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
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
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
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
从梦中惊醒,看着乌雁相随飞翔。
淮河的船帆在向风中展开,楚国的木叶在秋天中缓缓飘落。
等到明天,我应该会安静地躺着,你的诚挚心意上天有应知。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
从梦中惊醒,看着乌雁相随飞翔。
淮河的船帆在向风中展开,楚国的木叶在秋天中缓缓飘落。
等到明天,我应该会安静地躺着,你的诚挚心意上天有应知。
这首诗词描绘了历阳南望的景色,历阳是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南望的方向是长江的下游,诗中描绘了远处山岳峭拔的景色,尤其是一座危峰上的石城,给人一种险峻而壮丽的感觉。
诗词的主题是送别李学士出任和州,作者触景生情,以自然景观表达对李学士的祝愿和心情。诗词的语言简练精炼,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李学士的去向,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朋友的留恋之意。
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诗词展现了悠远的江山和飞翔的乌雁,暗示了人生的变迁和别离的情感。同时,诗词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李学士在和州能够安然愉快地履职,并表示自己相信天道会赏识他的忠心和才华。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重,蕴藏着人生感慨和人情关怀。
释惟凤,青城(今四川灌县)人(《清波杂志》卷一一)。号持正。九僧之一。有《风雅拾翠图》(《圣宋九僧诗·惟凤》条下),已佚。今录诗十五首。
初冬有事武闱登三山南楼眺望,明代,卢龙云,
一上层楼寓目宽,南中十月只轻寒。千山雨过林仍绿,万木霜催叶未丹。
骑射此时资讲武,蒐罗他日备登坛。汉家颇牧频推毂,须信封侯事不难。
题舍弟浣句池,明代,李之世,
吾家仲子差不俗,斗如一室罗花木。当门嵂屼对南山,白日云阴溅飞瀑。
穿云入洞几逶迤,疏脉通泉贮作池。我有旧题浣句字,移来恰好稳置之。
此池不深亦不浅,其中可畜数鱼儿。漱流洗耳古人事,取名浣句夫何为。
浣之又浣无不可,其句伊何文与诗。一字经营堪呕血,片言悟心差解颐。
匡床木榻堆湘帙,倦即高眠醒即披。我来扼腕论今古,偲偲切切复怡怡。
此道由来有宗统,譬如大海汇流澌。狂澜一柱任颠倒,东西南北纷如驰。
何当一挽天河水,洗涤日月净昏霾。雕虫呫哔竖儒事,千秋之业宁在兹。
高歌一曲卧池上,梦入池塘春草时。
大酺 寄友,清代,陈世祥,
简点征衫,秋风里,老了几多行客。江头鸿雁起,听一声哀怨,蓼花都白。
香冷衾丝,梦萦衫带,粘得柔肠窄窄。愁魂无可寄,觅醉乡深处,暂寻家宅。
奈消恨无方,删情不尽,最难安拍。
前时明月色。单一味、惨淡和萧瑟。偏又向、枕函偷觑,屋角轻移,等闲间、伤人心魄。
别绪嗟匆迫,欢娱事、杳然如隔。料伊处、情难劈。更阑月转,陡地风惊帘额。
夜情怎生捉搦。
巴陵怪风行,清代,黄承吉,
吾闻帝子之出恒飘风,今来正值风交通。踉砀天吴夜不息,银虬雪貘抟虚空。
虚空震感无声入,撇擘撞舂万舟急。撞欲崩摧撇欲流,擘如相掎舂相袭。
舟人黑暗竞凌波,腰系樯绳仗樯立。引长抛重百难施,绠似云连铁山集。
我船三荡不可支,欲离所傍愁无依。风威况是离不得,斡旋实赖能工师。
洞庭春雨连天涨,激切飞廉怒相向。水势今宵尽却回,湘源却恐生波浪。
少妇无端觏此惊,牵裾坐对可怜生。瞪然仆婢更何事,如此风波宁可行。
呜呼人生岂不怀乡里,薄宦偏羁二三子。一夜心旌百丈悬,梦回错认蛟宫里。
辛酉纪事一百韵,清代,李长霞,
开春贼东窜,避乱事远出。秋来复北行,烽火起仓卒。
呼号闻比邻,怆惶出闺闼。女弱涕涟洏,姑老色惴慄。
大儿前挽车,小儿后提挈。暮出东郭门,秋潦多乱辙。
月暗影昽昽,路昏行蹩蹩。我随车徒行,十步再蹉跎。
野田忽高低,陟降弗遑歇。前至海上村,镫火闪蓬筚。
寄迹葭莩亲,妇子共一室。新谷荐黄粱,蕃羹杂薇蕨。
栖息虽云安,中夜常惊怵。诘旦赴海壖,海气尚郁勃。
扬帆事遐征,天风吹萧瑟。岛屿影浮枕,波涛声荡潏。
渺然感人生,一栗寄溟渤。三五蟾兔盈,澄辉何皎洁。
鱼龙动混茫,星斗垂寥阔。我本怀百忧,反因异境发。
回首望邑城,迢递火光彻。舍宇恐摧颓,松楸或斩伐。
况闻海防军,昨日新战没。矫矫王将军,力能贯七札。
矢绝无继兵,父子同一烈。昂昂陈义士,十荡还十决。
战胜众人依,战死谁收骨。贼势遂日横,所在逞豕突。
沿海事焚劫,杀戮到岩窟。越旬闻贼行,归帆顿飘瞥。
来时之所经,廛市半丘垤。迟迟造里闾,女仆迎门闑。
伯氏先我还,亲戚问存殁。敝庐幸复存,敢怨多遗失。
尘釜事浣涤,敝簟重振拂。次第理琴书,殷勤整卷帙。
人劳乐苟安,时危易为悦。远近传虚警,消息时恍惚。
何方为乐土,欲去还中辍。群丑复北旋,倏忽势莫遏。
扶掖入邑城,历险嗟更迭。托迹向黉宫,广厦一毡设。
遥望见焚烧,烟焰生林末,风逐怒熛飞,霄炽秋云热。
哀哉胶东民,惨比他邑别。刺史本神明,缙绅多贤哲。
仁厚戒征诛,守成贵密勿。夫子事登陴,长子随行列。
潴不汲污池,湿薪斫丛樾。永日不再炊,深秋无重褐。
阿姑时叹息,老病怀惊怛。小女畏贼来,枕席亦杌隉。
强欢欲相慰,反使泣呜咽。但云贼当去,贼去当全活。
蓄惊意怲怲,含忧心惙惙。再见蟾兔盈,严霜木叶脱。
有时闻贼行,或言远搜括。比日断烽烟,寥天气清澈。
欲出复迟疑,贼谋恐诡谲。三旬始出城,惝恍异天日。
瓦砾塞通衢,连甍百无一。回风吹血腥,当途馀杀越。
空巷行萧条,败壁立突兀。残烬拥颓垣,故居认仿佛。
去去将安之,摧残到瓜葛。幸有宗人舍,暂留仅容膝。
三秋倏以迈,天寒气栗冽。三见蟾兔盈,时维冬十月。
昊天胡不惠,大戾弗我恤。慈姑病缠绵,弥留竟永绝。
乱馀遘闵凶,谁云理无阙。哀哀视君子,麻衣泪凝血。
渐止涕纵横,莫使回肠结。阿姑暂浮厝,黄泉未定穴。
当思昔贤言,毁不使性灭。衔恤更晨昏,荐瘥时未竭。
厄运伤不已,含戚视琐屑。维时方荐臻,余复罹疚疾。
次染及儿女,呻吟杂喧聒。冷灶静无烟,敝衾寒如铁。
顾瞻使心伤,涕零无复啜。汝辈行当痊,予疾恐成诀。
嘱女莫娇痴,嘱男勿怠逸。怠逸成荒废,娇痴遭瞋喝。
夫子相慰言,汝言何不达。人生天所命,胡为伤情切。
先事而绸缪,为计良亦拙。所遇在辀张,且与同饥渴。
闻此感予心,忧怀勉为豁。时序自有常,阳和回穷节。
女病渐加餐,男愈行蹩躠。予疾亦云疗,扶杖犹颠蹶。
隆冬肃寒威,气严手指裂。壁隙鸣风飙,窗阴积霜雪。
艰难寄居情,人事安能说。矧乃沂水阳,游骑尚突轶。
遥闻古潍州,战士多人杰。分抄不及境,贼气为之夺。
束装思北上,流离犹未毕。何日息疮痍,上将临节钺。
解此下民忧,济时望稷契。
成父居于普宁寺钟楼之下辟以为斋旧名坎止近易榜曰发深省衡州舅氏书之仆为赋四小诗以发深省斋为韵 其四,宋代,赵蕃,
我有嗜睡癖,衾枕长与偕。晨昏要无失,曷日住君斋。
重一首同圣俞邻几持国作用前韵,宋代,刘敞,
昭君信绝世,窈窕秘瑶台。岁华坐将晚,玉辇何当来。
一以画为赏,有如鸩为媒。含悲下紫殿,即路指黄埃。
光艳动左右,君心再徘徊。白水不可变,孤芳从此摧。
盛时能几何,千载独馀哀。至今青冢傍,积怨昏不开。
掖庭用色选,丹青以利回。寄语闺中子,何憾处蒿莱。
水调歌头·有美如花客,宋代,韩玉,
有美如花客,容饬尚中州。玉京杳渺际,与别几经秋。家在金河堤畔,身寄白苹洲末,南北两悠悠。休苦话萍梗,清泪已难收。
玉壶酒,倾潋滟,听君讴。伫雪却月,新弄一曲洗人忧。同是天涯沦落,何必平生相识,相见且迟留。明日征帆发,风月为君愁。
清江劝驾送举人二首 其二,宋代,王炎,
黄堂暂虚位,劝驾属守丞。金石方遏密,不敢歌鹿鸣。
吉蠲置觞豆,少洽宾主情。西风吹桂枝,马首将东行。
春官奏高第,天子开延英。亲策降清问,健论摅丹诚。
解褐跻膴仕,何止为身荣。二刘与三孔,至今流芳馨。
愿言踵前脩,勉矣垂令名。
与蒋宗谊城东观泉因忆旧谈越中五泄之胜,明代,吴宽,
秋早俄惊急雪流,夜来高岸雨初收。同行赖有三山客,试问何如五泄游。
歇马旋成燕市饮,扣舷遥想越人讴。玉泉山路凉风爽,还约寻源向上头。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