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流金铄石气如焚。巫祝并祷天不闻。
滂霈一雨洗乾坤,肤寸而合山中云。
又不见疾雷契山风助势,八表同昏天地闭。
峰头一抹敛归云,赫日当空鬼神避。
祗今岁杪雪霜馀,得向岩前自卷舒。
等閒且伴幽人宿,明日春回须雨足。
你是否看到了黄金流动、宝石闪耀的光芒,犹如燃烧的火焰。
巫祝们虔诚地祷告,却没有得到天神的回应。
一场豪雨洗涤着天地间的一切,雨滴微小却与山中的云相融合。
又没有见到猛烈的雷声和山风的助势,八方都沉浸在昏暗中,天地似乎闭塞了起来。
山峰之巅只有一抹羞涩的云归拢,耀眼的阳光将鬼神都驱散避开。
如今已到年末,积雪和霜依然残留,只有在岩石前展开,自由舒展。
暂时与幽人一同宿息,明日春天归来必然滂沱大雨。
与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象为主,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通过对流金、宝石、巫祝祷告、豪雨、雷声、山风、云归等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感。诗人以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人类的无力相对照,表达了对于天命的虔诚祈求与期望,以及人对于自然的无奈与敬畏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流金、宝石的光芒与巫祝祷告的虔诚形成强烈对比,强调了天神的缄默。豪雨洗涤天地,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映射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小与渺小。雷声和山风的缺失以及八方的昏暗,使得整个天地仿佛封闭起来,彰显了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无法掌控。
峰头的云归与鬼神的避开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自然的神秘与威力。岁末的雪霜残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幽人共宿的心愿,预示着明天春雨丰沛的到来。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于天命的虔诚祈求、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同时,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和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诗人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以美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具有深远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广州州学记系诗,宋代,蒋之奇,
诸侯之学,是谓泮水。诗人所颂,鲁侯戾止。献馘于是,献囚于是。
采芹则美,饮酒维旨。淮夷来服,觓弓搜矢。其挚维何,元龟象齿。
区区鲁邦,陋无足纪。维泮之兴,功烈如彼。下逮郑国,学校不修。
青青子衿,莫肯来游。谁欲毁之,侨吉厥犹。视其所召,药之则瘳。
我得吾师,实获所求。首善于京,其速置邮。矧在守长,宣化承流。
德音不昭,维职之忧。番禺之学,莫原所作。岁月其绵,栋楹腐恶。
藩级板夷,屋垣圮剥。图像之威,弗丹弗雘。圣经不谈,束置高阁。
讲席其虚,维尘漠漠。譬彼弗殖,萎其将落。于嗟斯民,谁启谁觉。
释老二氏,尚能尊师。岂伊吾儒,曾是弗为。道废若此,莫或耻之。
振而起诸,岂不在兹。爰命鸠材,僝工以时。肇新两序,翼如翚飞。
载辟祠庭,奂其轮而。颐指而化,鬼设神施。乃延师生,来燕来处。
匪怒伊教,载笑载语。笾豆有践,殽核维旅。以妥以侑,礼仪具举。
济间多士,进退规矩。夏弦春诵,各得其所。相彼错薪,有擢维楚。
遐不作人,成是才谞。在汉循吏,时则文翁。修起学宫,成都市中。
常衮在闽,讲导从容。士比内州,岁贡以充。贤不天成,有养自蒙。
谁谓越远,齐鲁同风。憬彼夷蛮,来顺来从。南交厎宁,猗学之功。
雪后,便欲与同僚寻春,一病弥月,杂花都尽,独牡丹在尔,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宋代,苏轼,
残花怨久病,剩雨泣馀妍。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
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双韭山房夜话示董生秉缊秉纯兄弟,清代,全祖望,
少而学道老无成,忽忽浮湛度我生。岂有朝簪还入梦,每于时事尚关情。
笑看双鬓知黄落,渴愿诸公奏治平。太白乍传临井纽,不禁中夜倚柴荆。
恋绣衾(己卯灯夕,留城中独坐,忆当涂买灯,姑苏夜舞,再集赋此),宋代,刘辰翁,
当年三五舞太平。醉归来、花影满庭。办永夜、重开宴,笑姑苏、万眼未明
而今绕市歌儿马,客黄昏、细雨满城。十年事、去如水,想家人、村庙看灯。
正月二十七日陪唐子耆登卧龙时稼轩已去令人怀之,宋代,苏泂,
晴雨烟云态,高深会见闻。乱山依越定,一水向吴分。
元白诸侯表,杨王俊士群。春风到红绿,花草总能文。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