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回答孟郊
时势的规模逆时而行,文字的触角觊觎天巧。
人们都享受着酒和肉,只有我独自无法得到饱食。
才情在春天已混乱,而在秋天又悲伤地搅动。
早晨的餐食一直持续到午后,晚上的吟咏一直延续到卯时。
名声短暂而令人作呕,内心被肠肚所压制和煎煼。
尽管古人的心灵自我鞭笞,但在现实世界的道路上仍然难以扭转。
软弱地拒绝喜悦伸臂,猛烈地抓住闲散而退缩的爪子。
见到倒下的人谁肯扶起,遇到怒视我的人我只能咬牙咬住。
《答孟郊》这首诗词表达了韩愈对时代潮流的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象征,以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首先,诗中提到了\"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暗指时势的浮躁和人们对技巧的追求,而忽视了道义和真实的价值。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其次,通过\"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的描述,韩愈表达了自己在物质享受上的不足和内心的空虚。他感到自己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仍然无法获得满足,与他人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诗的后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作者的思绪和情感的变化。\"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表达了作者在春季思绪混乱的状态,而到了秋天则变得更加悲伤和动荡。这种情感的波动可能与他对时代变化和自身命运的思考有关。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的挣扎。\"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揭示了他的思考和创作在一天中几乎没有间断。他的作品和思想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涌现,持续到清晨。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和社会关系的矛盾感和困惑。\"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指出名利的虚幻和对内心的压抑。韩愈意识到名声只是暂时的,而内心的煎熬和挣扎却是持久的。
最后两句\"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反映了作者在面对现实社会和自我内心的冲突时的态度。他承认自己的内心受到外界的摧残,但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愿意迎合时俗和妥协。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处境和时代风气的反思,表达了韩愈对社会虚荣和个人价值的思考。作者在世俗背景下保持了独立的思考和坚守内心的原则,尽管他感到孤独和困惑,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愿意妥协于世俗的诱惑和迷失。这首诗词展示了韩愈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立精神和对价值观的坚守,并对读者提出了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游仙吟三十首用栩园韵 其十九,近现代,汪石青,
龙鸾百队会蟠桃,冷看熙来攘往劳。座上有时吹合雅,人间何处吊离骚。
投壶未必诸天笑,衔石终看一念牢。妙手不辞稍点缀,居然忘镜又忘刀。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元代,虞集,
群玉府中香满袖,凝春亭里看花开。綵云近席微风动,红日当窗好客来。
西海珊瑚阶下长,东家胡蝶雪中回。竹深每听尚书履,池暖时分太液杯。
凤咮浮烟金错落,鹅群随水白毰毸。人间应得函封帖,青李来禽绕舍栽。
菩萨蛮(县斋木犀今年殊未开,而盆菊特茂盛,以晦日约客。),宋代,郭应祥,
未观严桂先观菊。世间底事真迟速。节物苦相催。重阳便到来。
白衣何处觅。沽酒邀佳客。一笑有余欢。官居终日闲。
寿云岫以所画寿星为喻,宋代,方一夔,
吴山多金堂,我来访仙真。神交若有契,邂逅见主人。
浮云白步障,老松青承尘。从以香严髫,环以琼树春。
仙人坐盘石,杯劝三五巡。果苞武陵秀,木爇占城珍。
几见蓬海沙,不数上古椿。问从何处来,骑鹿来秋旻。
谓是老人瑞,游戏葛水滨。容我野服见,间簉西阁宾。
再拜上祝辞,慇勤寄千谆。一祝等龟鹤,再祝生麒麟。
语罢却复进,罄折问养神。随之上南极,放牧云汉津。
次韵冯孔武雪中简闻人簿乞炭,宋代,敖陶孙,
君不见朱门煌煌多近臣,豹胎煮蘼蜡为薪。
庭中盛设泼寒戏,炙手欲近还嗔人。
谁知曝背茆檐下,欲献要是山林真。
儿童抑搔皮肉软,日轮过中方欠伸。
悬鹑结驷两相笑,百年俱成一窖尘。
先生自是冷官样,要看入火红麒麟。
撚须自作咏雪唏,秘思蚤与相如亲。
蒲团拥裘结倍坐,别有絺綌君南邻。
愿回六龙照后土,施与万国无边春。
屑琼镂玉入肺腑,拍手一笑未吾贫。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