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员外翰林三学士

作者:韩愈(唐代)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上怜民无食,征赋半已休。有司恤经费,未免烦征求。

富者既云急,贫者固已流。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

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

亲逢道边死,伫立久咿嚘。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钩。

适会除御史,诚当得言秋。拜疏移閤门,为忠宁自谋。

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下陈畿甸内,根本理宜优。

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

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州。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病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

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颔头。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

黾勉不回顾,行行诣连州。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

商山季冬月,冰冻绝行輈。春风洞庭浪,出没惊孤舟。

逾岭到所任,低颜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随事生疮疣。

远地触途异,吏民似猿猴。生狞多忿很,辞舌纷嘲啁。

白日屋檐下,双鸣斗鸺鶹。有蛇类两首,有蛊群飞游。

穷冬或摇扇,盛夏或重裘。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雷霆助光怪,气象难比侔。疠疫忽潜遘,十家无一瘳。

猜嫌动置毒,对案辄怀愁。前日遇恩赦,私心喜还忧。

果然又羁絷,不得归锄耰。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栖栖法曹掾,何处事卑陬。生平企仁义,所学皆孔周。

早知大理官,不列三后俦。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奸偷。

悬知失事势,恐自罹罝罘。湘水清且急,凉风日修修。

胡为首归路,旅泊尚夷犹。昨者京使至,嗣皇传冕旒。

赫然下明诏,首罪诛共吺。复闻颠夭辈,峨冠进鸿畴。

班行再肃穆,璜珮鸣琅璆。伫继贞观烈,边封脱兜鍪。

三贤推侍从,卓荦倾枚邹。高议参造化,清文焕皇猷。

协心辅齐圣,致理同毛輶。小雅咏鹿鸣,食苹贵呦呦。

遗风邈不嗣,岂忆尝同裯。失志早衰换,前期拟蜉蝣。

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因疾鼻又塞,渐能等薰莸。

深思罢官去,毕命依松楸。空怀焉能果,但见岁已遒。

殷汤闵禽兽,解网祝蛛蝥。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殷勤答吾友,明月非暗投。

64

诗文译文

我从前放逐,血哭着追过失。

漫无边际没有记忆,恍如乘桴浮。

或怀疑自己上疏,上疏是由。

这年京师大旱,田地不收。

皇上怜悯百姓没有吃,征赋半已经休息。

有司抚恤经费,未免麻烦征收。

富人已经说急,贫穷的人已经流。

传到民间,婴儿弃渠沟。

拿男人容易斗米,摆动手臂没有肯酬。

我当时离开大路,饥饿的人多么稠。

亲逢路边死去,站久咿嚘。

回家不能吃,如有鱼中钩。

恰好任御史,确实当得说秋天。

拜疏移到合门,为忠宁从计划。

上陈疾苦,不要让切断他的喉咙。

下陈京郊内,根理所应当优先。

积雪验证丰收,到宽等蚕麰.天子怜悯地感,司空叹亲热。

说就是布置,反而把炎州。

同官全部才华,偏好柳和刘。

或者担心语言泄露,传的掉冤仇。

二儿子不适合你,将怀疑断还不。

中使来到城门,派遣,一会不能留。

病妹妹躺在床褥,分知隔明幽。

悲伤地哭着请求到别,各种请求不点头头。

弱妻子抱着小儿子,出任忘惭愧羞耻。

努力不回顾,走到连州。

朝为高尚人士,晚上作白头囚犯。

商山季冬月,冰冻绝行轨迹.春季风洞中浪,我船出没惊。

越岭到所任,低颜奉君侯。

酸寒何足道,随事生了疮瘤子。

远地触方式不同,官吏百姓像猿猴。

生凶恶脾气暴躁凶狠,言辞能舌纷纷嘲笑。

白日屋檐下,双鸣斗鸺鶹.有蛇种类两首,有蛊群飞游。

严冬或摇扇,盛夏或重裘。

飓起最可怕,訇咆哮颠簸山丘。

雷霆助光怪,气象灾难比相等。

瘟疫忽然悄悄遭遇,十家没有一个好。

猜疑动下毒,对着桌子就怀愁。

以前遇皇恩大赦,心里高兴还忧虑。

果然又羁系,回不去锄耙.这府雄又大,腾凌尽戈矛。

栖在法曹掾,什么地方事卑角。

生平仰慕仁义,所学都孔周。

早知道大理官,不列三后相比。

何况亲讼狱,敲用刑发奸猾偷盗。

悬知道失去形势,担心自己遭到兽兽。

湘水清且急,凉风日修修。

为什么首先退路,旅泊还留恋。

昨天的京使到,新皇传皇冠。

赫然下明诏,自首被一起吺。

又听到颠夭折等,峨冠进鸿畴。

班行再次肃穆,璜佩玉鸣琅缪.期待着继续贞观烈,边封脱下头盔。

三贤推侍从,卓越倾枚邹。

高议参造化,清吕文焕皇猷。

同心协力辅佐齐圣,致理同毛轻。

小雅吟咏《鹿鸣》,吃草贵呦呦。

遗风邈不继承,难道还记得曾同裯.失志早衰换,之前比拟弱小蝣。

从牙齿缺,开始羡慕舌为柔。

因病鼻子又堵塞,渐渐地能等善恶香臭。

深思罢官离去,说完命令依照松楸。

怀念他能成功,但见一年已经成熟。

商汤闵禽兽,解网祝蜘蛛中。

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这道的确可以还,谁能借前筹。

殷勤地回答我的朋友,第二个是暗投。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其他诗经

蒲中八咏为师岩卿赋 其八 王官飞湍

作者:陈赓(元代)

蒲中八咏为师岩卿赋 其八 王官飞湍,元代,陈赓,

悬流落云岩,遥空挂飞练。何时

81

将出京留别诸明公次屠亚卿元勋先生见赠韵三首 其一

作者:林光(明代)

将出京留别诸明公次屠亚卿元勋先生见赠韵三首 其一,明代,林光,

长笑江都老一儒,西京应不乏师模。春风只眼还荆楚,襄汉澄源异鉴湖。

醴酒敢期今日设,莼羹宁患此时无。分携多谢诸朝贵,借誉无盐过子都。

88

寄白阁元贞

寄白阁元贞,宋代,释保暹,

一闻归白阁,更不入长安。绝顶无人上,西风彻夜寒。

悬崖乘雪度,飞瀑过云看。应念驰名者,青门得路难。

48

陶渊明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盖以菊配松也余读而感之因赋此诗

作者:陆游(宋代)

陶渊明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盖以菊配松也余读而感之因赋此诗,宋代,陆游,

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名纪先秦书,功标列仙方。

纷纷零落中,见此数枝黄。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

乃知渊明意,不为汎酒觞。折嗅三叹息,岁晚弥芬芳。

5

诸葛武侯

诸葛武侯,宋代,王安石,

恸哭杨颙为一言,馀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14

皇帝閤春帖子 其五

作者:胡宿(宋代)

皇帝閤春帖子 其五,宋代,胡宿,

春官青鸟司开启,星舍苍龙主发生。甘雨惠风资帝力,杏花蒲叶劝民耕。

98

何处难忘酒十首 其四

作者:王令(宋代)

何处难忘酒十首 其四,宋代,王令,

何处难忘酒,王朝四海中。鱼鸢上下乐,羌狄朔南通。

万玉丛丹陛,千簪合辟廱。此时无一盏,何以乐成功。

60

恣逍遥

恣逍遥,元代,丘处机,

忙里偷闲,师前取意。胜如那、苦求庸昧。连朝抵暮,贪生不已。也道我、为人过了一世。假使狂图,兼能巧智。多方便、蕴成家计。儿孙有靠,金珠没底。终比*、精神较些憔悴。

50

题著色山图

作者:虞集(元代)

题著色山图,元代,虞集,

江树重重江水深,楚王宫殿在山阴。白云窈窕生春浦,翠黛婵娟对晚岑。

宋玉少时多讽咏,江淹老去倦登临。扁舟却上巴陵去,閒听孤猿月下吟。

78

秋园晚步 其一

作者:刘攽(宋代)

秋园晚步 其一,宋代,刘攽,

惨惨高秋兴,萧萧欲暮天。地荒逢败叶,日下听残蝉。

感物偏无赖,悲秋私自怜。如今已如此,何待二毛年。

52

何郡王挽词二首 其一

作者:汪藻(宋代)

何郡王挽词二首 其一,宋代,汪藻,

两纪中天侍冕旒,甘盘仍作济川舟。传家经术终黄阁,袖手功名未白头。

身似留侯初出汉,葬如姬旦不忘周。千官祖奠城东陌,十里春风鼓吹忧。

36

蜀冈南麓

作者:刘敞(宋代)

蜀冈南麓,宋代,刘敞,

山深行易迷,南麓偶清旷。鸡犬鸣谷中,樵童戏岩上。

茅茨肖浮居,牖户相背向。竹径通往来,清阴亦弥望。

白头三四老,相见语欢畅。心疑避世子,形迹一何放。

行将从之游,自恨苦羁鞅。不能问姓名,聊作招隐唱。

74

赠僧

作者:朱松(宋代)

赠僧,宋代,朱松,

知有丛林特地过,幅巾迎笑出岩阿。杖藜同觅牛羊路,濯足来分鸥鹭波。

岂不倦游贪斗粟,坐令归思动渔蓑。他年会有相逢日,稍食吾言听子呵。

6

和吴仲庶上巳游学射山

和吴仲庶上巳游学射山,宋代,范纯仁,

天涯春色蜀川多,胜赏相从到薜萝。绕郭烟芜深似染,隔林山鸟静能歌。

花边密拥青丝盖,陌上轻驰白玉珂。察俗自知无远术,祇于民乐验时和。

28

送吴叔巽赴湖州录事

送吴叔巽赴湖州录事,宋代,朱晞颜,

汉廷策第拜殊恩,一日声名四海闻。黄甲共推名进士,青衫独识老参军。

唫鞭细袅清苕雪,游屐閒穿古弁云。从此风流多胜集,好将馀论起斯文。

73

追拟玄真子渔歌 其二

追拟玄真子渔歌 其二,宋代,赵处澹,

雨晴山色静堆蓝,桥外人家分两三。缘岸北,远溪南,片片闲云趁落帆。

9

晚登威武军鼓角楼

晚登威武军鼓角楼,宋代,程师孟,

百尺谯门戍万兵,黄昏初动画龙声。

铜钲犹是闽王点,银秤才悬汉守更。

四面僧夸金作界,半年人看玉为城。

官程稍近千余里,不到侬家向此行。

31

圆山谣

圆山谣,宋代,郭祥正,

庙食圆山忘岁年,自言耽酒未能还。身披羽衣手提药,时时混迹来人间。

七言四句又奇绝,固非俗士能追攀。蓬莱却在漳水上,鳌头突起沧波环。

长萝秀木锁春色,石泉自泻秋声潺。伊予来漳四十日,始造秘殿瞻威颜。

归鞍未解疾遽作,寒气束缚形骸跧。夜梦青衣捧玉盘,琉璃十颗传灵丹。

欣然投齿咀三四,若饮沆瀣生修翰。精神顿觉枕上醒,五鼓未送蟾光残。

明朝视事若平昔,僚吏争贺询其端。真仙垂祐必终始,凡骨岂易当珍丸。

便思勇决谢尘网,往跨皓鹤参翔鸾。吟诗卖药同至乐,安用包羞拘一官。

58

又泛西溪诗十首 其三

作者:刘跂(宋代)

又泛西溪诗十首 其三,宋代,刘跂,

春水微生放鹢初,和风习习日舒舒。洲前且为停轻楫,待摘蒌蒿煮白鱼。

56

用光弟携儿送至南定

用光弟携儿送至南定,宋代,程公许,

亲友远追送,后先还故乡。殷勤仲光父,嫪恋及江阳。

执手哽无语,修名那易量。归来训子侄,椿桂会联芳。

9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