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抗表出潮阳,高风万世为美谈。
衡开云气偶然尔,浪占显晦吾所惭。
皇华使者课第一,诏归台省陪朝参。
献疏岂止一痛哭,引去自言七不堪。
留行稳几卧不应,一麾出守天西南。
利名百念已灰冷,扫除不尽山水贫。
行遍金焦到茅阜,知有佳处须穷探。
春花秋叶事已过,惟有山发呈褴衫。
山神颇亦愧岑寂,夜奏万谷笙钟酣。
起看琼树绕琳宇,更驰玉马无停骖。
子猷好事古无比,雪中求往固所谙。
青鞋直上最高顶,天风缥缈吹楩楠。
两峰相对如拱立,上公衮冕朝子男。
群山敛退就平地,减没不见如纪谭。
巨浸东连大洋海,浩荡直与天涯涵。
却顾淮源赤山下,仅若覆水盈罃甔。
久留不奈景清绝,山腰下转临深潭。
客来客去泉自涌,可能喜笑静中含。
嵌崖往往记遗迹,旧雨剥蚀苔藓篸。
客怀感此重太息,学仙便欲老石龛。
痴狂正复自讥笑,旷望聊尔依精蓝。
元符旧事不可问,翠微杰观犹耽耽。
有田连阡不输税,饱食岂计皇思覃。
渠侬不知游子恨,宾钥屡启彫龙函。
留连信宿苦未厌,一笑相属乐且湛。
庞眉道士庸中佼,成书自许窥老聃。
扣门有问不得吐,退自包裹如春蚕。
髯李于书颇涉猎,医卜并试仍多婪。
提携瓶酒味苦短,黄独屡荐山肴甘。
坐谈衮衮不知晓,林杪忽送钟童{左上今下酉右音}。
人生离别易感怆,况我垂白今毿毿。
明朝日出山下路,宿云散飞开晴岚。
君归千骑围昼锦,我留古木缭茅庵。
期君再整冲天翼,老我甘作书中蟫。
后的抗表出潮阳,高风万世作为美谈。
衡开云气偶然而已,浪占显晦我所感到羞愧。
皇华派的课第一,下诏回台省陪朝参。
献疏远岂止一痛哭,带他去说自己七不堪。
留行稳几乎睡不应,一麾出守天西南。
名利百念已灰冷,扫除不尽山水贫穷。
走遍金焦到茅阜,知道有佳处要穷探。
春花秋叶事已过,只有山发呈褴衫。
山神也很惭愧寂寞,夜里奏万谷笙钟喝酒。
起来看琼树绕琳宇,另外驰玉马不停骖。
子猷好事古代无比,雪中寻找到固所熟悉。
青鞋价值最高顶,天风吹楩楠飘忽不定。
两峰相对如拱立,上公衮冕朝儿子。
群山收回到平地,减少消失不见如纪谭。
大河东连大洋海,浩荡直接与天涯涵。
却对淮源赤山下,仅如果覆水满蓄甔。
久留不怎么清景绝,山腰下临深潭转。
客人来的客人离开泉水自涌,可能喜笑静中含。
嵌在山崖往往记遗迹,旧雨剥蚀苔藓矫健。
客人感慨这重叹息,学仙就想老石完。
傻子正自己又讥笑,希望你按照精蓝空聊。
元符往事不可问,翠微杰看还是耽耽。
有良田成片不交税,吃饱怎么计算皇深思。
渠侬不知道在你恨,宾钥匙屡次启奏雕龙函。
停留一夜苦未满足,一个微笑不断欢乐尽兴。
庞眉道士平庸中才华,成书从允许偷看老子。
敲门有问不到吐,退出自包裹如春蚕。
髯李于书颇涉猎,医生选择并试仍大多贪婪。
提带瓶酒味道苦短,黄却屡次推荐山菜甜。
坐谈滔滔不绝不知晓,林一点儿送钟儿童{左上现在下酉右音}。
人生别容易感动悲伤,何况我垂着现在毵毵。
明朝阳从山下路,宿说散飞开晴岚。
你回家数千骑兵包围白天锦,我留古树缭茅屋。
期你再整冲天翼,老我甘心作书中蟫。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初至京与元美明卿子与分韵 其二,明代,李攀龙,
北风吹折九河冰,五马如龙度李膺。把袂中原来气色,开樽碣石倚凭陵。
明堂大集周方岳,列郡深惭汉股肱。词赋祗今吾党在,将因顾眄一先登。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 其十 招关中,元代,杨维桢,
太原李,继忠襄。京兆李,王咸阳。唇齿相依势相望,搆谗煽虚撼金床。
王纲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关中伐太原。
大丞相,偏将军,士马百万蹂燕云。国已墟,关来从。
尉之陀,窦之融。
次韵子瞻与邓圣求承旨同直翰苑怀武昌西山旧游,宋代,苏辙,
我游齐安十日回,东坡桃李初未栽。扁舟乱流入樊口,山雨未止淫黄梅。
寒溪闻有古精舍,相与推挽登崔嵬。山深县令喜客至,寺荒蔓草生经台。
黄鹅白酒得野馈,藤床竹簟无纤埃。可怜迁客畏人见,共怪青山谁为堆。
行惊晚照催出谷,中止乱石倾馀罍。古今相望两令尹,文词洒落千山隈。
野人岂复识遗趣,过客时为剜苍苔。五年留滞屐齿秃,一朝挥手船头开。
玉堂却忆昔游处,笑问五柳应彫摧。满朝文士蚤贵达,凭凌霄汉乘风雷。
入参秘殿出华省,何曾著足空山来。漂流邂逅览遗躅,耳中尚有江声哀。
春歌,宋代,郑思肖,
去年秋日作秋歌,今年春日奈春何。往春叠叠叠万古,来春冥冥春更多。
青皇旌旆开天衢,三八二十四头苍龙车。大开东方宫殿坐,八荒之内交相贺。
红紫茸茸烂如缬,回首柳花扑晴雪。造物弄人祗片时,弄死世人人不知。
我心清泠湛无边,流光澒洞先天先。前身本在未铸日月前,黄面瞿昙,长耳老聃,乃吾无量劫后之孙。
后身复现搦碎虚空后,当知所南先生为无量劫前之祖。
人生精魄假合舞幻妄,纷如气丸跳尘土。偶然而来托为形,飘然而去若无主。
今日之今,霍霍诩诩。少焉瞩之,已化为古。胡为堕影黄泗浦,独坐翛然看春雨。
山苍苍,水茫茫,百岁劫劫太极长。我来濯形白云乡,大笑世上生颠狂。
醉笔作歌字不讹,宛然苍蛟老蜃势相拿。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