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
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
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
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
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
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
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
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
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
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
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
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
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
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
《五城道中》这首诗词描绘了唐代边塞戍卫的景象,展现了军人的艰辛和忠诚。诗中通过描写戍卒的日常生活和边塞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边塞景色和戍卒的敬佩之情。
诗的开头描述了金铙随着玉节的摇动声,暗示军队出征的气氛。接着,诗中描写了夕阳下的河边道路,暗示着战士们的辛劳归途。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戍卒们的英勇和坚毅。诗中提到沙鸣声是战马奔跑的声音,雁起是前军出征的标志。五城鸣斥堠指的是边塞的警钟声,三秦新召募则指的是新兵的招募。这些描写表现出军队的战斗气氛和紧张准备。
接着,诗中描写了天寒下登山道路的困难和塞外的浊雾,给人一种严寒和艰险的感觉。然而,尽管岁月流转,旧兵依然坚守在乌兰戍,传达出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执着。
诗中还描绘了军中的音乐和旗帜,表现出战争的氛围和军队的威武。诗的末尾提到了戍卒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但也感到疲惫和伤病。他们来自远方,无法享受远离战乱的乐趣,但他们的英勇行为使得战功斐然。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朔方道的未来的疑问,不知道何时能够结束战乱,停止戍卫之责。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戍卒们的生活,表达了对边塞军人的赞颂和忧虑。它展现了军人的忠诚和坚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确定性。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和陶诗二首 其一,明代,桂彦良,
蛟龙作云雨,蜉蝣出以阴。小大各有适,胡然愁予襟。
架插千卷书,壁挂无弦琴。希贤复希圣,视古犹视今。
所贵生世间,动止为人钦。有琴莫厌弹,有酒莫厌斟。
穷居见高节,寡和乃希音。谁能言嗫嚅,强颜随冠簪。
子云媚新室,立言徒艰深。
阅旧稿有出六盘时干戈旁午惊尘日书剑零丁去国时之句因足成之,元代,耶律铸,
点检吟怀课所思,最关情是旧题诗。干戈旁午惊尘日,书剑零丁去国时。
陈事上心空扰攘,当杯入手莫推辞。春风信染千红紫,合染幽人两鬓丝。
岁暮风雨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一冬少雨雪,人意常昏昏。夜半有奇事,雨声卷江村。
陆子真老农,破屋依颓垣。扶持衰病身,收召谴逐魂。
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听雨取一醉,不厌村酒浑。
眼眚灯生晕,衣弊虱可扪。父子幸相守,万事何足论。
香山乾明寺 德庆,元代,李穆,
香山秀耸千寻碧,绝顶去天不盈尺。达摩只履昔西归,蹑石犹疑留一迹。
使君览胜游招提,胡不邀我同攀跻。凭高傲睨九州小,便欲乘此淩天梯。
两人相对掀长髯,指顾万里舒双尖。昔年云气漫山麓,至今郡志传龙潜。
朅来沧海已清浅,此地依然是重巘。摩挲为觅旧镌题,零落残碑卧苍藓。
牛渚曲,宋代,王遂,
岷江赴东海,牛渚镇中流。
古来济渡处,落日迷沧洲。
江东名胜士,清谈付悠悠。
氛埃更五闰,毒烈遍九州。
六龙起当天,爝火不敢留。
长绳系佛塔,铁缆济王舟。
执玉朝群后,职方登九丘。
民生三代后,不数李与刘。
太平二百年,内宁忘外忧。
一马飞渡江,王气东南浮。
谁为逆胡计,敢作明神羞。
饮水昧佛狸,投鞭效坚头。
萧萧杨林渡,寒日风飕飀。
烟雨出蒙冲,霜雪挥戈矛。
夜半虏帐惊,明日无胡酋。
笑谈折樽俎,心胆落毡裘。
诸夷戒谋夏,三边罢防秋。
时从老枝问,吃吃谈不休。
创业道何盛,中兴德几侔。
禹绩渺千载,武功待人收。
天方厌此虏,吾忍忘其仇。
偷安固大患,幸胜非良筹。
外防固难驰,内政何当修。
两山点蛾眉,攒此千古愁。
小臣乏长策,何以裨前流。
请因受邑地,为赋艰难由。
题姜尧章白石洞,宋代,韩淲,
诗眼玩尘世,漫作威凤鸣。经行苕溪水,乃见白石清。
拂衣鉴须眉,唤起仙骨惊。胡为随人间,叹息百虑萦。
洞中应笑我,何不高举轻。明时乐未正,尚欲追英茎。
它年淳气合,肯有爵服情。痴人莫说梦,烈士徒殉名。
转庵偶饶舌,已足压旦评。古来旷达者,谈笑得此生。
临流赋招隐,一奏朱弦声。
柳居图,明代,李延兴,
先生夙华川,山中好隐居,门前十柳青扶疏。种来不记几岁月,生意蔼蔼充吾庐。
先生一生好心事,放迹其下乐有馀。垂垂露叶覆轩户,灿灿雪絮吹琴书。
清风潇瑟来枕席,流水汨■鸣阶除。或逢樵,或对渔。
隔浦荡轻航,呼童巾小车。丸药听黄鸟,攀条穿白鱼。
野老争席树阴底,凉影团团摇酒壶。山中之人有天趣,丹墨点染成画图。
若非下惠当时宴休处,定是柴桑处士之故墟。自持御史节,朝夕赋归与。
载歌柳居柳,临觞惜居诸。既不能归田重培育,又不能驰书问何如。
风瑟瑟,动干旟,露湑湑,沾佩裾。千丝万缕乱心曲,渺渺遥思飞云衢。
寄言子孙爱惜之,要使清阴大芘吾里闾。
寓真州僧舍夜梦登恒山志感,明代,卢龙云,
单车几度涉滹沱,此日重来感慨多。回首不堪时事改,低眉祇傍畏途过。
尘纷暂远宜僧话,酒禁初宽足浩歌。一梦恒山秋色远,芙蓉千叠奈愁何。
甲戍正月十七日潘仲鲁黄门诸友游金华双龙赤松诸洞二首 其一,明代,湛若水,
晓出兰溪门,逍遥望名山。望之已可爱,而况游其间。
窈窕藏境胜,夷旷令心閒。白云昼冥冥,溪流日珊珊。
不见牧羊子,化石只依然。心迹俱寂寞,怅望未能还。
夜坐国学玉兔泉联句,明代,张孟兼,
成均地何灵,圣泽资灌沃。兔奔兆奇徵,井泄废新斸。
自非三窟深,孰湛一川绿。储精本从金,生色绝胜玉。
霜毛蘸寒饮,雪毳翻夜浴。酿冽补酒经,沐丹验仙箓。
杵舂蟾窟弃,珠喷鳣堂触。字月生阴精,观天漏晴旭。
冰澄毛骨竖,鉴彻须眉烛。㕙名徒自奇,绘行秽难赎。
虽涵东郭狡,难洗上蔡辱。引满瓶未羸,探幽绠频续。
流罂渗银床,出窦溅琼粟。醉沃目晕花,冻汲指连瘃。
濡毫乃目润,照影从人欲。光沈天上魄,祥启地中躅。
摛辞挹馀清,盟荐侑嘉告。剑刺非贰师,池移岂身毒。
燕支愧浮陈,盐卤鄙富蜀。不动疑洼雪,频移风笑纛。
天光一眼开,云影片鳞束。剧燕觉瘆瘭,蹶足想彳亍。
觱沸虎爪跑,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