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月愁霖,知今夕、是何天色。秋老矣、芙蓉遮道,黄花留客。长有霜螯来左右,谁言枥马能煎迫。眄高穹、重叠起顽云,星难摘。
罗绮盛,轩窗窄。心已醉,肩须拍。更十分行酒,再三相吓。凤诏十行归路近,桂华千里明年隔。趁闲时、楼上共凝眸,芦花白。
积累了几个月的阴雨,我怎么知道眼前的天色如何。
秋天已经老了,芙蓉花遮住了路,黄花留住了客人。
长时间有霜螯环绕左右,谁说枥马可以被煎迫。
仰望高高的天空,云层叠叠起伏,星辰难以摘取。
锦绣华丽,轩窗狭窄。
心已经醉了,肩膀需要拍打。
更加十分畅饮,再三相互吓唬。
凤凰的诏书十行将回家的路近了,桂花的香气却隔着千里明年才能闻到。
趁着闲暇的时候,楼上一起凝视眼前,芦花如雪一般洁白。
《满江红(郑宪席上再赋)》是宋代洪适所写的一首诗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作者首先描述了连绵几个月的阴雨天气,以及对眼前天色的困惑。接着,他表达了秋天已经进入晚年的感叹,芙蓉花遮住了道路,黄花吸引了客人停留。他提到了枥马被煎迫的说法,表达了生活的压迫感。然后,他仰望天空,看到层层叠叠的云彩和难以触摸的星辰,形容了美丽而遥远的景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绘了华丽的锦绣和狭窄的轩窗,以及他内心的醉意和疲惫。他继续畅饮,与朋友们互相吓唬,以此来排遣疲惫和压力。最后,他提到凤凰的诏书将回家的路近了,但桂花的香气却需要千里明年才能闻到,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对秋天的描绘为主线,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意象的运用,增加了诗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十一月十一日夜闻雨声,宋代,陆游,
入冬殊未寒,尘土冒原野。
沟溪但枯萍,不闻清湍泻。
今夕复何夕,急雨鸣屋瓦。
岂惟宿麦长,分喜到菜把。
明朝开衡门,想见泥溅踝。
丰年傥可期,击壤歌豳雅。
还京乐 大石,宋代,周邦彦,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
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
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
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唐代,张谓,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害惠安吴簿明辅子良权南安宰二首,宋代,王迈,
南安只是旧南安,敏手为之便好看。
事辨要先心肯辨,才难须信县无难。
锦遭伤后从新制,琴不调时改旧弹。
风防病笑理繁剧,公余何惜筑诗坛。
次韵范氏子园居即事三首,宋代,苏籀,
媚兰多畦畹,党竹论尺寻。
倦矣一枝足,卓哉千里心。
气含湖海姿,名挂罴虎林。
长髯罥世累,秃鬓微霜侵。
雕钻久已休,潜伏恨不深。
亭丘近来趣,何止如山阴。
东川节度歌,宋代,程公许,
东川节度兵马雄,我尝闻之浣溪翁。五百年间人事纷变灭,惟有青山衮衮今古同。
春官侍郎李太史,沃丝昔日来观风。八年俛仰一炊黍,蔚蓝台上烟雨愁溟濛。
棠郊蔽芾公所憩,还有竹骑驰儿童。是时北尘转骚屑,绿林之寇纷内讧。
洛波殷雷跃双龙,遂也长公潼少公。少公赴镇先十日,千夫煌煌飞旆红。
金城一面森戌削,贼戈自此不复锋。三灾之劫偶参会,天岂薄于遂而私于潼。
屹然洚波之砥柱,艰哉安宅之集鸿。险夷一节贯金石,玉山对峙双玲珑。
春风送客来,束书一短篷。恨无春色浮山之杰句,空有帝乡愁绪之孤忠。
举头山城新百雉,缭绕下与州城通。高如石首矗万仞,坚并铁瓮盘层穹。
楼棚丹霞未为丽,形势墨守何可攻。向来牛头著亭处,晴烟万井历历明双瞳。
彻桑未雨宁过计,路旁筑屋难为功。侍郎忧国秉卓识,始谋肯使轻伤农。
登登之筑纷百堵,一朝巀嶪如金墉。初疑化城为佛幻,又恐鬼役非人工。
浣溪曩赋冬狩行,恨不回辔擒四戎。向令眼前见此事,奇伟大篇当复加舂容。
腐儒自嗟才力窘,安得唤起诗老为我细琢砻。紫皇坐朝甘泉宫,四明不隔天九重。
慨怀豹尾旧持橐,长安日远身孤蓬。起家小屈东川牧,骥足折旋萦蚁封。
三年厌听鞞鼓噪,甲兵何时一洗空。事不为难亦非易,所病滔滔皆发蒙。
明堂只须一柱力,杗桷渠可令乏供。更须度外广物色,纳纳万顷云梦胸。
我歌东川节度兵马雄,歌声激烈轰丰隆。先一州兮后天下,风云呼吸龙虎从。
画图麒麟铭鼎钟,牛头之城万古长穹窿。
鹊巢,宋代,王洋,
今年结巢不近地,门户人言解知岁。
了知积累功力劳,投伴鸤鸠无此智。
闾里争如恶少年,不持弹射操空拳。
挥巢取子尽居室,旁观禁止无由缘。
父翔母噪力不加,小雏在手鸣楂楂。
群儿不逞至若此,增巢不得安生涯。
汉家春夏禁采捕,诏书非止行三辅。
可怜科罪挂墙壁,国家禁绝非不预。
郭居熙熙太古民,就令规巢不用嗔。
同游馀啄不相害,海上鸥飞不避人。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