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而立,示真般若。
手中册子,云何抄写。
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须菩提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心月。表达了倚杖而立,展示真正的般若智慧。诗中提到了手中的册子,并问到如何抄写。如果长者不放下这本册子,就可能会误杀后来的尊者。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寓意。倚杖而立的姿态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同时也代表了般若智慧的展示。手中的册子则象征着智慧和知识的传承。诗人问到如何抄写这本册子,暗示了对于智慧的传承和学习的思考。
诗词中提到的长者若不放下这本册子,疑杀后生的尊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如果一个人固执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见解,不愿意开放心态去接纳新的思想和观点,就有可能阻碍了后来者的成长和发展。这句话所传递的警示意味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倚杖而立、展示真正般若智慧的形象,并以长者不放下的警示,呼唤人们对于智慧的传承和开放心态的重视。它以简洁的形式传达了深邃的思想,鼓励人们在智慧的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和刘著作伟明贡院即事韵,宋代,慕容彦逢,
簪绂千龄会,朝廷百度明。规摹追古治,符瑞协炎精。
九叙民歌遂,三阶夜彩平。秉文称济济,乐育咏菁菁。
经术渐摩久,人材长养成。礼闱参众听,文鉴肃群情。
预贡观能吏,来游尽硕生。胸襟穷底蕴,头角竞峥嵘。
蔌蔌珠玑堕,喧喧虎豹争。气冲牛斗动,词感鬼神惊。
收视疑无我,湛思讵有声。袍纷晨雾委,帻岸宿云横。
纳试庭除晚,遄归步武轻。身虽同脱鞅,心亦类摇旌。
三级看鳞化,千金想睇迎。膏粱搜卫霍,行伍擢韩英。
巧思怜金注,尘言沮海行。正迷花锦乱,忽睹玉壶清。
奥义窥儒寝,纯音发帝茎。铅刀惭利割,瓦釜失虚鸣。
已奏青钱选,初闻白雪赓。句从天外得,思与海同倾。
相对一杯酒,当前二尺檠。诗坛瞻宿将,笔阵却骁兵。
函剑腾秋紫,霜钟激夜铿。请降衔许璧,引过负廉荆。
水落崖方露,犀燃怪自呈。川吟愁燕雀,林啸慄鼯鼪。
莫逆谐心赏,相从与愿并。尘风传胜语,鼎浪阅名烹。
待报迟星使,摅怀赖墨卿。何当启鱼钥,寒食尚留饧。
谒彰化孔子庙,清代,黄赞钧,
巍峨宫殿古时容,百代犹存学者宗。礼乐春秋循旧典,藻蘋笾豆荐新供。
丹青剥落尊严在,碑石模糊尘土封。惆怅庭前泮池水,绿阴空长昔年松。
宫阙秋深向晚开,我来庭外几徘徊。虫侵梁栋馀蚀迹,鸦集泮林罢培材。
鼓钟犹见衣冠盛,金碧何堪风雨摧。闻说集裘良不易,驱车欲去首重回。
谢刘纯父惠木绵布,宋代,谢枋得,
嘉树种木绵,天何厚八闽。
厥土不宜桑,蚕事殊艰辛。
木绵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江东易此种,亦可致富殷。
奈何来瘴疠,或者畏苍旻。
吾知饶信间,蚕月如岐邠。
儿童皆衣帛,岂但奉老亲。
妇女贱罗绮,卖丝买金银。
角齿不兼与,天道期平均。
所以木绵值利,不畀江东人。
避秦衣木叶,矧肯羞悬鹑。
天下有元德,孔融愿卜邻。
绨袍望不及,共裘志自仁,
物意皆可珍。洁白如雪积,
丽密过绵纯。羔缝不足贵,
狐腋难拟伦。絺纩皆作贡,
此物不荐陈。岂非神禹意,
隐匿遗小民。诗多草木名,
笺疏欲谆谆。国家无楚越,
欲识固无因。剪裁为大裘,
穷冬胜三春。拜嘉重感激,
触物尤酸辛。吁嗟彼寒谷,
邹律今不神。三宫坐穹庐,
雨雪或十旬。安得遗此惠,
飞到君王身。塞上寒堕指,
挟纩谁为温。人各赐两端,
费银二万斤。大军四十万,
谈笑却胡尘。感君道义交,
何异骨肉亲。可与知者道,
众人笑且嗔。玉案未能报,
琼琚情则真。春秋二百年,
币交几君臣。季札有赠限,
闰月二日雨三日复雨寄斯远三首 其一,宋代,赵蕃,
大雨固霶霈,小雨更霢霂。萧然凉已生,隐若雷未伏。
前时历月阴,迩日连朝暴。早田有愁乾,菜本亦恐缩。
居闲苦无事,忧国愿时熟。老翠上松篁,馀滋到兰菊。
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 其三,宋代,李壁,
囊空那复冀赢馀,但有巍楼百尺俱。匣镜频开聊自玩,庭芜不扫欲何图。
少缘多病辞欢伯,长更贪眠谢酪奴。生世所资能几许,一竿好在石鱼湖。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