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征人塞耳马不行,
未到垄头闻水声。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胡兵夜回水旁住,
忆著来时磨剑处。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垄水何年垄头别,
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
未到垄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
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
野麋饮水长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
忆著来时磨剑处。
向前无井复无泉,
放马回看垄头树。
《垄头水》描绘了一幅塞外边疆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垄头水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边疆艰难生活的体验。诗中通过描绘垄水的流动、声音和周围的景物,抒发了诗人对乡愁和边塞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垄头水的情景,给人以生动的感觉。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水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
诗的开篇写道:“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诗人对乡愁之情表达得深沉而悲凉。他在异乡边塞,思念故乡的垄头水,感叹其已经多年离别,不仅在山中有声有影,就连在这边疆也有哭泣之声。
接着,诗人描写了征人行军的场景:“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征人们行军至此,由于水声的响亮,马匹甚至塞住了耳朵而无法前行。这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水声的嘹亮和威力,同时也衬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描绘了垄水的流向:“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垄水向西流入蒲海,又从北边绕过龙城。这些地名的提及,使得诗中的景象更加具体,给人以地理位置的感知。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边塞的野生动物为表现对象,写道:“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垄东垄西多弯曲的河道中,野麋成群结队地饮水。这一景象除了反映了边疆的荒凉和野性,也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诗写出了胡兵在水边驻扎的情景:“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胡兵夜晚返回边塞,在水边驻扎下来,回忆起以往磨剑的地方。这样的描写展示了边塞戍卫的军人的辛苦和坚守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垄头水为中心,通过描绘水的流动、声音和周围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具体的形象描写,通过对水流和周围景物的描绘,绘制出一幅边疆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水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愁和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展现了边塞戍卫的艰辛和坚守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乡之情和对边塞生活的思考。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挽柴公照母,明代,罗玘,
里有不娶女,齐姜陈之求。妇姑闻勃溪,两姑争妇留。
彼为鸱为枭,反与贞静仇。天孙织云锦,终归物之尤。
俗慈类禽犊,有子东家丘。琐郎吾徒豪,雁行拜低头。
人生非空桑,气类父母由。吾徵母之贤,识子臧与否。
岂为哭母辞,职居阐其幽。
《西湖杂感》二十首 其六,清代,钱谦益,
昔叩于公拜绿章,拟征楛矢靖东方。鸱夷灵爽真如在,铜狄灾氛实告祥。
地戛龙吟翻水窟,天回电笑闪湖光。残灯仿佛朱衣语,梦断潮声夜殷床。
【正宫】小梁州 朱颜绿鬓少,元代,贯云石,
朱颜绿鬓少年郎,都变做白发苍苍。尽教他花柳自芬芳,无心赏,不趁燕莺
忙。
【幺】东家醉了东家唱,西家再醉何妨?醉的强,醒的强,百年浑是醉,三
万六千场。
桃花如面柳如腰,他生的且自妖娆。醉阑乘兴会今宵,低低道,无语眼儿瞧。
【幺】揣着个羞脸儿娘行告,百般的撒吞妆夭。气的我心下焦,空憋忄,
莫不姻缘簿上,前世暗勾消。
相偎相抱正情浓,争忍西东?相逢争似不相逢!愁添重,我则怕画楼空。
【幺】垂杨渡口人相送,拜深深暗祝东风:“他去的高挂起帆,则愿休吹动。”
刚留一宿,天意肯相容?春
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堪游赏,沙暖睡鸳鸯。
【幺】宜晴宜雨宜阴,比西施淡抹浓妆。玉女弹,佳人唱,湖山堂上,直
吃醉何妨?夏
画般撑入柳阴凉,一派笙簧。采莲人和采莲腔,声嘹亮,惊起宿鸳鸯。【幺
】佳人才子游船上,醉醺醺笑饮琼浆。归棹晚,湖光荡,一钩新月,十里芰荷香。秋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幺
】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冬
彤去密布锁高峰,凛冽寒风。银河片片洒长空,梅梢冻,雪压路难通。【幺
】六桥顷刻如银洞,粉妆成九里寒松。酒满斟,笙歌送,玉船银棹,人在水晶宫。
巴到黄昏祷告天,焚起香烟。自从他去泪涟涟,关山还,抛闪的奴家孤枕独眠。
【幺】盼才郎早早成姻眷,知他是甚日何年?何年见可怜?可怜见俺成姻眷,
天地下团圆,带累的俺团圆。
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 其二,清代,全祖望,
三和尚暨两监军,故国遗民最佚群。并有清吟成变徵,祗愁閟箧泯前闻。
百年星火归乔木,一卷霜声彻暮云。笑我痴心长缱绻,挑灯絮索不嫌频。
别镇阳监仓陈荐秘丞,宋代,韩琦,
一纪帅三垂,待士敢不至。推诚以求应,百不得一二。
彦升其应者,所应由道义。幕中六七年,始卒无少异。
严霜摧万木,老柏弥苍翠。烈火炽三日,良玉自温粹。
奉亲不可留,含笑就委吏。须代处洺邑,洁羞勤以遂。
我病来相台,去客无所觊。彦升两见过,顾旧不顾利。
言别之远官,驽枥饲骐骥。蹄齧慎勿较,所困非吾类。
自古贤者为,争免不肖忌。坐待天衢亭,万里观腾辔。
酬某,宋代,刘敞,
读书与博簺,亡羊信多岐。何以消烦忧,谢墅观奕棋。
寓物多欢适,吾道有张弛。谁能长刺促,屈首就鞅羁。
陈遵嗜杯酒,柏松见诮嗤。袁丝沈里闾,剧孟相追随。
君方总府事,吏牍正纷披。走见固所愿,清閒在他时。
偈颂四十一首 其二十八,宋代,释普宁,
昨日晴,今日雨。春夏交承,时节顺序。一似林下衲僧,不越规矩。
三月安居,克期而取。西天以蜡人冰,云峰以铁弹子。
建长亦有一条活路,饥则餐,渴则饮,闲则坐,困则眠,以此为据。
诸人但任么参,决不赚忤。
松棚,宋代,韩淲,
去年一旱暍欲死,犹幸春来能忍饥。长夏因仍作凉计,中庭始架青松枝。
门前催租急非缓,国中遗诰安若危。贫无输官尚自可,忠欲输君今已迟。
风来萧萧悲益甚,日远茫茫愁不知。谁谓身閒得放逸,家国一体人弗思。
云开空山久阙雨,蝉噪古木还迎曦。松枝松枝绿差差,吾忍坐卧来乐斯。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