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即藩守,天宝为侍臣。历观两都士,多阅诸侯人。
邹生乃后来,英俊亦罕伦。为文颇瑰丽,禀度自贞醇。
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再命趋王畿,请告奉慈亲。
一钟信荣禄,可以展欢欣。昆弟俱时秀,长衢当自伸。
聊从郡阁暇,美此时景新。方将极娱宴,已复及离晨。
省署惭再入,江海绵十春。今日阊门路,握手子归秦。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
在建中年间,他作为藩守。在天宝年间,他成为了侍臣。
历经观察两都士人,见识过许多诸侯的风采。
邹儒来得比较晚,但他的英俊才华却是罕有的。
他的文笔优美华丽,个人素养也极为高尚。
在甲科中脱颖而出,名气大扬,受到延阁的热情欢迎。
再次受命前往国都,请求奉告他的亲人。
一钟酒意味着富贵荣禄,可以展现欢欣之情。
他的兄弟们同样有着出众的才华,回到繁华街市必将大有作为。
在郡阁中随意游玩,欣赏这美好的时光和新景象。
他将尽情享受宴乐和欢娱,甚至迎接黎明的曙光。
再度回到省署,他深感抱歉,经过了几十个春秋。
今天,他踏上回乡的路,与亲朋握手归于秦国。
这首诗是韦应物送别云阳邹儒的诗,邹儒是一位在唐朝建中和天宝年间成就显著的文学家。诗人称赞了邹儒的才华和文才,并表达了对他回到京城的期望和祝福。通过描绘邹儒的个人风采和成就,诗人赋予了这首诗以庄重和祝福的情感。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送座主孝感熊公省觐,清代,徐乾学,
孝感先生天人姿,泰山岩阿长桂枝。汪汪千顷标襟期,横经身为帝王师。
九重圣德今娲羲,时时召对铜龙墀。殿高语细人莫知,下朝双藤当户支。
焚香暝坐到日{目施},学也立雪间披帷。难字进问杨亭隈,奥篇隐帙了不疑。
窃喜马郑亲规随,先生正色还相诋。谓此章句胡尔为,渊源当溯洛与伊。
慎勿误蹈荀卿疵,小子再拜敢自隳。拟策驽钝烦钳锤,一朝北堂劳梦思。
拜表屡颔天子颐,建章日影摇罘罳。温诏暂许还南陲,锋车刻日来休迟。
敕赐天厩飞龙骑,珠鞍金络光陆离。道旁观者争歔欷,更闻上林果累累。
赤瑛盘为高堂遗,绯袍彩袖正相宜。臣忠子孝兼得之,古来盛事谁如斯。
先生遭逢一何奇,吁嗟乎!先生遭逢一何奇,《白华》《由庚》和笙诗。
自北固放舟登焦山值雨留松寥阁,清代,史密,
长江到海风愈急,焦山一点江中立。心游脚阻不得前,浪紧人稀舟独入。
山根倒浸石磴盘,崖有高阁众峰攒。分岩插谷楼殿出,飞鸟不到浮云端。
入云坐阁天苍苍,树木丛杂山悲凉。万里之势向何处,遥空卷入青茫茫。
忽觉海气变萧索,黑拔溟渤眼前落。云惊雨骇中迷离,鼍吼龙吟动山阁。
僧言古鼎不可窥,曾夺巨魄神鬼随。端人志士抗高节,至今直气喷云雷。
我闻太息嗟神异,梁栋沈沈寒出地。但见白鸟穿青霓,大海斜阳散秋气。
雄奇恍惚在顷刻,生平快意兹莫测。蓬莱出没必有之,攀崖最近此其时。
次韵答庐陵张新恩,宋代,萧立之,
庭户无人斗鹊堕,藓径屐痕无半个。玲珑一骑薰风前,惊起胡床橐驼座。
长身苍髯江梅间,麒麟初脱十二闲。谁教驱策落何处,水石龃龉山连环。
笔头不识周鼎重,学古胸宽有云梦。才大万牛挽不前,时来八风吹不动。
寒香含著西风花,汉宫寿斝倾天家。不愁旱火成焦土,黄头奴来请行雨。
葵轩,明代,李昌祺,
春光阑珊群卉空,别有佳植开庭中。堪怜朵朵知向日,晨瞻夕仰随西东。
从根著叶庇炎景,逐节茁蕊承薰风。苞迎朝旭盏欹侧,萼媚夕照杯玲珑。
大哉化工运亭毒,胚腪秀淑归芳丛。名虽不离庶草类,性却解与纯臣同。
种之固已寓微意,人心亦似倾阳恭。非徒玩物实自励,亲当致孝君当忠。
一身两尽家国事,且复托此明深衷。为询世上簪绂者,若个看花无愧容。
司理弟之官岳阳相别于定王台悽然有感为赋五诗以饯其行 其三,宋代,真德秀,
忆我将漕年,适如子今日。于焉四闰馀,过眼风雨疾。
壮强岂足恃,进德当汲汲。永怀古之人,闻道在四十。
我惭已过之,因循悼前失。子盍猛自鞭,圣门本无柅。
赠云竹一老琴师歌,宋代,张矩,
昌黎不作颖师已,千古风流随逝水。大音祗在天壤间,云竹翁能发其秘。
明之为侯王,幽之为神鬼。悟翁一转指头禅,万事泯然心耳废。
涧泉淅沥走宫商,仙佩丁当分角徵。数声急羽来秋空,夜半西风掠蛩砌。
诸公不但知此音,真欲钩深得其艺。大篇小什分珠玑,往往不惜兼金馈。
吾闻南风之歌下舜廊,四海熙熙乐平治。愿翁持此天上头,一鼓解民愠,再鼓阜民财,勿作区区自丰计。
次韵俞资深承事二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联车同入得仙山,下瞰重城指掌间。不愤青春添我老,且倾白酒伴君閒。
三年共佐闽中郡,一檄谁招海上蛮。闻说天门新奏乐,帝枢佳气紫回环。
春景 明月逐人来,宋代,刘辰翁,
人影光相乱,月明灯市开。依依随马去,故故逐人来。
胜赏春三五,流光酒一杯。为君分绮席,同我上瑶台。
扶路倾相就,分襟逝却回。玉山人醉矣,健到莫惊猜。
仲远龙图见邀学射之游先寄五十六言,宋代,范镇,
几年魂梦寄西州,春晚归逢学射游。十里香风尘不动,半山晴日雨初收。
指撝武弁呈飞骑,次第红妆数胜筹。夹道绮罗瞻望处,管弦旌旆拥遨头。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