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解雠人毒,香涂施主恩。
对天剖肠胃,倒海洗亲冤。
支解雠人毒,
香涂施主恩。
对天剖肠胃,
倒海洗亲冤。
这首诗词表达了刘克庄对于正义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于恶行和冤屈的呼吁。诗中通过使用支解、香涂、对天剖肠胃和倒海洗冤等意象,表达了对于罪恶行为的谴责和对于冤情的洗雪。
这首诗词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意象描述了作者对于恶人所行恶行的强烈谴责和对待冤屈的呼吁。首句“支解雠人毒”,通过使用“支解”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恶人罪行的残忍和恶劣。接着,“香涂施主恩”一句则表达了对于善行和施舍的赞扬,以及对于善心的呼吁。整个第一首的意象,突出了对于恶行和善行的对比,通过鲜明的视觉形象,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愤怒和正义感。
第二首诗句“对天剖肠胃,倒海洗亲冤”则进一步表达了对于冤屈的诉求。通过使用“对天剖肠胃”和“倒海洗亲冤”这样的意象,诗人希望能够将冤屈告诉上天,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冤屈的深深痛惜和希望得到昭雪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以及对于正义和公正的呼唤,传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冤屈的关注,并表达了对于正义的追求和渴望。这首诗词在揭示社会黑暗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善行和正义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于改变现状的呼喊。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家父仙逝,呜呼痛哉,歌以哭之,近现代,陈仁德,
寒风凄切冷门楹,霜气沉沉万感并。到死别时惟有泪,最悲伤处已无声。
忍看转瞬人天隔,愿乞来生父子情。五十年间多少事,不堪肠断到三更。
会同寅赏莲花分韵得通字,明代,袁衷,
灵根来从太华峰,阿谁移入盆池中。曲栏低护冯夷宫,碧波恍与银潢通。
祝融秉令花正红,景象清胜濂溪同。昼长淡淡来香风,高堂静坐心神融。
蒋君设宴邀群公,衣冠腾集人中雄。琼浆满引醉碧筒,分题赋咏兴无穷。
况今九五飞真龙,同寅佐理期协恭。边鄙无虞百谷丰,坐令四海歌时雍,对花宴赏常相从。
【正宫】醉太平 堂堂大元,,元代,未知作者,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素里寻豌豆,鹭
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叹子弟
寻葫芦锯瓢,拾砖瓦攒窑。暖堂院翻做乞儿学,做一个莲花落训道。戴一顶
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领千补百衲藏形袄,系一条七断八续勒身绦。这的是子弟
每下梢!
莲花落易学,桃李子难教。张打油罗罗连和得着,学不成打爻。牵着个
狗儿当街叫,提着个爽儿沿街调,拿着个鱼儿绕街敲。这的是子弟每下梢!
西江月 清河书画舫卷六引书史会要案影印洪,元代,丘处机,
屈指追思前世,低头省悟令望。今生若不做修行。又与轮回作争。幸遇直常要妙,点头莫故昏蒙。便挥宝剑杀三朋。唬得龟蛇火遁。
陪诸公游文雅台憩法云寺二首 其二,宋代,汪藻,
向来卜幽期,此乐真隽永。行寻野航渡,俯玩云水影。
追随两玉人,妙语时灌顶。平生访古意,到此方一骋。
所欣俱秃翁,王事废朝请。且同陶渊明,莲社对宗炳。
晴轩纳野色,秋思浩千顷。忽惊梨枣村,身堕白鸥境。
飘零惬胜会,老大惜馀景。况当风露辰,病鹤最先警。
留连净名室,坐阅篆香冷。还寻野田归,草树斜复整。
有酒当再来,悠悠讵能省。
和微之湖亭席上见赠,宋代,范纯仁,
曾陪湖上醉,一别十秋风。向老相知少,追欢旧德同。
花香来席上,歌韵彻云中。美酒盈尊绿,新妆映烛红。
清时宜共乐,白雪和难工。便合归休去,荒田附郭东。
寄茂枯林上人,宋代,朱晞颜,
吴山一何丽,湖水清且瀰。天高灏气浮,我行适其时。
陂长秋意住,蘋末来清飔。扁舟日来往,薄宦焉能羁。
山中耆旧人,吟啸相追随。茶笋尽禅味,风月多襟期。
胡为滞江表,一钵营朝饥。何当归来乎,共赋丛桂枝。
劝君归示南康太守吴子正,宋代,郭祥正,
劝君归,腰下悬金禄及儿。家有良田秫稻肥,种菜结实栗与梨。
江山满目烟云披,长年之乐吾无羁。何须七十乃言归,行将七十能几时,分符持节力已疲。
才德及人固无尽,此身抱病欲何为。
乙上人郡请住鹅湖不往,宋代,韩淲,
为人不为人,众圣已推出。稻麻竹苇蔗,处处祗教律。
伟哉棒喝边,密中之秘密。拈花既成果,如云而见日。
鹅湖大义禅,法身尚岩室。唤回钟鼓醒,都在一楖栗。
我今非劝请,亦岂弄吟笔。稽首大德尊,身口意无逸。
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祥祭触绪摧裂偶得古诗三章呈叔逢兄并似彦威侄 其二,宋代,程公许,
母慈不逮养,翁健长相依。重关一回首,及瓜时当归。
平安墨未乾,讳问心有疑。茧足跛菅屦,高堂空穗帏。
罔象不可索,流光倏如驰。五鼎嗟奚及,一生风树悲。
秋江遇仙篇,明代,罗洪先,
神仙闻住蓬莱宫,云霞万里回刚风。露凉月落江夜静,飙车髣髴来孤蓬。
骨法坚奇异容态,綦屦素缘衣文带。相怜有意非偶然,尽吐幽怀向倾盖。
自言丹丘绝世尘,世上沧桑何太频。岁时岂用羲和历,代序宁论晋魏人。
未开万卷窥今古,更笑千钟无比数。我身有贵知者希,落落儿曹焉足伍。
兼传至理出鸿蒙,受之再拜心神通。半醒几杖犹相对,忽听秋声枕席中。
玉峡城头曙鸡乱,紞紞伐鼓催行传。远游违养非我情,感激高踪泪如霰。
忆昔夜梦凌紫烟,倒影俯瞰扶桑巅。从兹颇厌人间事,往往出语憎荤膻。
天书夜半来扣户,欲发不发愁逢怒。变色聊为捧檄行,乞身自有陈情疏。
暂隐金门借禁林,终骑白鹿访遥岑。他时讯问岩栖客,可是青霄碧海心。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