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

闲携九日酒,共到百花亭。醉里求诗境,回看岛屿青。

34

诗文译文

闲携九日酒,共到百花亭。

醉里求诗境,回看岛屿青。

诗文简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的宴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与李使君一同品尝美酒、在百花亭中畅谈欢笑的闲适和愉快。诗人在酒醉的状态下追求的境界,回望远处的青山和孤岛,展现了一种恬静和宁静的心境。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以轻松愉快的语调描绘了重阳节的宴会场景。诗人与李使君一同带着闲散的心情,共度了九日的酒宴,他们一起来到了百花亭。百花亭象征着美好和繁荣,也暗示了多彩的人生。诗人在醉酒的状态中,追求的境界,寻找灵感和思考的空间。他回望远处的岛屿,看到了青山和翠绿的景色,这些景象给予他一种宁静和安静的感觉。

整首诗以轻松自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欣赏和追求。通过描绘重阳宴会和自然景色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寻找内心宁静和境界的愿望。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堪称唐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其他诗经

玉阶树

玉阶树,宋代,文彦博,

亭亭依玉砌,郁郁尽琼枝。璧月夜虽照,金风秋更吹。

陈宫唯是唱,汉殿只应悲。似有君轩恋,岁寒终不移。

28

汾阳十智同真二首 其一

汾阳十智同真二首 其一,宋代,释德洪,

十智同真面目全,于中一智是根源。如今要见汾阳老,劈破三玄作两边。

93

莫砟铜雀砚歌

作者:沈周(明代)

莫砟铜雀砚歌,明代,沈周,

拔剑砟瓦,瓦碎何用,砟碎于瞒,莫为轻重。不如掣取太史笔,青竹中间削其统。

老瞒自欲瞒春秋,公议所在人焉廋。瓦痕虽留汉正朔,心实无汉虚尊周。

愿存此瓦长作砚,犹因子墨黥瞒面。汉贼明将汉法诛,千载烟华渍深谴。

古云不以人废言,言如可存瓦可存。识贼鉴乱于人群,瓦无可恶恶在人。

呜呼莫将人瓦并案罪,我为题诗救其碎。

30

李氏绣佛赞 其一

作者:刘跂(宋代)

李氏绣佛赞 其一,宋代,刘跂,

稽首慈悲父,相好光明藏。应现行愿力,针缕妙措成。

我观因缘空,亦非自然性。种种皆心造,是心非造者。

佛子不思议,炽然一念生。诸圣所加持,具足千百亿。

我愿如是故,造作及见闻。遇见未来等,同承佛记莂。

57

【中吕】阳春曲 坐听西掖钟

【中吕】阳春曲 坐听西掖钟,元代,薛昂夫,

坐听西掖钟声动,睡起东窗日影红,山林朝市两无穷。一梦中,樽有酒且从容。

耐惊耐怕黄虀瓮,长满长干老酒盆,一贫尽可张吾军。休忘本,樽有酒且论文。

胸中太华身难憾,舌底狂澜口且缄,看渠暮四与朝三。呆大胆,樽有酒且醺酣。

周郎赤壁鏖兵后,苏子扁舟载月秋,千年慷慨一时酬。今在否?樽有酒且绸缪。

芸窗月影吟情荡,纸帐梅花醉梦香,觉来身世两相忘。休妄想,樽有酒且疏狂。

岁云暮矣虽无补,时复中之尽有余,老来吾亦爱吾庐。清债苦,樽有酒且消除。

39

【南吕】一枝花 为玉叶儿作

【南吕】一枝花 为玉叶儿作,元代,亢文苑,

为玉叶儿作

名高唐国盘,色压陈亭榭。霞光侵赵璧,瑞霭赛隋珠。无半点儿尘俗,不比寻常物,世间总不如。莫夸谈天上飞琼,休卖弄人间美玉。

【梁州】希罕似朱崖玛瑙,值钱如北海珊瑚。忒玲珑性格儿通今古。论清洁是有,瑕疵全无;温柔似粉,滑腻如酥。则要你汝阳斋韫匮藏诸,不管你丽春园待价沽诸。若做个玉盆儿必定团圆,做个玉箫管决知音律,做个玉镜台雅称妆梳。堪人,爱护。那些儿断尽人肠处,更那堪吴香馥。只恐旁人认做珷玞,索别辨个虚实。

【尾】远藏昆顶千峰古,高出荆山万倍余。姓卞的先生识真玉,休道刖了他二足。一身儿与他做主,至死也怀中抱不足。

春风眼底私,夜月心间事。玉箫鸾凤曲,金缕鹧鸪词。燕子莺儿,殢杀寻芳使,合欢连理枝。我为你盼望煞楚雨湘云,耽阁了朝经暮史。

【梁州】你为我堆宝髻羞盘凤翅,淡朱唇懒注胭脂。东君有意偷窥视。翠鸾寻梦,彩扇题诗;花笺写恨,锦字传词。包藏着无限相思,思量煞可意人儿。儿时看靠纱窗偷转秋波,几时见整云髻轻舒玉指,几时看倚东风笑捻花枝。新婚,燕尔。到如今抛闪得人独自,你那点至诚心有谁似?休把那山海盟言不勾思,相会何时。

【尾】断肠词写就龙蛇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百拜娇姿谨传示:间别了许时,这关心话儿,尽在这殢雨尤云半张儿纸。

琴声动鬼神,剑气冲牛斗。西风张翰志,落日仲宣楼。潘鬓成秋,渐觉休文瘦,卧元龙百尺楼。自扶囊拄杖挑包,醉濯足新丰换酒。

【梁州】尽是些暄晓日茅檐燕雀,故意困盐车千里骅骝。英雄肯落儿曹彀?乾坤倦客,江海扁舟,床头金尽,壮志难酬。任飘零身寄南州,恨黄尘敝尽貂裘。看别人苫眼铺眉,笑自己缄舌闭口,但则索向寒窗袖手藏头。如今,更有,那屠龙计策干生受,慢劳攘慢奔走。顾我真成丧家狗,计拙如鸠。

【尾】蛟龙须待春雷吼,雕鹗腾风万里游。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23

四言诗 其六

作者:嵇康(魏晋)

四言诗 其六,魏晋,嵇康,

猗猗兰蔼,殖彼中原。绿叶幽茂,丽藻丰繁。馥馥蕙芳,顺风而宣。

将御椒房,吐薰龙轩。瞻彼秋草,怅矣惟骞。

7

书房杂咏二首 其一

作者:陆游(宋代)

书房杂咏二首 其一,宋代,陆游,

赋性无他嗜,传家但古书。尧咨洪水际,羲画结绳馀。

异学方攘斥,浮文亦扫除。挑灯北窗下,聊得遂吾初。

33

楚村道中 其二

楚村道中 其二,宋代,周邦彦,

族云行太虚,布置初狼籍。弥缝天四维,俄顷同一色。

雨形如别泪,含恶未忍滴。泥涂颇翻车,行者自朝夕。

中央成白道,袅袅踏蛇脊。潺湲冒田水,去作涧底碧。

高林荫清快,渴乌时一掷。晚休张庄聚,泾草蒙古驿。

往时解鞍地,醉墨栖坏壁。孤星探先出,天镜小摩拭。

比邻忽喧呼,夜磔鲁津伯。梦归萱草堂,再拜悲喜剧。

问言劳如何,嗟我子行役。平明看屋霤,两鹊声啧啧。

果逢南使还,冯寄好消息。谁秣百里驹,肯税不论直。

3

重赠临蒸郭某诗

重赠临蒸郭某诗,南北朝,吴均,

英英者桂,结景嵩华。润以碧沼,萦以紫霞。葐蒀其气,晻映其华。

终朝顾止,载挹载嗟。英英者桂,亦好其音。爰凋爰剖,为此瑟琴。

缀以清玉,镂以白金。终朝顾止,悠悠我心。蔽茀小草,亦呈其节。

华不堪献,条不堪结。娈彼芳辉,怜此冥灭。终朝顾止,心焉如咽。

26

万山见采桑人诗

万山见采桑人诗,南北朝,刘邈,

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蚕路,相携南陌头。

叶尽时移树,枝高乍易钩。丝绳挂且脱,金笼写复收。

蚕饥日已暮,讵为使君留。

78

诗偈 其六十五

作者:庞蕴(唐代)

诗偈 其六十五,唐代,庞蕴,

斋须实相斋,戒须实相戒。有相持斋戒,到头归败坏。

败坏属无常,从何免三界。

22

上乌林天使三首 其二

上乌林天使三首 其二,宋代,宇文虚中,

拭玉辕门吐寸诚,敢将缓颊沮天兵。雷霆傥肯矜彫弊,草芥何须计死生。

定鼎未应周命改,登坛合许赵人平。知君妙有经邦策,存取威怀万世名。

41

邑圃池上

邑圃池上,宋代,赵孟坚,

南薰初爱叶田田,忽见茎枯欲倒悬。

风露渐凄生澹泊,水天相映作澄鲜。

无人领会微吟意,独自咿唔薄暮天。

一对陶朱山下鹭,飞飞冲破晚炊烟。

65

卧疾初起示逢年兼简绰中德粲五首 其二

作者:朱松(宋代)

卧疾初起示逢年兼简绰中德粲五首 其二,宋代,朱松,

病馀都作鹤联拳,谁识臞儒是列仙。如我角犀将底用,藜羹相对却超然。

70

贺新郎·璎珞珠垂缕

作者:王迈(宋代)

贺新郎·璎珞珠垂缕,宋代,王迈,

璎珞珠垂缕。看花冠、端容丽服,补陀岩主。只坐尘缘蹉一念,朱紫丛中得度。人世福、夫人兼五。银鹿诸孙来定省,对金屏、绣幕辉云母。人顶礼,柳行路。所居地名柳行。朝朝口诵琅函句。觉从来、寿人福善,老夭无误。消得天恩封福国,锦诰鸾翔凤舞。听来岁、日边佳语。上殿肩舆帘蹙绣,遣佳儿、扶掖天应许。笑陈媪,三题柱。有陈夫人者,

49

谢君仪携酒要客慰唁愁寂二首 其二

谢君仪携酒要客慰唁愁寂二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

谗人未投北,君子独相亲。岁月惊春晚,壶觞慰我贫。

松声风外急,山色雨中新。一醉无归梦,宁论寂寞滨。

43

摸鱼儿·醒复醒

摸鱼儿·醒复醒,宋代,刘辰翁,

醒复醒、行吟泽畔,焉能忍此终古。招魂过海枫林暝,招得魂归无处。朝又暮。但依旧,禁街人静冬冬鼓。画船沈雨。听欸乃渔歌,兴亡事远,咽咽未能句。君且住。能歌吾不如汝。悠悠鼓枻而去。沧洲揽结芳成艾,唤作张三李五。羌自苦。更闲却,玉堂端帖多多许。无人自语。把画扇鸾边,香罗雪底,题作午年午。

58

赠武当山孙道士二首 其一

赠武当山孙道士二首 其一,宋代,俞德邻,

云龙风虎正经纶,长啸归山作道人。千古武当丘壑在,纷纷高位几全身。

93

同游山前道院访晋陵道士

作者:韩淲(宋代)

同游山前道院访晋陵道士,宋代,韩淲,

閒思羽客约诗人,觅遍幽窗到竹阴。天近地严扃宝笈,道通仙隐得清琴。

因成行去凭虚望,不见归来何许寻。珍重同游先写句,薰风城市有山林。

6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