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历纪王正,新春别帝京。行观具区薮,先过阖闾城。
圣主方兴教,诸生喜受经。他年看奏最,崇秩有光荣。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越调】斗鹌鹑,元代,关汉卿,
女校尉
换步那踪,趋前退后,侧脚傍行,垂肩亸袖。若说过论茶头,膁答板搂,入来的掩,出去的兜。子要论道儿着人,不要无拽样顺纽。
【紫花儿】打的个桶子膁特顺,暗足窝妆腰,不揪拐回头。不要那看的每侧面,子弟每凝眸。非是我胡诌,上下泛前后左右瞅,过从的圆就。三鲍敲失落,五花气从头。
【天净沙】平生肥马轻裘,何须锦带吴钩?百岁光阴转首,休闲生受,叹功名似水上浮沤。
【寨儿令】得自由,莫刚求。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惟蹴踘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施逞得解数滑熟。引脚蹑龙斩眼,担枪拐凤摇头。一左一右,折叠鹘胜游。
【尾】锦缠腕、叶底桃、鸳鸯叩,入脚面带黄河逆流。斗白打赛官场,三场儿尽皆有。
四皓二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
秦驱九州逃,知力起经纶。重利诱众策,颇知聚秦民。
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采芝商山中,一视汉与秦。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道德虽避世,馀风回至尊。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知言。出处但有礼,废兴岂所存。
行路难五首 其三,宋代,杨万里,
黄金筑台赐白璧,车前八驺门列戟。彻侯万户秩万石,珠户玉房贮倾国。
传呼一声万人开,将军相国天上来。不知道旁雍门子,已叹麋鹿登高台。
雍门解遣孟尝泣,孟尝不泣渠何急。只知富贵如云浮,不知贫贱饥死寒死愁不愁。
小重山 听瑶弹平沙落雁,近现代,刘雄,
坐我潇湘秋水旁。丝桐湔俗虑,似沧浪。蒹葭摇曳过人长。
渔舟晚,雁背映斜阳。
十载变星霜。此心终未改,许贞刚。红尘如梦懒思量。
携手去,同住白云乡。
移苇,宋代,刘敞,
萧萧江上苇,夏老丛已深。悠悠文王死,常惧牛羊侵。
迁根横污池,慰我江湖心。清风日夕过,白鹭时见临。
疏响拂琴瑟,绿华旷衣襟。处卑节不改,习静情足钦。
炎晖已堪爱,秋景坐可寻。愿及搆明堂,甘心辞故林。
奉和广帅蒋颖叔留题石室,宋代,郭祥正,
西江赴海穿双峡,十里寒青半天插。晴空倒影连明河,滔滔不碍鲸鱼呷。
绞绡高覆紫微冠,翠簟平铺玉皇榻。中藏石室与嵩台,巨壁棱层老鳞甲。
欲飞未去凤逶迤,将蛰还伸龙匼匝。浪摇蓬岛何其危,桂塞广寒无乃狭。
大匠不由基构成,洞门大启无人扃。六月来游乃挟纩,酌酒向口疑冰生。
三溪诘曲愈难涉,举烛但爱烟溟溟。返似霜缣见山水,画手只许吴生是。
有谁文采如昌黎,物物为我从头记。自惭才短空冥搜,俚语未足苍崖留。
元戎闻之索大笔,默坐远想书胜游。凭凌风力若捕虎,窘束景象如缚仇。
那知子厚号雅健,不识谢守为风流。桓桓斯人富学海,少陵重生谪仙在。
琮琤击玉敲黄金,倚马千言未尝改。高下岂必世俗知,浩气已充天壤内。
又如淮阴善将略,不战能令敌先败。暂辞侍从来东南,羊城异日为傅岩。
不唯巴笺吟咏足,即看玉牒功名镵。滁阳吴公昔曾赋,落落文华精注措。
毛侯亦许送和章,马上横戈写长句。孰云高要陋且遐,三篇入石神鬼嗟。
愿挥硬画夺剑戟,下视鸟迹初遗沙。此心虽大虑转小,刻就颇忧龙作蛇。
譬之博奕仲尼与,群儿恶用相识哗。
端溪石工古称妙,年年琢砚供正衙。刚刀截碑易于砚,龟螭相射生彤霞。
岐山石鼓久缺矣,苦县光和真瘦耶。流传万本入中国,谁怜此乐瘴水涯。
共探泉石造淡漠,岂忆冠盖追荣华。公思归乎欲致主,四方飘泊予为家。
予意无留亦无去,等将幻质随杨花。
谢人惠麦穗,宋代,赵鼎,
愚轩卧病空瓶储,市米不得如求珠。邻翁馈麦穗盈筥,或揉或簸喧庭除。
磨雷隐隐破霜瓣,家童执爨烟生厨。须臾粥成劝我食,齐眉举案烦妻孥。
病馀聊复润喉吻,软滑盈盈如膏酥。宛然长粳欲争长,加以白豆为参舆。
童儿作颦若不足,老夫大笑为有馀。虎头食肉非不美,回视利害为何如。
平生不耕啖此物,垄头汗滴惭耕夫。淡中有味足养福,为君努力餐一盂。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三,宋代,程俱,
论世得师友,陶公乃其人。清游入梦寐,庐山真夙因。
迩来二十年,浪染衣上尘。陶公已去久,歘如空中云。
庐山如高士,可望不可亲。坐想虎溪路,闻钟动微颦。
永怀炉峰顶,飞烟发朝曛。羡子归故隐,兹焉毕其身。
吾意久规往,当从君问津。
和贡先生韵时同尚书祭亡友李仲容也,元代,李士瞻,
故友坟前草不春,高风台上聚星辰。翰林小记如冠冕,閤老遗书绝后尘。
自愧不才难接武,多君高谊许为邻。会须相伴朝京阙,更有秦郎最可亲。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