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刃何最贵?七首同干将。
所铸皆匪凡,用有祥不祥。
荆柯信国士,未抵专诸勇。
阖庐因成功,燕国几亡种。
所托若匪雄,不如投闲余。
免令将军头,不及筵中鱼。
兵器中何最为宝贵?七把刀剑齐心助战。所铸之物皆非凡品,使用时有吉凶之兆。荆轲虽然是忠义之士,却不及专诸的勇猛。阖庐依靠战胜而兴盛,燕国几次遭受灭亡的种子。如果所寄托的不是英雄之气,还不如寻找闲暇的余地。免得将军的头颅不如宴会上的鱼。
这首诗词探讨了战争和英雄主义的话题。作者通过比较不同的刀剑和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荆轲和专诸都是历史上的著名刺客和勇士,他们的勇猛和忠诚成为了诗中的形象。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不同的兵器和历史人物,揭示了英雄主义的复杂性。诗中提到的七把刀剑象征着不同的英雄形象,它们的价值和功效各不相同。作者通过荆轲和专诸的比较,暗示了英雄的强大和牺牲。荆轲被认为是忠义之士,但在作者眼中,他的勇猛程度还不及专诸。这种比较凸显了英雄主义的相对性和多样性。
诗中还提到了阖庐和燕国,描绘了历史上的兴盛与衰败。阖庐因为成功而繁荣,而燕国则多次遭受灭亡的命运。这种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和英雄命运的思考。
最后两句“所托若匪雄,不如投闲余。免令将军头,不及筵中鱼。”表达了一种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真正的英雄气概,不如过上闲暇的生活,享受美食和宴会。这种对平凡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一种对战争残酷性和个体命运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刀剑、历史人物和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英雄主义和战争的思考。它揭示了英雄主义的复杂性和相对性,同时反映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字景元,休宁人。撰皇明正音。
拟郊祀十九歌,存七章 其五 天马,清代,姚燮,
月万里,天马徕止。固尔齿,历华轙。相玮灵,渊映房。
天马徕翔,雁门赭黄,下睥红阳。淩遽之气,迅乎其厉。
权奇之容,翍乎其风。禀健德中,元霄狎龙。龙罔奴,皇徕御。
垂梢行,睨影翥,秦青太息方堙歌。天衢如砥,天台兀峨。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宋代,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廉海燕双飞去。
满恨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诗偈 其一○五,唐代,庞蕴,
无思无念是真空,妙德法身自见中。应机接物契真智,十方世界总流通。
通达无我无人法,人法不见有行踪。神识自然无挂碍,廓周沙界等虚空。
不假坐禅持戒律,超然解脱岂劳功。
锦绣溪行,宋代,刘敞,
金霞卷风漾清碧,翠藻玉沙相历历。旌旗不动蛟龙眠,空濛锦绣张春色。
五纹婉转沈吟香,时时飞出双鸳鸯。笑窥贝阙倚瑶瑟,金华射天高下光。
海近蓬莱却清浅,星客浮槎莫轻返。斋房几日餍华芝,瑶席香残舞燕归。
锦绣溪边春几许,欲寻清浅醉芳菲。
蒲涧奉呈蒋帅待制,宋代,郭祥正,
菖蒲涧底生九节,流水遂作菖蒲香。安期服之已仙去,漫脱双舄留秦皇。
秦皇杀伐自无度,年龄社稷何由长。蓬莱毕竟不可见,十祠千载聊相望。
散发追之又无迹,后来诡谲传崔郎。至今正月二十五,城北夹道珠帘张。
元戎要宾锤大鼓,老蛮献馔烧肥羊。倾城尽作蒲涧饮,美俗眷恋神仙乡。
穿云丝竹度别浦,绕山金翠明残阳。我乘款段到已晚,越台仅得参壶觞。
公携大句使我读,冰澌戛齿清琅琅。张侯继作亦精敏,兰茝相倚传芬芳。
却寻陈事考僭迹,死佗称帝鋹称王。基山控海恃远崄,大明一出旋消亡。
岂如戴主效臣节,白骨虽朽忠名彰。只今神孙太母圣,天下击壤歌时康。
佳期不邀墓中鬼,乐民之乐真循良。勒词苍崖告万古,蒲涧之会无淫荒。
游陵云寺,宋代,苏洵,
长江触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万舸膝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
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
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
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
萦回一径上险绝,却立下视惊心骸。
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掉震百雷。
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
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水龙吟·何须银烛红妆,宋代,刘辰翁,
何须银烛红妆,菜花总是曾留处。流觞事远,绕梁歌断,题红人去。绕蝶东墙,啼莺修竹,疏蝉高树。叹一春风雨,归来抱膝,怀往昔、自凄楚。遥望东门柳下,梦参差、欲归幽路。断红芳草,连空积水,凭高坠雾。水洗铜驼,天清华表,升平重遇。但相如老去,江淹才尽,有何人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