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正臣知蔡州

{趋刍换参}{潭氵换走}汝水滨,千骑拥朱轮。

悬瓠遗基古,鞶囊吉梦新。

丹心留紫闼,清耳远红尘。

须识明君意,无应试治民。

55

诗文译文

趋刍换参,潭水换走,汝水滨。

千骑拥朱轮。

悬瓠遗基古,鞶囊吉梦新。

丹心留紫闼,清耳远红尘。

须识明君意,无应试治民。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丁正臣离开汝水边,前往蔡州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丁正臣的赞赏和祝福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丁正臣离开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志向和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明君治理国家的期望。

诗文赏析

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丁正臣离开汝水边的情景。首句“趋刍换参,潭水换走,汝水滨”通过动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丁正臣离开的场景,给人一种行动迅速的感觉。接着,“千骑拥朱轮”形象地描绘了丁正臣离开时的盛况,显示了他的威仪和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悬瓠遗基古,鞶囊吉梦新”则展示了丁正臣的品质和志向。悬瓠遗基古意味着他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和传承,而鞶囊吉梦新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最后两句“丹心留紫闼,清耳远红尘”表达了丁正臣对朝廷的忠诚和远离尘世的态度。丹心留紫闼意味着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奉献,而清耳远红尘则表明他远离纷扰,专心于公务。

最后两句“须识明君意,无应试治民”则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期望。明君意味着有智慧和能力的君主,作者希望丁正臣能够理解明君的意图,并在治理民众时不应刻意迎合,而是按照明君的理念去行事。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丁正臣离开汝水边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治理国家的期望。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其他诗经

石冈园杂诗二首 其一

石冈园杂诗二首 其一,明代,程嘉燧,

出郭不知远,沿林新笋成。柳桥尘乍染,枳径雪初明。

客到山云起,鱼跳春水生。岩扉对轩敞,遥识读书声。

68

金山三首 其一

金山三首 其一,宋代,王安石,

北楫南樯泊四垂,共怜金碧烂参差。孤根万丈沧波底,除却蛟龙世不知。

10

寻龙山纪游

寻龙山纪游,近现代,刘雄,

蠹鱼生涯亦堪伤,左绵春色可断肠。力疾寻胜就山水,已见四野菜花黄。

小艇欹侧入溶洞,石壁嵚嵜出剑铓。移时舍舟即平地,石磴高下曲径长。

穿行颇觉折腰累,豁然开朗透天光。百舌竞春啼不住,日影筛金撒林篁。

拾级以登得古镇,具体而微民俗彰。传闻布景供戏剧,生世何殊戏一场。

山中石林称壮观,瑶草奇花共芬芳。虎踞龙蹲态各异,茧足未碍遍徜徉。

才探深谷名忘忧,又上高亭号望乡。俯瞰城郭小如丸,江流似带失洋洋。

我今客舍逾一纪,行年亦复四十强。百无一用更无成,蹉跎唯得两鬓霜。

转念蜉蝣在天地,何足芥蒂齐得丧。鼎鼎百年休自苦,有山便登水便航。

4

晋四厢乐歌二首 其二 正旦大会行礼歌

晋四厢乐歌二首 其二 正旦大会行礼歌,魏晋,成公绥,

穆穆天子。光临万国。多士盈朝。莫匪俊德。流化罔极。王猷允塞。

嘉会置酒。嘉宾充庭。羽旄曜辰极。钟鼓振泰清。百辟朝三朝。彧彧明仪刑。

济济锵锵。金振玉声。礼乐具。宴嘉宾。眉寿祚圣皇。景福惟日新。

群后戾止。有来雍雍。献酬纳贽。崇此礼容。丰肴万俎。旨酒千钟。

嘉乐尽宴乐。福禄咸攸同。乐哉。天下安宁。道化行。风俗清。

箫韶作。咏九成。年丰穰。世泰平。至治哉。乐无穷。元首聪明。股肱忠。

澍丰泽。扬清风。嘉瑞出。灵应彰。麒麟见。凤凰翔。醴泉涌。流中唐。

嘉禾生。穗盈箱。降繁祉。祚圣皇。承天位。统万国。受命应期。授圣德。

四世重光。宣开洪业。景克昌。文钦明。德弥彰。肇启晋邦。

流祚无疆。泰始建元。凤皇龙兴。龙兴伊何。享祚万乘。奄有八荒。

化育黎蒸。图书焕炳。金石有徵。德光大。道熙隆。被四表。

格皇穹。奕奕万嗣。明明显融。高朗令终。保兹永祚。与天比崇。

圣皇君四海。顺人应天期。三叶合重光。泰始开洪基。

明曜参日月。功化侔四时。宇宙清且泰。黎庶咸雍熙。

善哉雍熙。惟天降命。翼仁佑圣。于穆三皇。载德弥盛。总齐璇玑。

光统七政。百揆时序。化若神圣。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

拟陶钧。拟陶钧。垂惠润。皇皇群贤。峨峨英俊。德化宣。

芬芳播来胤。播来胤。垂后昆。清庙何穆穆。皇极辟四门。皇极辟四门。

万机无不综。亹亹翼翼。乐不及荒。饥不遑食。大礼即行。乐无极。

登昆仑。上层城。乘飞龙。升泰清。冠日月。佩五星。扬虹霓。建彗旌。

披庆云。荫繁荣。览八极。游天庭。顺天地。和阴阳。序四时。曜三光。

张帝网。正皇纲。播仁风。流惠康。迈洪化。振灵威。怀万方。纳九夷。

朝阊阖。宴紫微。建五旗。罗钟虡。列四县。奏韶武。铿金石。扬旌羽。

纵八佾。巴渝舞。咏雅颂。和律吕。于胥乐。乐圣主。化荡荡。清风泄。

总英雄。御俊杰。开宇宙。扫四裔。光缉熙。美圣哲。超百代。扬休烈。

流景祚。显万世。皇皇显祖。翼世佐时。宁济六合。受命应期。

神武鹰扬。大化咸熙。廓开皇衢。用成帝基。光光景皇。无竞惟烈。

匡时拯俗。休功盖世。宇宙既康。九域有截。天命降鉴。启祚明哲。

穆穆烈考。克明克隽。实天生德。诞膺灵运。肇建帝业。开国有晋。

载德奕世。垂庆洪胤。明明圣帝。龙飞在天。与灵合契。通德幽玄。

仰化青云。俯育重渊。受灵之祜。于万斯年。

81

夜发石关亭诗

夜发石关亭诗,南北朝,谢灵运,

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

64

酒泉子·庭下花飞

酒泉子·庭下花飞,唐代,冯延巳,

庭下花飞,

月照妆楼春事晚。

珠帘风,兰烛尽,怨空闺。

苕苕何处寄相思,

玉箸零零肠断。

屏帏深,更漏永,梦魂迷。

2

岁寒谷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岁寒谷 其二,宋代,刘攽,

长松过千尺,好馀万丈材。上有积雪翻,下有清风来。

四时景常好,六月冻不开。何事吹燕律,独令阳气回。

39

闻王师入燕

闻王师入燕,宋代,赵良嗣,

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闻道燕山好消息,晓来驿骑报平安。

14

夏景 林风凉不绝

夏景 林风凉不绝,宋代,刘辰翁,

不可居无竹,清风动满林。长无如夏日,凉不绝予襟。

安得秋如许,能令午正阴。两间何舋舋,三径自深深。

簟玉翻如水,檐冰语至今。故人千万里,明月两知心。

32

金坛邑中作

金坛邑中作,宋代,俞德邻,

菰蒲风起雨濛

85

小棘匝地掩胫挽衣步不得少纵

作者:王履(明代)

小棘匝地掩胫挽衣步不得少纵,明代,王履,

纵横攒丛如短莎,高低迎风摇翠波。

抠衣蹐步犹我柁,探幽欲急反蹉跎。

尔胡不去吴王宫里伴蓬科?又何不去洛阳城内埋铜驼?岂

来此山牵制畸人野客之经过?我生之余知几何,一到不再

从尔多。

傥或《考槃》为你,当和丁丁歌。

84

影瘦

作者:韩淲(宋代)

影瘦,宋代,韩淲,

秋凉于人事何悲,可怜宋玉在其时。登山临水西风急,赢得新凉入我诗。

18

寿黄复庵

作者:陈郁(宋代)

寿黄复庵,宋代,陈郁,

移家载雪河桥住,吟过余寒不出门。

人遗奚奴传吉语,天教词客寿清樽。

上林开到梨花了,次第牡丹红欲笑。

眉端闻说点微黄,应捧金牋承密诏。

名随人色满乾坤,涪水之翁有耳孙。

99

十月菊

作者:潘牥(宋代)

十月菊,宋代,潘牥,

夕阳西去一凭栏,眼底黄花自岁寒。

姚魏终皆非正色,请君细把楚骚看。

84

自笑 其一

自笑 其一,宋代,杨公远,

自笑人生立世难,甘辛滋味饱曾参。头颅潦倒梅横雪,心地通明月印潭。

诗欠惊人徒著意,事多忤俗更休谈。何如领略三杯酒,不必如泥只半酣。

50

君明见和再作 其一

作者:程俱(宋代)

君明见和再作 其一,宋代,程俱,

十年接淅家屡空,门无八关延五穷。谁言浩浩有馀乐,世故撩人工作恶。

君不见韩非白首终无成,至今说难书汗青。要之赋命默有制,巧拙安知司马卿。

41

赠医士

赠医士,宋代,萧立之,

桂山药石不入市,土风割牲谄非鬼。巫师怀肉饫妻孥,医师衡门冷如水。

子今挑囊入深云,如以章甫投文身。吾诗易得药难售,子规语人传藉手。

70

玉佩谣

玉佩谣,元代,吾丘衍,

昆吾剪月吹天风,鸾丝贯缕声珑珑。珠华阑珊舞回步,宓妃催唤蓬莱宫。

联翩凤带春风碎,曳雨摇云楚腰醉。仙人琪树生晚寒,洞中敲折青琅玕。

45

清平乐四首 其一

清平乐四首 其一,元代,张弘范,

关河南北,有雁无消息,落日楼头人正忆,啼鸟一声山碧。

莺莺燕燕争春,红尘马足车轮,惟有新丰豪客,东风老泪沾巾。

100

翟甥以诗见呈情意甚至但辞不足以发之老夫漫为改定以成其爱慕之志

翟甥以诗见呈情意甚至但辞不足以发之老夫漫为改定以成其爱慕之志,元代,李士瞻,

我有渭阳思,随之使南陲。当兹风涛中,或受霜露欺。

鬓发近衰老,朝夕谁与宜。吾生自弱龄,巳有怙恃悲。

傍无期功亲,赖有舅氏依。孤苦无与比,况负驽钝姿。

过庭日谆谆,令我学书诗。书诗弗终业,猖狂走东西。

值此年岁艰,所愿良多违。晨昏每深省,但觉惨以悽。

有弟天一方,生死未易期。岁月各以逝,徒生竟何为。

舅恩等劬劳,形影恒吊之。何时遂荣名,报此三春晖。

8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