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江亭

因循不到此江头,匹马黄埃三十秋。

旧舍只今人共老,清波常与月分流。

羡君潇洒成佳趣,感我凄凉念旧游。

沽酒买鱼终不负,何时相与泛扁舟。

27

诗文译文

因循不到此江头,

匹马黄埃三十秋。

旧舍只今人共老,

清波常与月分流。

羡君潇洒成佳趣,

感我凄凉念旧游。

沽酒买鱼终不负,

何时相与泛扁舟。

诗文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庭坚在江头的景象和对过去岁月的思念之情。诗人表示自己因循守旧,未能来到这个江头,已经过了三十个秋天。旧时的住宅今天已经老去,江水与明亮的月光常常一起流淌。诗人羡慕江头的人能够自在地享受这美景,而自己则感到凄凉,思念过去的游玩时光。诗人希望能够和朋友们一起畅游江湖,无论是喝酒还是买鱼都不会辜负这美好时光,期待着何时能够一起乘坐小舟漫游江湖。

诗文赏析

《秀江亭》是黄庭坚豪放浪漫的作品之一,通过对江头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潇洒的生活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诗中的\"因循不到此江头\"一句,表达了诗人因被琐事所束缚而未能来到这个美丽的江头,暗示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匹马黄埃三十秋\"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少时的追求和经历,抒发了他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诗中的\"旧舍只今人共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清波常与月分流\"一句,则将江水与月光的流动相互呼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诗中的\"羡君潇洒成佳趣\"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羡慕之情,认为能够享受江头美景的人是幸福而快乐的。\"感我凄凉念旧游\"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玩时光的思念和对自身凄凉处境的感慨。

诗末的\"沽酒买鱼终不负,何时相与泛扁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盼。诗人希望与朋友们一起畅游江湖,无论是喝酒还是买鱼,都希望能够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时光,展现了诗人豪情逸致的一面。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江头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由自在、友谊和过去时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黄庭坚豪放浪漫的诗歌风格。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其他诗经

贻子相

贻子相,明代,王世贞,

薄禄藏吾道,移官拒物情。簿书空自老,衣食自难轻。

渐削峥嵘迹,谁探黯淡名。语君无一可,只是学归耕。

35

夏日口外寄宫中

作者:玄烨(清代)

夏日口外寄宫中,清代,玄烨,

翠盖鸾旌出,平明刻漏同。油云驱暑气,时雨引清风。

山脉经年秀,泉形此日充。遥遥千里外,回首忆深宫。

96

题小景四首 其一

题小景四首 其一,明代,李昌祺,

南北两峰前,逢春物物妍。露桃临水岸,烟柳隔江船。

古庙寻嘉泽,幽亭访冷泉。游人都载酒,来往六桥边。

31

游小金山

游小金山,明代,谢邦信,

小金山寺山气幽,山下长江带寺流。锦石苍松常入梦,野袍芒屩恰宜秋。

杜陵多难常忧世,触武无能自白头。回首昔游已陈迹,牙樯飞旆晚悠悠。

3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 其八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 其八,明代,郭之奇,

文武途分或掎轻,封疆事急且观兵。公侯久废干城选,军旅初因俎豆行。

六艺成名先执射,七书传塾已为经。从兹儒效兼安攘,不是皇心喜纵横。

81

【双调】水仙子 访梅孤山苍

【双调】水仙子 访梅孤山苍,元代,张可久,

访梅孤山

苍苔封了岁寒枝,翠袖闲来日暮时,黄昏说尽平生事。西湖林处士,想当年鹤骨松姿。花下孤山寺,水边新月儿,慰我相思。

湖上晚归二首

桃花马上石榴裙,竹叶樽前玉树春,荔枝香里江梅韵。风流比太真,索新词缠住诗人。醉眼中银汉,歌声度锦云,凉月黄昏。

佳人微醉脱金钗,恶客佯狂饮绣鞋,小鬟催去褰罗带。花寒月满街,荡湖光影转楼台。未了鸳鸯债,枉教鸥鹭猜,明日重来。

清明小集

红香缭绕柳围花,翠柏殷勤酒当茶,游春三月清明假。香尘随去马,小帘栊绿水人家。弹仙百六幺遍,笑女童双髻丫,纤手琵琶。

苏堤晚兴

翠帘堤上小肩舆,乌帽风前醉老夫,浸冰壶云锦高低树。笑王维作画图,步凌波红粉相扶。罗裙酒污,兰舟棹举,月上西湖。

湖上小隐二首

自由湖上水云身,烂漫花前莺燕春,箫疏命里功名分。乐琴七桑苎村,掩柴门长日无人。蕉叶权歌扇,榴花当舞裙,一笑对樽。

梦随流水过的滩,卖地闲云山故山,倚筇和靖坟前看。把梅花多处拣,志深深茅屋三间。歌白石烂,赋行路难,紧闭柴关。

春行即事

绿笺香露洒蕉花,翠线晴风绽柳芽,游人三月湖山下。大桥边争系马,江南第一所繁华。金碧王维画,管弦苏小家,酒船回落日归鸦。

孤山宴集

长桥卧柳枕苍烟,远水揉蓝洗暮天,画图千古西施面。相逢越少年,问孤山何处通仙?否与二三子,来游六一泉,载酒梅边。

【双调】折桂令

湖上寒食

雨霏霏店舍无烟,榆荚飞钱,柳线搓绵。绿水人家,残花院落,美女秋千。沽酒春衣自典,思家客子谁怜?第一桥边,恋住流莺,不信啼鹃。

湖上道院

鹤飞来一缕青霞,笑富贵飞蚊,名利争蜗。古砚玄香,名琴绿绮,土釜黄芽。双井先春采茶,孤山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西湖,懒诵南华。

酒边即事

莺莺燕燕相亲,幸有名园,著我闲身。竹点诗痕,花消酒困,柳拂歌尘。锦帐里团香弄粉,画楼前访雨寻云。不负青春,谁共佳人,相约黄昏?

避暑醉题

俯沧波楼观烟霞,胜览方舆,独占繁华。彩舰轻帘,银鞍骏马,翠袖娇娃。十里香风酒家,一川凉雨荷花。醉墨涂鸦,题遍红楼,倒裹乌纱。

79

癸未游杭作口号十首因事怀旧杂以俚语不复诠择 其五

癸未游杭作口号十首因事怀旧杂以俚语不复诠择 其五,宋代,俞德邻,

水秀山明仙佛国,天开地辟帝王家。欲穷胜赏人非昔,独立西风夕照斜。

19

别李簿

别李簿,宋代,刘应时,

执手江亭晚,回骖涧谷深。

碧山衔落照,烟树锁愁心。

空捣黄金泪,谁知白石音。

殷勤嘱鱼雁,他日莫浮沉。

91

司马温公帝魏

司马温公帝魏,宋代,金朋说,

春秋大义经中史,司马当年失董狐。昭烈本为炎汉后,何书僣国列于吴。

89

丙子除夜

丙子除夜,宋代,戴表元,

富贵如今似骇机,漂流未遣壮心违。乡邻有酒贫能醉,村落无医病亦稀。

客任低头从狗窦,妻休掩面对牛衣。十年涉世浑如此,除却躬耕事事非。

41

独游

独游,宋代,郑思肖,

吾非好独游,无与吾同者。不行众所行,所以惊天下。

逆哉一世人,昔辩而今哑。吻涎流腥膻,变尾面不赭。

若曰汝为人,宁不识取舍。止止勿多言,清风生四野。

75

鹊桥仙 寿刘运使

作者:王旭(元代)

鹊桥仙 寿刘运使,元代,王旭,

乾坤清气,山川英秀,钟作人间豪杰。年年欢庆九秋时,看开到、尧*一叶。高明器宇,经纶手段,尽办得、功名事业。待调元受了庙堂宣,

34

丙辰除夕

丙辰除夕,明代,文徵明,

百岁匆匆过隙驹,等閒八十七回除。蹉跎日月前无几,俯仰乾坤乐有馀。

白首诗书重结课,青春草木旧吾庐。由来多病还多寿,一笑残痾未负余。

33

朱君采侍御青莲居

朱君采侍御青莲居,明代,安希范,

夙闻苕霅间,山水多清远。讵意阛阓侧,蓬瀛忽在眼。

偶乘一叶舟,沿洄恣游衍。轻飙偃菰芦,微波荡菱芡。

丛篁雄灌木,森蔚盘回转。中有伊人居,列户抗遥巘。

堂宁据胜开,楼榭随宜建。高阁俯乔林,群峰历可辨。

凭栏耳目旷,隐几缥缃展。时报黄鹤驾,閒诵青华简。

客至辄披襟,开尊出丰膳。论世谈既雄,参微语尤隽。

廿载忝交契,老至弥缱绻。余兹将卜邻,栖托计非舛。

更藉地主贤,早为择所善。

79

得何明府京中书四首 其三

得何明府京中书四首 其三,明代,卢龙云,

偃息衡门岁月过,更开一径在烟萝。八行已悟题书意,且向池亭葺芰荷。

36

过飞来寺

过飞来寺,明代,卢龙云,

寺是前朝幻,舟曾几度过。江山无恙在,道路此生何。

云气连帆影,谷声应棹歌。茅堂堪避俗,回首愧烟萝。

90

邻山馆中

作者:卢宁(明代)

邻山馆中,明代,卢宁,

土屋幽宜独,春山深几重。窗含金玉气,庭落兔猿踪。

高步瞻星近,清歌坐荫秾。芳樽开晚霁,新月上长松。

4

移居呈左虞四首 其三

移居呈左虞四首 其三,明代,曹昌先,

幽居无不可,乐事此生偏。瓶粟充宾饭,园蔬办子钱。

鱼跳新涨阔,莺语旧林颠。小阁堪舒眺,登临一快然。

51

咏史 其三

咏史 其三,明代,卢若腾,

刚直孔文举,鬼操岂能容;中怀欲杀之,犹畏众论詾。

15

南岳书院枕上偶次应谨庵督学韵二首 其一

南岳书院枕上偶次应谨庵督学韵二首 其一,明代,湛若水,

三径低回双豸入,一心灯火四人同。天留好客须微雨,风捲残云邮一松。

灵药由来知有待,诸天此去尚无穷。公程王事无休日,骏马轻蹄只欲东。

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