏辙希望能够与那些心灵相通的人共同自然之美,进行深夜的思辨和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于闲暇和思辨的向往,他在寒冷的山中度过十月,离开山间后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深夜清谈,探讨修行的方法和境界。他对于繁忙的社会感到诧异,表达了对于纯洁和宁静的渴望。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了苏辙对于思辨和心灵交流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独立和自主。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他诗经

寿彭景从待诏

寿彭景从待诏,明代,董其昌,

曾从朝隐识星精,亥字今看乐寿并。绛帐每听堂后曲,朱颜方酿雉头羹。

时逢尧舜宁虚贵,归事羲皇好达生。世出世间多胜业,幔亭何必减蓬瀛。

64

怀贤诗·韩学士菼

怀贤诗·韩学士菼,清代,徐元文,

矫矫韩学士,高视薄浮壒。寡虑泊无营,立言道所赖。

痛饮非徒然,寄赏不在外。物情任回遹,揽古意自泰。

心清白雪照,兴逸朱霞会。

70

题致仕袁成均燕申亭

作者:吕陶(宋代)

题致仕袁成均燕申亭,宋代,吕陶,

挂冠归后爱林泉,择地为亭欲看山。清画绝无尘坌到,白云常与性情閒。

诗书教子雍容外,琴酒娱宾笑傲间。堂构不隳门有庆,綵衣终约锦衣还。

88

【商调】集贤宾 春日伤别

【商调】集贤宾 春日伤别,元代,李爱山,

牡丹亭日长帘半卷,推绣枕听啼鹃。夜雨过梨花褪雪,晓风轻柳絮飘绵。忆

多情万水千山,盼佳期甚日何年。近香奁理妆贴翠钿,尚然有睡红一线。情浓眉

黛里,愁入鬓云边。

【逍遥乐】嘴古都钗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鸾,画不尽春山宛转。恨惹情牵,

对东风桃李无言。章台路望来不甚远,张京兆那里也不见。香消宝鼎,灯尽银,

炉冷沉烟。

【梧叶儿】粉脸淡蛾眉皱,妆残新月偃,愁压远山偏。火燎袄神庙,花飞金

谷园,春去武陵源,直恁的缘薄分浅。

【金菊香】托香腮不语转凄然,淡注珠唇翠蝉,呆答颏对人羞见面。则被

这鬼病恹缠,断柔肠心事在谁边?

【醋葫芦】胸减酥,脸褪莲。似杨妃病吐荔枝涎,西子愁频麋鹿苑。顿不开

连环金钏,不由人终日恨绵绵。

【浪来里】想当日整玉容,并粉肩。晚妆楼上镜台边,画出对初生月何日圆。

到如今桃花人面,闷恹恹憔悴似去年前。

【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走飞觥,品竹调

弦。唱道是美满欢娱,似比翼鸟于飞燕。闲情侵翠靥,春意近花钿。今日个宝钗

头擘双鸳,昔何时镜重圆,因此上两道春山翠痕浅。

【尾声】春残连理枝,香冷合欢扇,好姻缘翻做了恶姻缘。还不彻相思债,

叫不应离恨天。知他是甚时相见,两眉峰重画翠婵娟。

99

奉教和王达善学士梅花四咏 其三 梅魂

作者:王翰(唐代)

奉教和王达善学士梅花四咏 其三 梅魂,唐代,王翰,

秪疑姑射是花神,傲兀风霜可见真。庾岭有情能驻马,罗浮无梦更迷人。

冰花借月方成魄,雪态生香自出尘。一段素灵招不得,谁家纸帐又添春。

48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其三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其三,唐代,李咸用,

惠子休惊学五车,沛公方起斩长蛇。六雄互欲吞诸国,四海终须作一家。

自古经纶成世务,暂时朱绿比朝霞。人生心口宜相副,莫使尧阶草势斜。

72

回致仕董中允

作者:刘攽(宋代)

回致仕董中允,宋代,刘攽,

富贵致身良独难,寄书空复走长安。谁能东郭双穿履,径出都门一挂冠。

家事田庐随几杖,君恩班序接鹓鸾。颜生尚少时无用,长铗因公慨屡弹。

2

题叶尚书普光明庵

作者:汪藻(宋代)

题叶尚书普光明庵,宋代,汪藻,

长乐七闽会,山川富登临。重城十万家,间以烟树林。

何许肆遐瞩,城西最高岑。主人厌直归,与世相浮沈。

三宿得胜地,八还见初心。明窗一蒲团,宴坐依横参。

面面来远色,层层列清阴。闲翻贝叶书,静听频迦音。

万法照了处,人居两幽深。嗟予晚闻道,况迫桑榆侵。

如何结保社,去脱头上簪。从公刮眼膜,傥借篦千金。

18

听惠守钱承议谈罗浮山因以赠之

听惠守钱承议谈罗浮山因以赠之,宋代,郭祥正,

久忆观沧海,喜君语罗浮。浮从会稽来,与罗相献酬。

谁欲通两山,铁桥跨山头。笙箫响瑶台,佛仙栖石楼。

灵光烛商舶,七星被林幽。飞泉难悉名,异草香气柔。

危峰聚白鹿,深坞眠青牛。葛洪安期生,遗踪尚绸缪。

攀巅瞰海水,湛碧才一瓯。不见波涛翻,飓风驾龙虬。

又云朱明天,飘然落遐陬。方广吞五岳,盘纡临十洲。

不得预封禅,自起烟云羞。此理固莫测,胜境输君游。

君语洗我耳,我诗莹君眸。罗浮杳何许,为我商声讴。

25

题周文靖竹石图寄赠山中叶克颖

作者:陈炜(明代)

题周文靖竹石图寄赠山中叶克颖,明代,陈炜,

紫台山形若匏仆,紫台山下竹无数。四时苍翠拂檐楹,云是山人栖隐处。

我家相距十馀里,文笔山前义溪浒。种得萧萧玉万竿,也学山人开别墅。

有时山人过我游,坐看繁阴满窗户。夜静林间酒半醒,凤凰蹴落枝头露。

有时我棹紫台舟,六月炎云不知暑。膝下弹琴曲未终,鹧鸪啼落江边雨。

两家景物向来同,十载萍踪何处所。高人为写石上枝,恍惚犹谐梦中趣。

他年烟水觅长竿,挥毫指点山前路。

57

连日晓行就车拥衾不得卧

连日晓行就车拥衾不得卧,宋代,汪梦斗,

处处风吹碧草生,流星时渡绛河明。上车却欲补残睡,无数树阴啼乱莺。

53

射虎得山字

射虎得山字,金朝,冯延登,

田翁太息论三害,猎骑俄惊见一斑。涎口风生雷吼怒,角弓寒劲月痕弯。

柳营共许千人敌,鱼服仍馀一矢还。我欲残年赏神骏,短衣匹马梦南山。

58

题平阳龙神张诚叔别业长歌

题平阳龙神张诚叔别业长歌,元代,李溥光,

始山之东山之隅,龙神风物美且都。泉清树茂田膏腴,中有太古仙民居。

云是先人之故庐,龟趺千字存遗墟。右冈左林跨修途,前潭后阜开画图。

15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明代,文徵明,

一行诏下便遐征,太息天王本圣明。此际亦知言可讳,使君自以去为荣。

浮云落日天涯恨,白鸟沧洲物外情。去去江湖尘满目,不知何处望神京。

52

右溪翁诗寿家君次韵答之二首 其一

作者:卢宁(明代)

右溪翁诗寿家君次韵答之二首 其一,明代,卢宁,

溪翁长把溪上杯,坐对溪花满眼开。棣萼并悬天下望,蒲轮会见日边来。

西台谏疏留宫禁,南国文章贲草莱。夜夜思公瞻海月,诗联珠影照三台。

67

送胡生归秦川

送胡生归秦川,明代,周是修,

别我胡草草,送君良迟迟。车膏马既秣,不得留金羁。

楚水涉今日,秦川到何时。天涯欲相见,惟有梦魂来。

75

建曹源寺勉诸法眷

建曹源寺勉诸法眷,明代,何南凤,

昨日差,今日错,两种由来皆妄觉。差不差,错不错,谁与销详这络索。

不动纤毫是道场,万变纷纭无所作。西天有水到宝林,宝林今日还寥落。

道树荣枯系至人,在处青原与南岳。

27

五杂组 其二

五杂组 其二,明代,赵完璧,

五杂组,便佞口。往复还,豺虎走。不得已,中散酒。

56

再和一首送恒叔还京

作者:吴琏(明代)

再和一首送恒叔还京,明代,吴琏,

出承王事岁频更,指日旋车入帝城。几曲纯和仙乐奏,三声嘹亮静鞭鸣。

鹓鸾文武千官集,鱼水君臣百世情。延语夜深更前席,鬼神无问问苍生。

66

谒濂溪先生祠墓 其一

谒濂溪先生祠墓 其一,明代,罗洪先,

匡庐开晓霁,怀古见芳襟。溪水清堪溯,林风静自吟。

山如莲乍发,庭与草俱深。此日生刍奠,还同执贽心。

8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