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南山,有梌有棠,
维叶牂牂。君子之燕,
笾豆洋洋,鼎俎将将。
百羞阜昌,上下乐康,
邦家之光。君子万年,
抚有四荒,受禄无疆。
瞻望那南山,有茱萸树和樱桃树,它们的叶子翠绿茂盛。君子们在那里宴饮,盛满了盘子和碗,鼎和斧准备就绪。百姓们都欢欣鼓舞,上下一片欢乐,国家光辉灿烂。君子们万年长寿,治理四方荒地,享受无尽的福祉。
这首诗词以南山为背景,描绘了君子们的宴会场景和国家的繁荣景象。南山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君子的风范,茱萸树和樱桃树则象征着君子的美德和吉祥之物。诗中的宴会场景生动形象,展现了君子们的豪华和富足,以及国家的繁荣和光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君子长寿和国家永远繁荣的祝愿,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使命。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山的景象和君子的宴会,表达了对君子品德和国家繁荣的赞美和祝福。它展示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君子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语言简练,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奉皇姑鲁国长公主教题所藏巨然江山行舟图,元代,柳贯,
善画如攻诗,意到即奇警。盖其疏俊姿,笔墨无容骋。
敛之缣楮间,咫尺万里景。巨然作江山,所得尽幽夐。
冥深风雨重,旷朗云霞屏。秋光满帆腹,上下天一影。
白鸟不尽飞,枫林有维艇。稍前牛渚矶,却后瞿塘顶。
岂无乘航戒,尚想然犀炳。巨灵制坤轴,割截尔何猛。
至今气淋漓,幅背出光耿。人言此非画,与幻本同境。
然师岂幻者,贞胜以其静。我来览遗迹,皦若天机秉。
巫闾东北长,岷蜀西南永。朱邸雪消初,春晖浮藻井。
开图望神州,时节躬朝请。慨思禹功成,重喜殷邦靖。
将铸岳牧金,明堂安九鼎。
【越调】梅花引,元代,吴仁卿,
兰蕊檀心仙袂香,蝶粉蜂黄宫样妆。紫云娘,彩衣郎,东君配偶,天然是一双。
【紫花儿序】丹青模样,冰雪肌肤,锦绣心肠。惊魂未定,好事多妨。堪伤,不做美相知每早使伎俩。左右拦障,笑里藏刀,雪上加霜。
【幺】日沉西浦,月转南楼,花暗东墙。尽教人妒,谁敢声扬?参详,但得伊家好觑当。问甚凄凉,苦乐同受,生死难忘。
【秃厮儿】分破金钗凤凰,拆开绣带鸳鸯,离怀扰扰愁闷广。不由俺,到黄昏,思量。
【尾】近来陡恁无情况,自写你个劳成不良。三两遍问佳期,一千般到说谎。
圣俞会饮,宋代,欧阳修,
倾壶岂徒彊君饮,解带且欲留君谈。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
京师旱久尘土热,忽值晚雨凉纤纤。滑公井泉酿最美,赤泥印酒新开缄。
更吟君句胜啖炙,杏花妍媚春酣酣。吾交豪俊天下选,谁得众美如君兼。
诗工镵刻露天骨,将论纵横轻玉钤。遗编最爱孙武说,往往曹杜遭夷芟。
关西幕府不能辟,陇山败将死可惭。
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发犹青衫。吴兴太守诗亦好,往奏玉琯和英咸。
杯行到手莫辞醉,明日举棹天东南。
解冤结 自咏,元代,丘处机,
当初学道、凭空炼己,志冲天、人间无比。放旷山林,次后复、逍遥云水。过夷门、又临秦地。飘蓬十载,游程万里。度关津、崎岖迢递。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只随缘、布裘芒履。
题金陵白鹭亭呈府公安中尚书二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青城突兀与云连,谁作高亭落日边。六代衣冠归寂寞,一番罗绮自华鲜。
低徊斗柄斟秋水,飞舞芦花欲雪天。直上烟霄无尺五,欲要王母对宾筵。
宜宾别杨同年,宋代,员兴宗,
江行骇湍涛,文字无暇寻。
满听舟人歌,胸中垢秽侵。
宜宾夷獠乡,系缆日欲沉。
仓卒拜年契,外堂闻韶音。
鸡肥为予烹,酒美亦共斟。
语笑不知夕,蟾蜍满衣襟。
首陈兵战谋,西北敌可擒。
次论月蚀诗,独采仝愈心。
未憎轻簿走,窍誉希山林。
儒学规矩奇,约绳固所钦。
誓将革愚鲁,庶异柴与参。
会浅别又长,情重愁愈深。
愿终保壮节,勿作涧松吟。
天子思太平,此非久滞淫。
堂下芍药花盛开而芜秽不治太夫人课奴芟夷草莽饰以丹槛焕然一新感而成咏,宋代,洪朋,
江风飘已尽,庭树但苍翠。如何欻到眼,馀容殿春事。
恭惟太夫人,指挥扫芜秽。咄嗟丹槛开,芳蕤生意气。
矧乃叠石根,端有尘外致。何必风人萱,愿言树之背。
畴昔杂荆杞,只今照阶戺。吾人剪拂功,是事亦不细。
物理庶可推,倚杖一歔欷。
次韵喻学士,宋代,韩淲,
世味日以陋,莫能商古今。伐异或党同,嘈杂非正音。
我生逢百罹,倍觉空苦心。堂堂玉泉家,源委非蹄涔。
君尤挺特操,气宇清且深。相逢清河桥,万感成清斟。
发挥所兴寄,倾倒所译寻。谁谓南渡久,而闻正始吟。
黄华明露高,风回雨垂阴。白发生已多,只合同投簪。
唐膳部启东有归省之命祝鸣和赋三章题曰锦江归兴属予和之 其二,明代,张岳,
岁月江头老,乡关天外违。高秋双鹤发,清梦几兰闱。
一疏天应雨,十年锦覆衣。蜀中多旧事,共指使星辉。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