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台送韦(一作韩)秀才

作者:许浑(唐代)

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岩阴,野蚕成茧桑柘尽,

溪鸟引雏蒲稗深。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49

诗文译文

云起高台日未沉,

数村残照半岩阴。

野蚕成茧桑柘尽,

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

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递故人去,

一夜月明千里心。

诗中第一句“云起高台日未沉”,描述了云升起的高台,在太阳未落山前的景象。这暗示了白天即将结束,夜晚的离别即将来临。

接下来的“数村残照半岩阴”,描绘了夕阳下的残照和岩石的阴影。这里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逝去和别离的临近。

“野蚕成茧桑柘尽”,描述了野蚕吐丝成茧,桑树和柘树的叶子渐渐凋落。这里的自然景象象征着事物的成长与终结。

“溪鸟引雏蒲稗深”,描绘了溪水中的鸟儿引导着幼雏们前往茅厕深处。这里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自然的秩序。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描述了帆船缓缓驶入遥远的港湾,钟声从前方的林木中隐约传来。这里的景象象征着离别的来临和分别的悲伤。

最后一句“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的思念之情。诗人把心思寄托于夜晚明亮的月光之下,表达了他对离去友人的思念之深。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来表达离别的情感,通过对时间流逝自然变化的描绘,传递了深沉的离别和思念之情。诗人以婉转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感慨,使读者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辽阔和情感的真挚。

诗文简析

《凌峤台送韦(一作韩)秀才》,诗人许浑,描绘了秋日景色中带有离别的情思。深沉,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去的友人的思念和离别的忧伤。

诗文赏析

云起高台日未沉,

数村残照半岩阴。

野蚕成茧桑柘尽,

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

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递故人去,

一夜月明千里心。

诗中第一句“云起高台日未沉”,描述了云升起的高台,在太阳未落山前的景象。这暗示了白天即将结束,夜晚的离别即将来临。

接下来的“数村残照半岩阴”,描绘了夕阳下的残照和岩石的阴影。这里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逝去和别离的临近。

“野蚕成茧桑柘尽”,描述了野蚕吐丝成茧,桑树和柘树的叶子渐渐凋落。这里的自然景象象征着事物的成长与终结。

“溪鸟引雏蒲稗深”,描绘了溪水中的鸟儿引导着幼雏们前往茅厕深处。这里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自然的秩序。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描述了帆船缓缓驶入遥远的港湾,钟声从前方的林木中隐约传来。这里的景象象征着离别的来临和分别的悲伤。

最后一句“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的思念之情。诗人把心思寄托于夜晚明亮的月光之下,表达了他对离去友人的思念之深。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来表达离别的情感,通过对时间流逝、自然变化的描绘,传递了深沉的离别和思念之情。诗人以婉转、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感慨,使读者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辽阔和情感的真挚。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其他诗经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趋公既罢因览西郊形胜最后过澄怀园和内直友人春晚退直诗 其六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趋公既罢因览西郊形胜最后过澄怀园和内直友人春晚退直诗 其六,清代,龚自珍,

此地求沿革,当年本合并。林岚陪禁近,词庙仰勋名。

水榭分还壮,云廊改更清。诸公齐努力,谁得似桐城。

93

为吏部师尚书题画 其五 竹鹤

为吏部师尚书题画 其五 竹鹤,明代,金幼孜,

养就丹砂雪作团,终朝俛啄近琅玕。三山碧海休归去,好向瑶池弄羽翰。

44

葵轩

葵轩,明代,李昌祺,

春光阑珊群卉空,别有佳植开庭中。堪怜朵朵知向日,晨瞻夕仰随西东。

从根著叶庇炎景,逐节茁蕊承薰风。苞迎朝旭盏欹侧,萼媚夕照杯玲珑。

大哉化工运亭毒,胚腪秀淑归芳丛。名虽不离庶草类,性却解与纯臣同。

种之固已寓微意,人心亦似倾阳恭。非徒玩物实自励,亲当致孝君当忠。

一身两尽家国事,且复托此明深衷。为询世上簪绂者,若个看花无愧容。

32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六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六,宋代,杨万里,

雨催杖屦却须回,捲上疏帘眼顿开。十里湖光平似镜,柳梢梢外一船来。

8

次韵酬傅钦之

作者:刘攽(宋代)

次韵酬傅钦之,宋代,刘攽,

风力清和日景迟,看花未醉莫言归。殊方长恨故人少,白发那论春事非。

45

春寒 其一

作者:刘攽(宋代)

春寒 其一,宋代,刘攽,

越罗裁衫春服新,寒炉委灰无复温。夭桃著花红满槛,弱柳吹线青映门。

岂知天事有反覆,假借专物矜馀恩。平明雪片白似玉,败裘死灰仍纷纷。

女桑吐叶蚕欲生,东郊草绿方趣耕。玄冥欺人人弗信,百虫奋蛰雷已惊。

沈阴驱除坐可待,白日隐隐浮云外。

21

仁宗皇帝揭辞三首 其二

作者:韩琦(宋代)

仁宗皇帝揭辞三首 其二,宋代,韩琦,

薄葬定邻边,民安即旧廛。大非空六马,深不锢三泉。

忍逐宫车出,翻随玉辂旋。西都无限竹,泪色似湘川。

26

止戈堂

作者:朱松(宋代)

止戈堂,宋代,朱松,

高堂岩岩面势尊,洞见万井开重门。元戎务简玉帐静,缓带酌客娱朝昏。

忆初饿隶起篁竹,一啸千里来黥髡。将军揽镜媚巾帼,何异搏虎驱狐豚。

只今休父八州牧,身佩重寄忧元元。惊尘错莫羽书密,虽有美酒谁同樽。

沈机且复长辔御,沥恳何啻血面论。楼船一夕飞度海,汉家上将来天阍。

狂童束手赴烈火,雕戈不污妖血痕。坐谯饮至凯歌入,船粟往哺遗民存。

五兵包裹高阁束,止戈新榜真成言。便当频与方外吏,徙倚风月星河翻。

几年牡籥飞不守,河济逆气腥乾坤。知公快挽天河手,坐视黠虏方游魂。

权舆闽越聊小试,宁复久此淹遐藩。农桑万里望公等,愿见四海无营屯。

94

蒋公桧呈淮南运使金部

蒋公桧呈淮南运使金部,宋代,郭祥正,

淮南庭中有苍桧,仰视团团翠为盖。直干每容鸾凤栖,盘根深压鲸鳌背。

北风夜作兵阵声,恐取蛟龙斩天外。呼童出屋为我窥,摩飐清阴月光碎。

问谁植之前蒋公,得地倏经三十载。不同种杏上青天,正似甘棠有遗爱。

使华今复见公孙,太平事业钟一门。祖庙冠盖渐尘土,却嗟此桧春长存。

孤高岂忘栽培力,秀发兼承造化恩。已看枝叶饱霜露,终作栋柱扶乾坤。

新诗编联尽珠玉,光大先烈听篪埙。更忆丹青妙画手,进入明堂逢至尊。

42

晚至鹤林寺

作者:王称(明代)

晚至鹤林寺,明代,王称,

问讯山人指白云,数声烟磬隔溪闻。竹房灯静知僧梵,松院苔深见鹤群。

听法夜深山寂寂,懒吟衣上月纷纷。晓钟又逐尘缘散,此地心期孰与论。

96

二十七日同郑一尹一上高泉夜醉而作

作者:韩淲(宋代)

二十七日同郑一尹一上高泉夜醉而作,宋代,韩淲,

生死本一致,贤愚同一科。高泉寺前水,春风静流波。

曳杖揖残僧,奈此世谛何。栖贤堂外祠,莫待叩角攲。

91

溪汛浮桥屡解

作者:韩淲(宋代)

溪汛浮桥屡解,宋代,韩淲,

潢潦涨梅润,五月三解桥。浸淫人尚可,恐汎新插苗。

传闻钱塘湖,闵雨宸虑焦。玉帛走群望,虎头潭荡摇。

如何千里间,阳阴犹未调。干戈或底定,丰穰苏瘵凋。

郊居茅茨湿,不过日寂寥。饥寒自常事,鸡鸣复萧萧。

72

芍药吟

芍药吟,宋代,金朋说,

画阑倚玉对佃红,娜袅翻阶放艳农。

自笑主人无个事,年年携酒祝东风。

11

宫词 其九十六

宫词 其九十六,宋代,张公庠,

夹城西畔小毬场,彩仗弯弯人对行。一样骅骝三百疋,金羁更伴绿游缰。

93

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 其七

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 其七,宋代,周麟之,

一方静治民安枕,天子英明用人审。慈厚薰然布帛温,威明皎若冰霜凛。

斡旋妙手经画馀,贯朽如山粟填廪。禁闼还容汲直归,淮南定报奸谋寝。

94

郊行 其一

郊行 其一,明代,李攀龙,

稍似武陵溪,人家绿树迷。桔槔茅屋上,荷蓧蓟门西。

清吹生衣袂,繁阴散马蹄。红尘才只尺,城郭意多暌。

65

闻刘主事移疾将往苏门赋赠

作者:汪琬(明代)

闻刘主事移疾将往苏门赋赠,明代,汪琬,

刘郎欲投效,去隐苏门山。区区青墨绶,弃擿如等闲。

苏门自昔多幽趣,曾是孙登长啸处。山色遥连盘谷云,竹声半落淇园雨。

秧苗参差槲叶齐,居人何减武陵溪。闭门自有飞花入,高枕常闻过鸟啼。

刘郎乞身真不恶,葛巾布袍差足乐。案上频钞《内景经》,炉中祇养长生药。

女能织帛男能耕,门生扶舁相随行。丈夫适意且如此,安用悠悠世上名。

67

寄题壶山诸景十首有引 其二 壶井流琼

寄题壶山诸景十首有引 其二 壶井流琼,明代,卢龙云,

澄潭山下一壶悬,须信壶中别有天。潮退真源清自见,堪将仙液拟流泉。

87

杂诗七首 其二

作者:卢楠(明代)

杂诗七首 其二,明代,卢楠,

皎皎明月光,照见东大楼。天风吹绮疏,棂轩一何幽。

上有忧思妇,颓颜怀良俦。中夜郁长叹,悲啸含清秋。

借问怨阿谁,不语弹箜篌。清商激中曲,音响何凄湫。

大弦回阳春,小弦咽泉流。精诚逾金石,烈思扬清讴。

蟋蟀鸣金闺,霜霰披梧楸。日月迅推毂,铅华安久留。

愿为梁问尘,随风入君帱。

44

答李鳌峰别驾二首 其二 答天关

答李鳌峰别驾二首 其二 答天关,明代,湛若水,

大隐羊城过几寒,两湖三岛怕人看。欲移枕席无人地,直向祝融峰嵿安。

5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