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观(宋代)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35

诗文译文

茶叶是优良的植物,其香气乃是上天所赐。

芬芳的香气不亚于杜蘅花,清香可掩盖椒菊的芳香。

贵客们聚集在堂屋中品茗,圆月透过箱子的缝隙照射下来。

玉茶壶中的茶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杯中,金制的石磨在竹竿上发出悦耳的声响。

茶水的美味扑鼻而来,仿佛乳香和谷物一同生长。

经久不衰,茶香弥漫在衣袖上。

幸运地藏在柜子里,不再受到龙脑兰的干扰。

愿君能够摒弃一切不同寻常的事物,让我完全沉浸在芬芳的香气中。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茶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茶的赞美和喜爱。诗中描述了茶的实际特性和香气,将其比作天赐的香气。茶的香气被赋予了芳香的高度,甚至超过了杜蘅花的香气,清香悦人。诗人描绘了品茶的场景,贵客们在堂屋中聚集,一边欣赏着圆月的光芒,一边品味着茶的美味。茶水源源不断地从玉茶壶中注入杯中,金碾在竹竿上的摩擦声伴随着茶的沏泡。茶的香气让人愉悦,仿佛闻到了乳香和谷物的香味。茶的香气持久而不减,散发在衣袖上。诗人幸运地将茶保存在柜子里,不再受到其他异味的干扰,以保证茶的纯正和香气的完整。

整首诗以明快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茶的香气和美味,表达了作者对茶的喜爱和渴望。茶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形象,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香气之源。通过对茶的赞美,诗人也表达了对纯净、清香和独特气息的追求,希望摒弃一切与之相悖的事物。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其他诗经

避地

避地,明代,谢宗鍹,

战斗黄尘起,蚩尤气塞空。邮书经月断,野哭万家同。

荆棘惊身窜,诗书叹道穷。兴朝方剪逆,用钺望元戎。

2

二十八度生朝赋呈座客

二十八度生朝赋呈座客,近现代,傅子馀,

饯腊花枝似有魂,半庭寒日破朝昏。倾杯欲与天同醉,围火初宜客共温。

四座喧腾先得句,万家颠沛独何言。寻思廿八年来事,愧向人前说母恩。

41

【中吕】红绣鞋 老夫人宽洪

【中吕】红绣鞋 老夫人宽洪,元代,未知作者,

老夫人宽洪海量,去筵席留下梅香,不付能今朝恰停当。款款的分开罗帐,

慢慢的脱了衣裳,却原来纸条儿封了裤裆。

掐掐拈拈寒贱,偷偷抹抹姻缘,幕天席地枕头儿砖。或是厨灶底,马栏边,

忍些儿却怕敢气喘。

背地里些儿欢笑,手梢儿何曾汤著,只听得擦擦鞋鸣早来到。又那里挨窗儿

听,倚门儿瞧。把我一个敢心都唬了。不甫能寻得个题目,点银灯推看文书,被

肉铁索夫人紧缠住。又使得他煎茶去,又使得他做衣服。倒熬得我先睡去。

恰睡到三更前后,款款的擦下床头,不堤防酒夫人被窝儿里搜。这场事无

干净,这场事怎干休?唬得我摸盆儿推净手。

手约开红罗帐,款抬身擦下牙床,低欢会共你著银红。轻轻的鞋底儿放,脚

不敢把地皮儿汤,又早被这告舌头门扇儿响。

款款的分开罗帐,轻轻的擦下牙床,栗子皮踏著不提防。惊得胆丧,唬得魂

扬,便是震天雷不恁响。

虽是间阻了咱十朝五夜,你根前没半米儿心别,不甫能带酒的夫人睡著些。

休死势,莫佯斜,直睡到他觉来时回去也。结斜里焦天撇地,横枝儿苫眼铺眉,

吉料子三千般儿碎收拾。被窝儿里闲唧哝,枕头儿上冷禁持,又是那没前程的调

泛你。

背地里些儿欢爱,对人前怎敢明白,情性的夫人又早撞将来。拦著粉颈,落

香腮,吃取他几下红绣鞋。

小妮子顽涎不退,老敲才饱病难医,做死的人前讳床食。也不索便问事,

也不索下钳锤,对我吃半碗带冰凌的凉酪水。

丽日和风柳陌,花开相间红白,见游人车马闹该该。王孙争蹴リ,仕女赌金

钗,直吃得醉颜桃杏色。

霜落荷枯柳败,风清天淡云白,玩西山拂袖步苍苔。黄花簪两鬓,白酒晕双

腮,直吃得醉颜红叶色。

楚霸王休夸勇烈,汉高皇莫说豪杰。一个举鼎拔山一个斩白蛇。汉陵残月照,

楚庙暮云遮,二英雄何处也!

搬兴废东生玉兔,识荣枯西坠金乌。富贵荣华待何如?斩白蛇高祖胜,举鼎

霸王输,都做了北邙山下土。

韩信机谋枉用,项羽争战无功。一般潇洒月明中。霸王刎乌江岸,韩侯斩未

央宫,都做了北邙山下冢。

一个千钟美禄,一个石粟之储,天理如何有荣枯?三十二居陋巷,二十四位

中书,都做了北邙山下骨。

开放眼春风锦树,转回头暮景桑榆。富贵贫穷待何如?石崇曾居金谷,阮籍

曾哭穷途,都做了北邙山下土。

岳王兴邦死狱,秦相废国居枢。两个兴废事如何?忠义祠神像,奸宄杖身躯。

都做了北邙山下骨。

窗外雨声声不住,枕边泪点点长吁,雨声泪点急相逐。雨声儿添凄惨,泪点

儿助长吁。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

看黄卷消磨永夜,就银挑绣些些。倒在我怀儿里撒乜斜。见他将文册放,

我索将女工叠,不良才又是也。

伸玉臂把才郎搂定,束纤腰不整乌云。美绀绀舌尖儿冷丁丁。低声叫,悄声

应,咱两个亲的来不待亲。

这场怪其实难做,又不敢明白的扯拽揪摔。止不过背地里没人处说些言语。

有人处偷睛儿看,看着他落声长吁,空教人眼欢娱心受苦。

我为你吃娘打骂,你为我弃业抛家。我为你胭脂不曾搽。你为我休了媳妇,

我为您剪了头发,咱两个一般的憔悴煞。

强打叠精神怎过,思量的做不得生活。越思量越间阻越情多。思量的身憔悴,

思量的似风魔,思量煞也怎奈何!

孤雁叫教人怎睡?一声声叫的孤凄,向月明中和影一双飞。你云中声嘹亮,

我枕上泪双垂,雁儿我你争个甚的!

生来的千般娇态,柳眉杏脸桃腮,不长不短俏身才。高挽着乌云髻,斜插着

凤头钗,窄弓弓红绣鞋。

一两句别人闲话,三四日不把门踏。五六日不来呵在谁家?七八遍买龟儿卦,

久已后见他么,十分的憔悴煞。

又不是天魔鬼崇,又不是触犯神祗。又不曾坐筵席伤酒共伤食。师婆每医的

鬼祟,大夫每治的沉疾,可教我羞答答说甚的?嘲妓刘黑麻

莫不是捧砚时太白墨洒?莫不是画眉时张敞描差?莫不是蜻蜓飞上海棠花?

莫不是玄香染?莫不是翠钿压?莫不是明皇妃坠下马?

54

雷声

雷声,宋代,王十朋,

雷已先声雷隐隐,雨宜洒道即纷纷。为言风伯不须怒,天下苍生正望云。

49

雨夜排闷二首 其一

作者:陆游(宋代)

雨夜排闷二首 其一,宋代,陆游,

羸病愁灯影,羁怀怯雨声。新秋忽已半,垂老若为情。

金印儿嬉事,青编身后名。何如破窗下,袖手送馀生。

33

百一诗 七

作者:应璩(魏晋)

百一诗 七,魏晋,应璩,

古有行道人。

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

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

何以得此寿。

上叟前致辞。

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

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辞。

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

所以能长久。

30

书节孝先生事实于先生诗编之后

书节孝先生事实于先生诗编之后,宋代,张舜民,

古人往矣名空存,尔来冠带谁其伦。语言渊骞行盗蹠,俯仰不愧何缤缤。

先生道义完且洁,去彼取此非今人。事亲岂但綵衣戏,刻木省定长悲辛。

抛官却扫醉经史,胸中无复留纤尘。履穿袍敝突不墨,辞币与粟甘清贫。

自从秀发到白首,造次于是非一晨。当知有昊悯浇散,先生故出拔斯民。

嗟余禀赋虽不敏,管窥偶幸知所因。讲闻先生亦已久,云为辄以书诸绅。

朅来广陵两阅岁,所得比旧又加亲。此编雅什盈数百,覃思成诵惊余神。

恍如听乐周太庙,黄钟大吕皦且纯。又如典瑞出圭璧,璀璨溢目非玞珉。

伟哉固足信万一,髣髴想见容彬彬。吾皇图治急遗逸,空谷相望推蒲轮。

先生高卧焉得遂,细札匪日颁严闉。重惭缰锁脱无计,洒扫犹阻致此身。

愿言师法不少懈,异日有立逃湮沦。

1

孟冬朔日祀坟二首 其一

作者:韩琦(宋代)

孟冬朔日祀坟二首 其一,宋代,韩琦,

亲茔来展祀,郊野未霜严。古道日低削,高山时仰瞻。

寒花虽在目,短谷不加镰。多少幽闲趣,吾方事退潜。

22

致政鲁奉议挽诗二首 其二

作者:汪藻(宋代)

致政鲁奉议挽诗二首 其二,宋代,汪藻,

诏綍从君赐,经龛与佛同。早沾三釜禄,几作百年翁。

阅世松成盖,传家桂满丛。素车千两送,荣绝九原中。

67

惜别行

作者:严羽(宋代)

惜别行,宋代,严羽,

男儿一片万古心,满世寥落无知音。今朝见君握君手,大笑浩荡开烦襟。

携尊下马清溪侧,脱略寒温忘主客。何处闲云海上来,为我山边起秋色。

自顾沈迷类蜀庄,爱君才术过冯唐。座中然诺两相许,一饮不觉连百觞。

下悲世事及危乱,上话古昔穷兴亡。高歌未断唾壶缺,起视落日神飞扬。

挽君不留惜君去,恨不移家近君住。人生行止皆由天,我辈岂得长相聚。

风尘澒洞一回首,岁月易失红颜暮。离心一夜谁得知,万里惊涛浩东注。

62

再次首唱韵和

再次首唱韵和,宋代,钱惟演,

云变危峰万里横,簟铺湘水一床平。

红兰受露消晨渴,绿蕙翻风析夜酲。

逸少偶书葵扇贵,羊欣閒卧練裙轻。

无妨天上芝泥熟,独看瑶光近太清。

38

菊花

作者:高翥(宋代)

菊花,宋代,高翥,

白白黄黄自岁寒,诗人但作菊花看。

牡丹茉莉非吾事,自是时人被眼瞒。

76

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 其二

作者:张栻(宋代)

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 其二,宋代,张栻,

报答春光须著语,年来老我不能奇。风前娟好有馀态,未必此花如此诗。

47

都下灯夕

作者:宋庠(宋代)

都下灯夕,宋代,宋庠,

火树郁岧峣,山车切绛霄。层楼移旦阙,复道借星桥。

花散非因雨,霞多不为朝。声来知佩近,香去惜车遥。

遇扇还闻曲,逢台即听箫。更筹且莫尽,綵月正飘飖。

79

四月十九日自咏

四月十九日自咏,宋代,郭祥正,

落魄老道士,遥忆谢公山。眠云坐盘石,尽日听潺潺。

21

遣兴十首 其二

遣兴十首 其二,宋代,员兴宗,

闭门不出我何为,词之洽矣昌其诗。暗边沈谢可摸索,高处曹刘任指挥。

100

送邓温伯

作者:冯山(宋代)

送邓温伯,宋代,冯山,

长羡横飞霄汉远,多惭窘步路途穷。如何会合青天道,俱是衰迟白发翁。

万里每嗟音信绝,一樽还喜笑言同。遨游莫作经春计,伫看高旌促召东。

35

诗一首

诗一首,宋代,翁彦国,

新经牛渚弃星槎,倒影光中蹙紫霞。竹马儿童休借问,君恩还许过吾家。

36

木鱼

木鱼,宋代,释师观,

敲空作响人皆听,听听之时非是声。

海藏龙宫留不住,却来个里现全身。

31

哭周秀实 其一

作者:王洋(宋代)

哭周秀实 其一,宋代,王洋,

馀英初约转船蓬,二载庐陵郡课同。官簿纵居时俊后,诗名旧列昔贤中。

三斟屡酌前溪月,一瞬曾帆下渚风。千里音容从此绝,梦随江水远朝东。

6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