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作者:卢纶(唐代)

寒月照秋城,秋风泉涧鸣。过时见兰蕙,独夜感衰荣。

酒散同移疾,心悲似远行。以愚求作友,何德敢称兄。

谷变波长急,松枯药未成。恐看新鬓色,怯问故人名。

野泽云阴散,荒原日气生。羁飞本难定,非是恶弦惊。

60

诗文简析

《酬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是唐代卢纶创作的一首诗词。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卢纶在秋夜中的思绪和感慨。诗人观察着秋夜中的寒月和秋风,感叹光阴的流逝。他回顾过去,看到了枯萎的兰花和高贵的花卉,这让他在寂寞的夜晚感受到了衰老和辉煌的对比。

诗人与朋友喝酒散场后,由于疾病的缘故分别,他的内心充满了离别之痛,仿佛自己正在踏上一场遥远的旅程。

他自谦自己是个愚蠢的人,但仍然渴望寻找友谊,却不敢自称对方的兄弟。

诗中提到了谷变波长急,松枯药未成,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草木的生命之脆弱。

诗人忧虑自己的外貌正在老去,他不敢问及故友的姓名,因为他担心得到的答案将是离别和死亡。

最后,诗人描述了野外的景象,云散后的荒原在白昼变得生机勃勃。他说自己是一个被羁绊的流浪者,难以找到稳定,但这并不是琴弦音调不和谐的过错。

整首诗词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慨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离别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自然界和人生的脆弱性的触动,以及对友谊和稳定的渴望。

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其他诗经

励俗诗

励俗诗,明代,卢龙云,

缅想哲人,弗移于俗。履洁含贞,卓矣芳躅。慎修永思,不远而复。

视履考祥,前车戒覆。主善为师,终始不渝。时怀靡及,敢玩细娱。

毋荒毋怠,以步以趋。朝夕匪懈,动与道俱。如彼农亩,期于必获。

如彼梓材,岂徒朴斲。是蓘是藨,涂其丹艧。曾谓伊人,余反不若。

不若惟何,玩愒孔多。光阴荏苒,岁月虚过。克念则圣,力岂殊科。

中流一柱,实障颓波。

86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宋代,赵彦端,

一年歌舞。还是花黄尊绿处。雨横风多。比似年时恨若何。
帘深酒暖。细雨斜风浑不管。只有黄花。欲近佳人鬓畔鸦。

52

【双调】沉醉东风 倩人扶观璚

作者:乔吉(元代)

【双调】沉醉东风 倩人扶观璚,元代,乔吉,

倩人扶观璚华

珠滴沥寒凝碧粉,玉珑璁暖簇香云。仙裙翡翠薄,宫额鹅黄嫩,牡丹也不敢称尊。倚杖来观海上春。比锦缆龙舟较稳。

泛湖写景

干办出苍松翠竹,界画成宝殿珠楼。明玉船,描金柳,碧玲珑凤凰山后。一片晴云雪色秋,白罗衬丹青扇头。

题扇头隐括古诗

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兔径迷,人踪灭,载梨云小舟一叶。蓑笠渔翁耐冷的别,独钓寒江暮雪。

35

【商调】河西后庭花

【商调】河西后庭花,元代,王元鼎,

此曲之作,有自来矣。昔胡元大都妓女名莘文秀者,美姿色,与学士王元鼎有姻,亦与阿鲁相契。异期阿与莘仵坐,谈及风情之任。阿曰:"闻尔与王元鼎恩甚笃,以予方之,孰最?"莘含笑不语,阿强之再四。莘曰:"以调和鼎鼎,燮理阴阳,则学士不如丞相;论惜玉怜香,嘲风咏月,则丞相少次于学士。"哄然一笑而罢。元鼎闻之,故作此以嘲之。走将来涎涎瞪瞪冷眼儿困,杓杓答答热句儿浸。舍不的缠头锦,心疼的买笑金,要你消任。鸳帏珊枕,凤凰杯悲翠衾。低低唱浅浅斟,休逞波李翰林。

【幺篇】支楞弦断了绿绮琴,王吉玎掂折了碧玉簪,嗨,堕落了题桥志;吁,阑珊了解佩心。走将来笑吟吟,妆呆妆婪,硬厮挣软厮禁。泥中刺绵里针,黑头虫黄口岑鸟。

【凤鸾吟】自古到今,恩多须怨深。你说的牙疼誓,不害碜!有酒时唫,有饭时啃,你来我跟前委实图甚?小的每声价儿亻些,身材儿婪,请先生别觅个知音。

【柳叶儿】走将来乜斜头撒唚,不熨贴性儿希林,软处捏硬处掐甜处渗。休忒恁,莫沉吟,休辜负了柳影花阴。

【大石调】雁传书

春归后,柳丝难挽别离情。一片花飞减却春,对东风无语销魂。伤情,花飞泪落堕红雨,苍苔上海棠堆径。愁无尽,怕的是梨花庭院,风雨黄昏。

【明妃曲】愁闻,是谁家风前笛韵?梅花吹落江城。难禁,吹出了断肠声,到惹得月愁人病。鹃啼春思月中魂,花迷蝶梦窗前影。恹恹病,这相思能终得几个黄昏。

【秋海棠】谁似你辜恩?谁似我痴心?负心的上有神明,到如今参不透薄情心性。好姻缘整日重盟,恶姻缘番成画饼。多愁闷,消磨了白昼,顿送黄昏。

【比目鱼】数归期,掏得指头疼;盼归期,望断越山云。泪珠,泪珠滴尽湘江满,只落得暗里自沉吟。从今,再不去梦里搜寻,再不去愁中加病,再不去挂肚牵心。泪痕销夜烛,军被拥鸡声。捱过了几番寂寞.几度黄昏。

【余文】从今打破风流阵,一句句从头自忖。一任他朝朝暮暮,白昼黄昏。

69

赠眼医王生彦若

作者:苏轼(宋代)

赠眼医王生彦若,宋代,苏轼,

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

间关络脉中,性命寄毛粟。

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

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

而子于其间,来往施锋镞。

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

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

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瞩。

形骸一尘垢,贵贱两草木。

世人方重外,妄见瓦与玉。

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

君看目与翳,是翳要非目。

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麦菽。

宁闻老农夫,去草更伤谷。

鼻端有余地,肝胆分楚蜀。

吾于五轮间,荡荡见空曲。

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毂。

空花谁开落,明月自朏朒。

请问乐全堂,忘言老尊宿。

(彦若,乐全先生门下医也。

22

诗二句

作者:苏轼(宋代)

诗二句,宋代,苏轼,

叶随流水归何处,牛载寒鸦过别村。

96

将离江陵

作者:陆游(宋代)

将离江陵,宋代,陆游,

暮暮过渡头,旦旦走堤上。

舟人与关吏,见熟识颜状。

痴顽久不去,常恐遭诮让。

昨日倒樯干,今日联百丈。

买薪备雨雪,储米满瓶盎。

明当遂去此,障袂先侧望。

即日孟冬月,波涛幸非壮。

潦收出奇石,雾卷见叠嶂。

地嶮多崎岖,峡束少平旷。

从来乐山水,临老愈跌宕。

皇天怜其狂,择地令自放。

山花白似雪,江水绿於酿。

竹枝本楚些,妙句寄凄怆。

何当出清诗,千古续遗唱。

10

垂丝海棠半落

垂丝海棠半落,宋代,杨万里,

雨後精神退九分,病香愁态不胜春。

落阶一寸轻红雪,卷地风来政恼人。

48

送钱子文著作宰福阳

作者:胡宿(宋代)

送钱子文著作宰福阳,宋代,胡宿,

三政平反有惠心,民歌遥望邑中黔。桃翻浪影吴艎急,芸掩书香汉阁深。

行访名山须著屐,坐清嚣俗且横琴。西州有客偏伤别,无密瑶华寄好音。

64

玉女摇仙佩 秋情

玉女摇仙佩 秋情,宋代,张玉娘,

霜天破夜,一阵寒风,乱淅入帘穿户。醉觉珊瑚,梦回湘浦,隔水晓钟声度。不作高唐赋。笑巫山神女,行云朝暮。细思算、从前旧事,总为无情,顿相孤负。正多病多愁,又听山城,戍笳悲诉。强起推残绣褥,独对菱花,瘦减精神三楚。为甚月楼,歌亭花院,酒债诗怀轻阻。待伊趋前路。争如我双驾,香车归去。任春融、翠阁画堂,香霭席前,为我翻新句。依然京兆成眉妩。

81

道傍多薏苡菊花有感

作者:赵蕃(宋代)

道傍多薏苡菊花有感,宋代,赵蕃,

菊花粲粲怀元亭,薏苡累累念估波。

莫叹谗人未投畀,只须浊酒到无何。

82

晚书二首

作者:赵蕃(宋代)

晚书二首,宋代,赵蕃,

抱道等金玉,乃不知自珍。

终朝噂{左口右沓}间,叩门复随尘。

那知江湖叟,生计竿与纶。

逢人问售否,或至生怒嗔。

此理何谓然,即我我即人。

3

诗一首

诗一首,宋代,赵彦政,

所历登临尽,愁新屈子居。青脩一嶂远,红蓼几花疏。

直节乾坤外,骚文雅颂馀。殷勤酹江月,生气凛如初。

10

项龙归省

作者:赵昀(宋代)

项龙归省,宋代,赵昀,

清河正愿得忠臣,岂觉辞官归思匆。为道思亲心甚切,难留执手意奚穷。

亲斟御酒资行色,更敕云台写范容。回到家乡人问及,始知朕不负勋功。

55

白鹤词 其三

作者:赵佶(宋代)

白鹤词 其三,宋代,赵佶,

灵鹤翩翩下太清,玉楼金殿晓风轻。昂昂不与鸡为侣,时作冲天物外声。

90

水调歌头(甲午九日牛山作)

水调歌头(甲午九日牛山作),宋代,刘辰翁,

不饮强须饮,今日是重阳。向来健者安在,世事两茫茫。叔子去人远矣,正复何关人事,堕泪忽成行。叔子泪自堕,湮没使人伤。
燕何归,鸿欲断,蝶休忙。渊明自无可奈,冷眼菊花黄。看取龙山落日,又见骑台荒草,谁弱复谁强。酒亦有何好,暂醉得相忘。

25

初二日南豅

作者:韩淲(宋代)

初二日南豅,宋代,韩淲,

八年趁得梅花发,忽到窗前把一杯。岁晚心情吾醉矣,人应问我数能来。

82

祷雨有应侍老母小酌

祷雨有应侍老母小酌,明代,卢龙云,

二月不雨春事迟,忽看檐外雨飏丝。一杯解动慈颜豫,共喜民间有孑遗。

14

秋霖大作兼疾风竟日感赋三首有引 其三

秋霖大作兼疾风竟日感赋三首有引 其三,明代,卢龙云,

何意抱关者,翻操造物权。剖藩方远险,疏滞得防川。

顺水行无事,康居乃重迁。未论关禁弛,且幸已图全。

86

蓝生扩之常虑予召毁故作此解之 其二

蓝生扩之常虑予召毁故作此解之 其二,明代,邹元标,

看来万事羽毛轻,冰玉泠泠出世情。不逐众生留口业,祗将心事托神明。

54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