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橘求杉答履端,尚虞霜雪重庶阑。
桃蹊上下全锄麦,梅岭中边杂艺兰。
钜竹栽成千百个,野花留取两三般。
生平只有田园乐,昼短还须秉独看。
买橘求杉答履端,
尚虞霜雪重庶阑。
桃蹊上下全锄麦,
梅岭中边杂艺兰。
钜竹栽成千百个,
野花留取两三般。
生平只有田园乐,
昼短还须秉独看。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湖庄进行种植活动的情景。诗词中的景物和意象暗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的开篇,买橘和求杉是为了回答履端(湖庄主人)的请求,显示了作者的勤劳和诚实。\"尚虞霜雪重庶阑\"表达了作者对严寒冬季的重视,他希望庄园能够克服寒冷的考验,继续繁荣发展。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在庄园里辛勤耕种的场景。\"桃蹊上下全锄麦\"展示了作者的耕作之劳动;\"梅岭中边杂艺兰\"则描绘了庄园中各种花草的繁茂景象。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劳动和自然界生命的赞美。
接着,诗中提到\"钜竹栽成千百个,野花留取两三般\",表达了作者对庄园中多样植物的培育和保护的关注。这种多样性的呈现,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关怀和对生命多样性的珍视。
最后两句\"生平只有田园乐,昼短还须秉独看\"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只有在田园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意味着他将继续专注于田园事业,享受其中的快乐和满足。
整首诗词通过对农耕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然界的赞美和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深深根植于乡村生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的田园世界。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江城子·帝俞赓载下方壶,宋代,曹勋,
帝俞赓载下方壶。雨随车。旷时无。尽道南丰,仙骨秀而都。光照丹丘人快睹,金腰褭,玉蟾蜍。
自怜老景病仍臒。芘微躯。驻安舆。暗润赤城,风露喜踟蹰。行矣相门还入相,看惠爱,咏猗欤。
【仙吕】锦橙梅 厮收拾厮定,元代,未知作者,
厮收拾厮定当,越拘束着越荒唐。入门来不带酒厮禁持,觑不得娘香胡相。
恁娘又不是女娘,绣房中不是茶坊,甘不过这不良。唤梅香,快扶入那销金帐。
鹧鸪天(用韵赋梅。三山梅开时,犹有青叶盛,予时病齿),宋代,辛弃疾,
病绕梅花酒不空。齿牙牢在莫欺翁。恨无飞雪青松畔,却放疏花翠叶中。
冰作骨,玉为容。当年宫额鬓云松。直须烂醉烧银烛,横笛难堪一再风。
煌煌京洛行,宋代,刘敞,
紫极开天门,庆云丽皇居。卜郊定九鼎,悬阙观宝书。
德泽浸无疆,风俗返华胥。冠盖百万家,车马十二衢。
轻肥耀朝日,富庶极中区。游侠信陵后,节义大梁馀。
顾盼生光辉,吹拂动萎枯。贵贱且贸迁,高陵忽为墟。
变化若有神,升沉岂尝拘。咄嗟邹鲁士,何用空踌躇。
同游胜林亭次韵,宋代,程俱,
会意不在远,巢枝良有馀。居然胜林境,鱼鸟皆欣娱。
危城俯回溪,归航数风蒲。幽蹊接遐观,褰裳欲凌虚。
却顾容膝地,清阴绕扶疏。念此晨日长,言旋更踟蹰。
翰林留新句,体骨超黄初。深藏恐飞去,照夜空江湖。
满庭芳 南营探梅至梅隐丈,元代,蒲道源,
长忆当年,读书窗下,岁寒留看孤芳。巡檐索笑,重到更彷徨。梅隐先生何在,清江外、新构茅堂。人应道、攀枝嗅蕊,那得救饥肠。多情余习气,芒鞋竹杖,未忍相忘。但年年依旧,疏影幽香。好是春风近也,犹记得、吟绕昏黄。开尊饮,参横斗转,同醉卧花旁。
斋居夜坐次堂翁梦山尚书韵三首 其二,明代,卢宁,
幸陪斋宿傍龙光,共沐氤氲满眼香。象辂泰坛仪秩秩,汾阴星尾迹凉凉。
检书烧烛悲前事,迓节逢阳忆故乡。拟赋甘泉才恨拙,敢言华国有文章。
草堂雪霁卷为樊双岩宪副题,明代,左国玑,
天皇开九宇,胙土罗群英。负海得樊侯,济水无波惊。
千庐动织作,八校皆降耕。休沐省双亲,拥旄来郓城。
筑圃构草堂,堂成雪初晴。戈鋋列晓色,俎豆听寒声。
四座敞宾筵,为欢散幽情。时逝运不留,人往堂亦倾。
萧条百年内,馀迹遗芳名。孙乃人中豪,屹起追前德。
横豸登荒基,览古气悽恻。遐想屯军时,俨见旌旗色。
开轩树兰荪,辟径剪荆棘。潇森寒竹秀,峥嵘古松直。
飞雪洒林皋,凄清冷光逼。继世有令才,兹堂何壮哉。
田横去岛上,宫殿生蒿莱。西陵掩魏主,铜雀虚高台。
至今几千年,谁为整荒颓。琼楼已覆地,草阁还崔嵬。
定想樊侯灵,应从雪霁来。
过曷山旧隐,赠诸门人继隐其中者,明代,卢若腾,
忆昔龙蛇此蛰身,重来爽气拭秋旻;涧泉曲绕新门户,山鸟争呼旧主人。
削玉石峰奇作丈,凌霜松树老为邻。已闻逐鹿高才出,莫向桃源久避秦!
识务,明代,卢若腾,
凡识时务者,共称为俊杰;瞻风而望气,则鄙其卑劣。
请问两种人,从何处分别?时务重补叙,正道天所阅;
风气在好尚,邪运人所窃。惟此天人界,辨之苦不晢。
一从人起见,何事不决裂;繁华能几时,千秋污名节。
亦或骋巧慧,邪正皆缔结。平居无事日,逢人美词说;
及其临利害,判然分两截。独有耿介士,不肯灰心血。
念念与天知,谁能相毁缺!
阅蔡弘甫薛鲁叔文德任试南宫之文喜赋,明代,温纯,
杏花春色望中新,赋就欢冯狗监陈。鞭似祖生先竞着,璞如卞氏晚同珍。
已看剑气冲牛斗,岂为山灵诞甫申。莫道禹门高万丈,雷声震处是通津。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