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钱观察

作者:魏野(宋代)

操麾授钺器纵横,尽说长城指顾成。

岳即孕灵偏有意,天何促寿太无情。

明堂欲建栋梁折,巨海将浮舟楫倾。

未得四旬馀四载,龙旌不觉变铭旌。

6

诗文赏析

操麾授钺器纵横,

操持旗帜,掌握权柄,器械纷纭,横行无阻,

Thecommanderbrandisheshisbannerandwieldshisauthority,

Withvariousweaponsathisdisposal,hewieldsthemfreely,

尽说长城指顾成。

尽情谈论长城的指望和成就。

SpeakingoftheGreatWall,itssignificanceandaccomplishments.

岳即孕灵偏有意,

岳山即将孕育灵气,显露它的意义,

MountYueisabouttogivebirthtospiritualenergy,revealingitssignificance,

天何促寿太无情。

天空却如此急迫,寿命太过短暂无情。

Buttheheavensarerelentless,andlifeistooshort.

明堂欲建栋梁折,

明堂欲建筑栋梁,却遭到挫折,

Thegrandhalldesirestobuildpillarsandbeams,butencounterssetbacks,

巨海将浮舟楫倾。

巨大的海洋将浮舟翻倒,

Thevastseaoverturnsthefloatingboatsandoars,

未得四旬馀四载,

未能达到四十岁,还有四年,

Notyetreachingtheageofforty,therearefourmoreyears,

龙旌不觉变铭旌。

龙旗不知不觉变成了追悼旗。

Thedragonbannerunknowinglyturnsintoamourningflag.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权力和野心的挫折,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操麾授钺和长城指顾成象征着权势和建功立业的追求,但作者却感叹天命无常,寿命短暂,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还是在人生中,美好的愿景往往难以实现。明堂建筑的失败和巨海翻舟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人力和自然力量的无力和不可抗拒性。最后,龙旌变成铭旌的转折,使整首诗更加凄凉,意味着权势和荣耀的褪去,留下的是无常和不可逆的命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人生和权力的无常,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思考。作者通过描绘权力和荣耀的瞬息即逝,让读者对人生的脆弱和命运的无情产生共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达力,使读者更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哀愁和意义。

魏野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其他诗经

题北山松轩

题北山松轩,宋代,左知微,

堂堂老龙根,挺秀依窗壁。风烟岁月深,滴翠润幽石。

时引琴瑟清,泠然动吟臆。明堂知度材,岂惜破浓碧。

62

杂兴十首 其五

杂兴十首 其五,宋代,方一夔,

紫绶绯裳印佩金,我于数子总无情。傍人门户传书客,投老田园识字氓。

世变委怀无逆顺,事机到手即功名。子房收敛英雄迹,谁说神仙在谷城。

13

【正宫】塞鸿秋 春来时绰然

【正宫】塞鸿秋 春来时绰然,元代,张养浩,

春来时绰然亭香雪梨花会,夏来时绰然亭云锦荷花会,秋来时绰然亭霜露黄花会,冬来时绰然亭风月梅花会。春夏与秋冬,四季皆佳会,主人此意谁能会?

7

秋日山居四首 其四 夜坐

作者:陆游(宋代)

秋日山居四首 其四 夜坐,宋代,陆游,

老懒开编早欠伸,强搔短发照青荧。齑盐二十年前梦,尚想长廊撼夜铃。

12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唐代,李德裕,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75

次韵和黄朝议 其一

作者:刘攽(宋代)

次韵和黄朝议 其一,宋代,刘攽,

下武新周烈,讴歌属禹谟。恭闻始元诏,远绍帝轩图。

山海无加赋,戎胡遂息徒。英风逾草偃,俯仰逮樵苏。

52

古槐二首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古槐二首 其二,宋代,刘攽,

仙人鍊形骨,枯槁不知年。秀色倏还观,阳和仍宛然。

今古山川异,乾坤雨露偏。东阳无歇息,生意会绵绵。

93

凉榭池上二阕 其一

作者:韩琦(宋代)

凉榭池上二阕 其一,宋代,韩琦,

游鳞惊触绿荷香,水马成群股脚长。逐浪相追留篆迹,偃波垂露满芳塘。

34

晚晴小园

作者:刘敞(宋代)

晚晴小园,宋代,刘敞,

野客幽居何处寻,小园荒径似山林。雨足虾蟆何自喜,秋来蟋蟀竞悲吟。

丹青果实同时熟,红白荷花相映深。可怨幽兰老堂下,无端柔蔓上城阴。

微茫返照楼头出,萧索孤烟天际沉。楚泽偏伤千里目,西风自觉倦登临。

89

禅定指迷歌

禅定指迷歌,宋代,张伯端,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湛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

性於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杳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乃如空,岂有得失能所。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馀。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

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馀。

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叶叶尘尘,尘叶非同非异。

况此尘尘叶叶,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

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心法皆妄,故令难尽诸相。

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

若欲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

断常纤尘有染,却於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情爱染习。

只为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父母妻儿,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著,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当亦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

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囫囵吞枣。

此法唯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闹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急,却元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便逞已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19

偈颂二十一首 其三

偈颂二十一首 其三,宋代,释普宁,

出水未出水,心疑生暗鬼。巩县造茶瓶,一只三个嘴。

71

送姚太博

送姚太博,宋代,郭祥正,

春风动地吹春去,行人不肯江边住。片帆朝挂暮千里,烟雾苍茫宿何处。

夫君少年日,射策明光宫。同时得意三百辈,上林曾醉桃花红。

十馀年间事超忽,几在青云几白骨。君虽未甚荣,亦足有馀乐。

存心不负圣与贤,何须画影凌烟阁。浔阳城头北楼壮,邂逅相逢观暝涨。

鱼龙奔走势莫分,却忆当年兵火愁杀人。至今战场无绿草,冤魂夜哭寒蟾老。

临风沥酒一吊之,而我浮生何足道。聊为君行歌数声,青山截断江流平。

晴云相对似能舞,野鸟好语如吹笙。却送闲愁付沧海,身虽离异心无改。

若到蓬莱王母家,为攀桃树遥相待。

88

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二

作者:郑洪(宋代)

次王苍雪韵五首 其二,宋代,郑洪,

茜溪春日净晖晖,胡蝶双双上客知。流水桃花聊避世,沧江鸥鸟自忘机。

迢迢魏阙江湖远,渺渺吴云日夜飞。官事有程归未得,南风吹老北山薇。

14

棕殿成侍宴和赵郎毅之作

作者:王称(明代)

棕殿成侍宴和赵郎毅之作,明代,王称,

别殿新开上苑东,旌旗遥驻五云中。花深绮席来仙佩,香逐金貂引上公。

自是衣冠逢盛世,非关歌舞乐春风。何人赋有凌云调,明日天书许荐雄。

28

题畦乐处士成趣园 其四

作者:王称(明代)

题畦乐处士成趣园 其四,明代,王称,

稍烟吹林墟,微雨被空谷。杂来翳层陂,秀色宛如沐。

篱落相逶迤,鸟雀绕我屋。行行出幽径,散帙宁见束。

濯缨临清流,解带絓修竹。残花明乱畦,曲沼荫乔木。

神行趣已恬,理惬心自足。閒情适虚旷,空籁时断续。

兹焉谢纷扰,亦以静歊燠。山风吹衣巾,落日候樵牧。

顾同张翰心,宁事季主卜。

25

挽赵太监

挽赵太监,元代,张伯淳,

贵宦犹韦布,能声在荐绅。当时供奉曲,晚岁义熙人。

白首廛间隐,黄粱梦里身。阶庭珠树密,曾不染微尘。

100

曾寻落雁峰不知所在疑即南峰异名至此见峰因

作者:王履(明代)

曾寻落雁峰不知所在疑即南峰异名至此见峰因,明代,王履,

呼吸通帝座,峰指落雁尊。

我已极其高,不见南峰邻。

南峰之上天可扪,清都有无我未闻。

忽闻征雁急缥缈,注目送入南峰云。

71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二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二,宋代,方一夔,

恶木生高冈,枝疏上指天。雨露非有私,蟠踞几何年。

荛子寝其下,山鸟栖其巅。匠石过不睨,生理得自全。

皮为野火烧,根为蝼蚁穿。空中不足恃,一朝踣而颠。

上有千岁藤,相依久缠绵。树犹不自保,尔藤何足怜。

92

采桑行

作者:顾禧(宋代)

采桑行,宋代,顾禧,

男耕女蚕治有馀,使君何不思。使君策马城南隅,妾归深阁缫新丝。

87

得赵叔问衢婺道中书作寄

作者:程俱(宋代)

得赵叔问衢婺道中书作寄,宋代,程俱,

田中有秫醉渊明,石上无禾养伯龄。耸涧苍根终郁郁,拂云归翼会冥冥。

避喧人境心随远,入梦家山眼共青。岁晚定知成二老,深惭招隐苦丁宁。

7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