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作者:王绩(唐代)

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

风云私所爱,屠博暗为俦。解纷曾霸越,释难颇存周。

晚岁聊长想,生涯太若浮。归来南亩上,更坐北溪头。

古岸多磐石,春泉足细流。东隅诚已谢,西景惧难收。

无谓退耕近,伏念已经秋。庚桑逢处跪,陶潜见人羞。

三晨宁举火,五月镇披裘。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

52

诗文译文

弱冠之年慕奇调,无事不兼修。

望气登上楼阁,占星上一楼。

明经想待诏,学剑觅封侯。

放弃冬天频繁北上,怀揣名帖几乎西游。

中年逢战乱,再也不是过去追求。

失路青门隐藏,藏名白社游。

风云私人所爱,屠夫赌徒暗为伴侣。

调解纠纷曾越国称霸,释难比较周。

晚年聊长想,生计太如果浮。

回家种地上,再坐北溪头。

古岸多磐石,春天泉水足细流。

东隅确实已经道歉,西景恐怕难以收。

没有对退耕近,我想已经秋天。

庚桑逢处跪,陶潜见人羞。

三早晨怎么点火,五月镇披着皮衣。

自有居住常乐,谁知道一生忧虑。

王绩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其他诗经

梦夫容 鸳湖放棹

梦夫容 鸳湖放棹,近现代,沈轶刘,

夗央湖畔梦。载春魂,乍听橹声入冻。夜来云破,吴榜晚寒重。

渚光流素汞。银蟾筛漏青缝。逗向微茫,又金貂贳酒,溪店翠帘动。

记取年时倥偬。巡秀州城,费鸭馄饨俸。霸图槜李,前事付禽哢。

半楼烟雨送。西施范蠡文种。野岸煎茶,但柔波荡起,天外乱霞涌。

7

乙巳岁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书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内成十诗奉寄 其二

乙巳岁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书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内成十诗奉寄 其二,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颜。乡闾接营道,风物近庐山。

万石今兴废,三亭谁往还。不知零与永,二郡孰安閒。

52

【仙吕】小醋大 情

【仙吕】小醋大 情,元代,未知作者,

暗潮拍岸,断江风扫芦花,鸥鹭破烟飞落汀沙。见渔舍两三家,在夕阳下,

一簇晚景堪画。闷无语时将珠泪洒,愁转加,瘦损丰标只为他。事萦心鬓添白发,

蹉跎负却年华。

【不是路】暗忆秦楼,暗忆秦楼,一别后蛾眉谁与画?沉吟久,徘徊无语自

嗟呀,恨无涯。强和哄时把芳樽饮,离绪共别情酒怎哑。霍索杀千般烦恼萦心下,

好难危呐,好难危呐。

几回按下身心,尤兀自喃喃念诵他。一夜加两只业眼恁睁着,恨无眠。酒年

醒欹枕衾衣冷,梦初断篷窗月影斜,看看晓那堪迤<辶里>兰舟驾。事冗如麻,事

冗如麻。

【长拍】叠叠离情,叠叠离情,重重忧恨,羁旅怎生禁加。家乡遥远,楚水

汹涌,阔迢迢去程无涯。斜日映红霞,望水村深处,酒旗高挂。浅水滩头有鹭立,

枯树上噪寒鸦,来往橹声尹哑。正野塘水涨,浪激汀沙。

【短拍】芳草渡口,芳草渡口,白岸侧,曲弯弯水绕人家。还自赴京华,

说不尽许多萧酒。异日图将此景,掩只待归去凤城夸。

【尾声】烟光淡,斜阳下。渐觉荒村暮也,借旅邸今宵一睡呵。

【正宫】白练序春愁

沉吟久,奈何事从来不自由?芙蓉帐未暖又还分手,别后万种愁。叹晓梦高

唐一旦休,添亻孱亻愁。梨花细雨,燕子空楼。

【太平令】消瘦纤腰似柳,近日绛裙罗带频收。闲衾易冷,人在小小云兜,

堪羞。凄凄孤影伴灯篝,倚窗下倦听银漏。这般时候,三更酒醒,满枕春愁。

【捣白练】绸缪,两配偶,思量起故友。在花阴下同欢会,燕侣鸾俦。无由

愿再酬,恨飞絮飘香逐水流,成迤逗。钗分凤折,线断银钩。

【太平令】悠悠,青霄路有,绣鞍归晓,山盟虚缪。分开美玉连环结,未能

够两情依旧。频修银笺锦字到皇州,每一字字泪痕湮透。甚时相守,金杯满酌,

艳曲低讴。

【十二拍尾】情思恹恹如病酒,房栊静悄忆凤俦,十二珠帘懒上钩。

9

咏怀 其六

作者:阮籍(魏晋)

咏怀 其六,魏晋,阮籍,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讫,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73

作者:李颀(唐代)

句,唐代,李颀,

巴路千山秋水上,江村独树夕阳时。

63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白鹭鹚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白鹭鹚,唐代,李德裕,

余心怜白鹭,潭上日相依。拂石疑星落,凌风似雪飞。
碧沙常独立,清景自忘归。所乐惟烟水,徘徊恋钓矶。

77

句 其五十一

句 其五十一,宋代,张舜民,

清泉滴沥细如簪,转尽山腰几百寻。

70

陈少阳赠官

作者:高登(宋代)

陈少阳赠官,宋代,高登,

忆昔靖康初,厄运会中微。

严禁驰边备,长驱来健儿。

堂堂捣京阙,百万呼鼓鼙。

天地为改色,日月晴晦迷。

当宁犹未悟,聪明遭蔽欺。

六贼久盘结,如山屹莫移。

故人陈夫子,忠□□根资。

拊髀惜机会,祸端良在茲。

吾侪沐厚泽,颠危合扶持。

不闻王蠋贤,绝脰由布衣。

书成数千言,挥翰捷如飞。

明朝伏阙下,儒冠翕相随。

种李夺兵权,愤痛社稷危。

抱书再诣阙,恸哭声犹悲。

天意难遽回,人心□□离。

时雍恣凶暴,纵兵欲屠之。

马前森利刃,此时命垂丝。

要领两不愿,相视情怡怡。

虎口仅获脱,好爵安能縻。

俄起故乡情,各归天一涯。

壮哉欧阳生,倽生诚所宜。

圣主图兴复,忠诚蒙诛夷。

宸心顷自责,疏节录其遗。

君乎死不亡,泉壤增光辉。

魂气钟庆云,体魄蒸灵芝。

言言英烈在,昭昭星斗垂。

兰死则留芳,豹死则留皮。

男儿倘得死,其死甘如饴。

君死逾生荣,我生叹奚为。

九原如可作,微君谁与归。

2

王正仲林子中联舟西上过睢阳寄书率尔成诗为报

作者:刘攽(宋代)

王正仲林子中联舟西上过睢阳寄书率尔成诗为报,宋代,刘攽,

大帆如翼画江来,鼙鼓声乾虺虺雷。洛水登仙惟李郭,兔园延客得邹枚。

寄书上有加餐饭,倾盖何时数举杯。想到石渠寻旧境,秋花著子遍庭槐。

5

题啄蜂雀井团雀二图 其一

作者:张矩(宋代)

题啄蜂雀井团雀二图 其一,宋代,张矩,

游蜂从何来,饥雀巧相遇。谁其释纷拿,放汝采花去。

88

过大桥并出界偶成四绝寄邵阳父老 其三

作者:赵鼐(宋代)

过大桥并出界偶成四绝寄邵阳父老 其三,宋代,赵鼐,

邵阳拙政一年馀,不暇精思及远图。且了眼前无饿殍,家家温饱是良谟。

89

仲春初二绝 其二

仲春初二绝 其二,宋代,葛天民,

初交二月草蒙茸,邻里纷纷去折蓬。柳下闭门非懒出,苦无筋力趁儿童。

85

宿宣化镇僧寺 其二

作者:赵鼎(宋代)

宿宣化镇僧寺 其二,宋代,赵鼎,

斋厨冷落山头寺,人物萧条水上村。几叶商船泊清浅,一星渔火照黄昏。

52

和答驹父见寄二首 其二

作者:洪朋(宋代)

和答驹父见寄二首 其二,宋代,洪朋,

校官丰暇豫,陋巷小经过。竹落护松菊,疏村上薜萝。

江山入眼界,日月自头陀。忽忆陶彭泽,新诗不废哦。

78

题雇恺之画洛神赋欧阳率更书同宗御跋寿右司

作者:戴栩(宋代)

题雇恺之画洛神赋欧阳率更书同宗御跋寿右司,宋代,戴栩,

建安七子云锦裳,东阿冠佩俨帝傍。

美人依约驻何许,卮言和饰含芳芗。

虎头妙处似痴绝,丹青貌出花边月。

空词无色重徘徊,多态有颦转萧屑。

软风吹香态耳苍,蘅皋芝田晴翠长。

玉笙飘断牵情梦,羽葆翻开雇影光。

兰钗横峨双凤翥,调高不染巫峰雨。

龙髓生霞谢露铅,蝉衫如水萦金缕。

瀛洲学士老率更,服暗编简谁施嫱。

平生肝肠忽妩媚,神气钩画同飞扬。

阅晋经唐今几昔,光景常鲜日月白。

绍兴天子曾品题,价重珊瑚何翅百。

吾闻商雒神灵居,祗今王会临皇舆。

原公翊我九畴主,更睹龟呈绿字书。

30

表兄知府郎中张公挽诗三首 其二

表兄知府郎中张公挽诗三首 其二,宋代,周麟之,

淼淼沅江路,犹迟皂盖临。但疑三甲起,那识二毛侵。

北海樽罍在,南园草木深。水亭风月夜,八咏想遗音。

47

客舍写怀呈王八丈侍郎五首 其三

作者:程俱(宋代)

客舍写怀呈王八丈侍郎五首 其三,宋代,程俱,

束发营五斗,飘然落江湖。当时尚痴绝,秣骥初问途。

去国十五年,俯仰同朝晡。心随泽中雉,官作竿上鱼。

及兹才一迁,名实初未殊。且当百里地,磨研城旦书。

21

巴山橘中图

巴山橘中图,宋代,郑思肖,

剖破浑沦一壳宽,二仙飞去已云端。

须知橘裹封疆别,莫作凡间胜负看。

53

谒李先生墓

作者:谢铎(明代)

谒李先生墓,明代,谢铎,

十里惊沙郭外风,乱云回首是江东。半生分已天教病,一恸谁期此拜公。

泪尽西州人共老,梦深辽海夜难终。祗应万古丰碑在,盛德殊恩总化工。

34

余比部林廷评将应召入京赋别二首 其一

余比部林廷评将应召入京赋别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相携杯酒送临岐,共喜君王结士时。公望久推青琐闼,赋才新起白云司。

向来吏绩徵三异,此去臣谟集众思。圣德岂须论庆历,拔茅堪上进贤诗。

3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