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宋良佐巡按得代以书留别赋此寄赠 其二

作者:顾清(明代)

十载青云逐后尘,冰霜此日见阳春。书生别有迂谈在,拟托阳关赠故人。

14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其他诗经

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

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唐代,东方虬,

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83

题琅琊山寺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筑斯地

题琅琊山寺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筑斯地,唐代,李幼卿,

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

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

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

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

99

废长行

作者:赵抟(唐代)

废长行,唐代,赵抟,

紫牙镂合方如斗,二十四星衔月口。贵人迷此华筵中,运木手交如阵斗。

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茕独。门前有吏嚇孤穷,欲诉门深抱冤哭。

耳厌人催坐衙早,才闻此戏身先到。理人似爱长行心,天下安平多草草。

何当化局为明镜,挂在高堂辨邪正。何当化子作笔锋,常在手中行法令。

莫令终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负天子。

59

永嘉證道歌

作者:玄觉(唐代)

永嘉證道歌,唐代,玄觉,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

證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提,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许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叩,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片,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誇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成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閒閒。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印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降龙钵,解虎锡,两股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燄。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蹋润无边,三乘五戒皆惺悟。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一地俱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阿鼻业。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閒相诳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问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冤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閒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沈师子住。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随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是即龙女顿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勿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夙债。

饥逢玉膳不餐,病遇医王争得差。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河沙如来同共證。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螗螂能拒辙。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诳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64

于忽操 其三

作者:王令(宋代)

于忽操 其三,宋代,王令,

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谓鸡斯飞,谁得而羁。

谓豕斯突,何取于缚。是皆以食而得之,吾方饥而噫。

鸡兮豕兮,死以是兮。

15

次韵勿斋蜡梅

次韵勿斋蜡梅,宋代,周端臣,

不怀南枝斗粉光,品题应合让苏黄。

融成蜂蜡千葩秀,散作龙涎几阵香。

立悟瞿昙真面目,坐忘姑射旧梳妆。

好风吹堕檀心句,白雪空惊寡和章。

9

再见禁卒住

作者:刘敞(宋代)

再见禁卒住,宋代,刘敞,

古亦苗民患,今仍禁旅过。祅氛半翼轸,杀气覆山河。

御史暴公子,将军马伏波。不应淹日月,频献凯旋歌。

14

喜杨琴隐至

喜杨琴隐至,宋代,张至龙,

世涂多不平,择地度吾生。

风静花迟落,云移月倒行。

自抄闲作改,客借古琴评。

凡事虚空里,何劳苦著情。

71

宫词 其三

作者:赵佶(宋代)

宫词 其三,宋代,赵佶,

春朝小雨乍新晴,祥霭匀收洞宇明。严警不闻人一语,海棠枝上晓莺声。

94

送程给事知越州

作者:王珫(宋代)

送程给事知越州,宋代,王珫,

公住吴门枕太湖,风波不到十年馀。过家乞得蓬莱郡,去国初抛丽正庐。

阙下旧容乘驷马,江头急趁鲙鲈鱼。都门送客今何盛,百首诗轻百两车。

54

分韵得晚字

作者:韩淲(宋代)

分韵得晚字,宋代,韩淲,

三年西湖边,薄宦良衮衮。春风我欲归,龙井不惮远。

结客试幽寻,山深恨来晚。

81

梅花八首 其三

作者:韩驹(宋代)

梅花八首 其三,宋代,韩驹,

的皪林间白,风霜莫浪催。江南春不雪,似是一枝梅。

45

挽彭复雅二首 其一

挽彭复雅二首 其一,宋代,萧立之,

已哭芸兄又哭君,眼中何得更沾巾。死无家货营砖甓,生有诗名动缙绅。

岂亦雕锼伤你寿,不然溟漠妒斯人。不忘有子今传业,依旧寒林一气春。

11

骤雨 其二

骤雨 其二,元代,张弘范,

风拥黄云龙驾海,雷驱紫电雨翻盆。长虹千丈忽截断,一片风波起市门。

28

舟次渔浦

作者:金涓(元代)

舟次渔浦,元代,金涓,

双溪东入浙,终日坐危舟。流水远明目,小篷低压头。

烟村鸦入暮,江国雁宾秋。一片凄凉景,安排独客愁。

49

题张从事思亲卷

题张从事思亲卷,明代,卢龙云,

永嘉山水钟才贤,盛美由来多可传。近年更见张从事,翩翩文行雅能全。

菽水生平欢未足,岁月悠悠感风木。劬劳几废蓼莪篇,白云飞绕他山屋。

自从鼓箧出成均,南北都怀寸草春。捧檄绵绵思道路,三釜何由更逮亲。

张仲于前称孝友,君今嗣述芳传久。须知移孝易为忠,不独风尘驱下走。

显亲何术在扬名,骎骎宦业起家声。已见封章贲泉户,还看兰玉竞敷荣。

87

寄怀广武诸旧游

寄怀广武诸旧游,明代,卢龙云,

一别丛台隔两秋,漂零身世海东头。伤心往事俱流水,屈指当年几旧游。

投赠我惭青玉案,索居谁问黑貂裘。此时广武城边月,正好同君大白浮。

70

寓霍山喜池直夫居士见访 其一

寓霍山喜池直夫居士见访 其一,明代,何南凤,

道人元不霍山住,十六年来才两度。今遇端山特地来,閒名知被人添注。

56

少宗伯王瓯滨先生持节封益藩便道归省予为何爱之正郎赋赠

作者:张岳(明代)

少宗伯王瓯滨先生持节封益藩便道归省予为何爱之正郎赋赠,明代,张岳,

江空流月华,白石光淩乱。孤舟泛层波,一往如飞翰。

遐哉远游心,为国树藩干。明遣辞玉衣,倚门发皓粲。

悠悠瓯水滨,春日浴凫鹳。为尔立斯须,言笑迟昏旦。

回首百念并,时时瞻斗汉。

51

阻雨安宁寨

阻雨安宁寨,明代,赵完璧,

小雨阻孤村,千山云雾昏。方舟系枯柳,落日傍柴门。

飒飒蒹葭冷,悠悠蟋蟀频。疏灯照秋夜,欹枕自惊魂。

1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