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
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我钟爱汝玉山上的草堂,它宁静无声,
在这凉爽的秋高气爽中显得特别新鲜。
有时会自发响起钟磬的声音,
夕阳下还能看见归来的渔夫和樵夫。
在白鸦谷口剥去栗子的壳,
在青泥坊底煮饭的时候炖上芹菜。
为何西庄王却不再前来赐官,
草堂的柴门空闭,锁住了松筠的踪影。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察,以及他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新的秋日景象,他钟爱的汝玉山草堂,因为草堂所在之地的宁静,使得草堂本身也显得宁静,宛如一处幽静的世外桃源。这种草木和人事的和谐、相得益彰,使得草堂在秋日的光景中显得愈发宝贵。
诗中\"钟磬响\"和\"渔樵人\"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日落时分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而渔樵人的出现则让人联想到人事的无常。
\"盘剥白鸦谷口栗\"和\"饭煮青泥坊底芹\"描绘了平凡的农村生活,但在这些琐事中却透露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珍视。\"柴门空闭锁松筠\"则传达出一种失望和寂寞,诗人不再等待曾经的宾客光临,柴门空闭,象征着草堂的荣景已经不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人事变迁、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逝去荣景的怀念之情,具有浓郁的哲理和情感深度。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瑶台聚八仙·洋绣毬花,清代,黄之隽,
莫比花看,枝叶里、分明细蹙冰纨。挤来挨去,有意辏做团圞。
粉脸轻匀妆镜内,肉红渐抹口脂间。两三番。借霞染雪,微换芳颜。
怜渠风帆浪舶,惯傍珠倚玉,渡海波寒。梦隔家乡,来伴数曲栏干。
蛾眉虽悔淡扫,又羞学葵榴太晕丹。无人采,怕露深难滚,懒上钗幡。
【双调】蟾宫曲 赠楚云,元代,吕济民,
寄襄王雁字安排,出岫无心,蔽月多才。目极潇湘,家迷秦岭,梦到天台。
浮碧汉阴睛体态,逐西风聚散情怀,卷又还开,去又还来。雨罢巫山,飞下阳台。赠玉香
可人儿暖玉生香,弄玉团香,惜玉怜香。画蛾眉玉鉴遗香,伴才郎玉枕留香,
捧酒卮玉容喷香,摘花枝玉指偷香。问玉何香,料玉多香。见玉思香,买玉寻香。
工侍国史奉御香祷雪上竺前一夕雪瑞已应道间志喜成诗以示敬借韵同赋,宋代,程公许,
庚子岁维夏,亢阳一何骄。侵寻徂暑迫,恻怛圣虑焦。
祈祷喧三农,雩祀奔百僚。商飙忽以厉,老魃意愈嚣。
万井沸汤釜,四野烜赤熛。俄闻罪己诏,还下中兴朝。
宝香款太一,嘉荐羞庙祧。移跸给孤园,熏心梵音潮。
芝盖屏不御,鸾扇亦罢摇。还宫惨玉色,转烛翻天瓢。
小臣忝侍祠,囊封叩层霄。帝念亦劳止,暵灾殊未消。
良月始沾洽,封畿转萧条。白瑞弥渴望,冱阴那易料。
测景展绣纹,飞霜困青要。麦芒郁不吐,蔬甲半已凋。
足蹶丛祠趋,洁蠲沉水烧。忱念交肸蚃,同云散琼瑶。
夜窗讶明皎,晓槛俄纷飘。天意竟作悭,瞬息倏已消。
冬瘟幸稍压,蝗蛰故自饶。东皇趣命驾,北斗将旋杓。
更须絮乱拨,间作珠碎跳。傥幸尺许积,庶几食可邀。
民脉馀几何,邦储况复枵。但知骨髓沥,遑恤膏火焦。
老我杂班缀,素丝飒飘萧。强令典纶綍,拙不工琢雕。
炯兹方寸丹,敢以后福徼。世味本枯淡,癙思剧蒸敲。
洒血书绿章,飞神羾清飂。玉食自不甘,黄竹宁复谣。
扶持倚梁栋,咨询及刍荛。正途会四辟,贤旌欲旁招。
上帝如悔祸,盗贼非难枭。敛尽战锋惨,重使农亩劭。
玉烛调气机,黼扆宽旰宵。量才愧拥肿,赋分甘渔樵。
经纶有管乐,议论付董鼌。故山归去来,岁晚乐逍遥。
曝背茅檐日,击壤歌帝尧。
晨起梳头发白且稀有感,宋代,程俱,
余发已种种,我怀亦依依。风林无安巢,寒日无馀辉。
束发随官牒,前言服良规。岂惟会计当,自诡牛羊肥。
妄献北阙书,野芹安足希。一挂邪士籍,徒嗟寸诚微。
惓惓畎亩志,正作祸患机。羁危不如人,行行向知非。
世变不可料,胡尘暗王畿。真人起白水,帝命式九围。
误沐宣室召,白头侍经帏。谁言萤爝光,敢近白日晖。
谁言草木萌,敢试雷霆威。野马立仗下,轩昂妄鸣嘶。
弃之老牛皂,无复瞻龙墀。天公了无私,与夺适所宜。
时方急功名,选愞安所施。士方贵才辨,安用钝讷为。
常人与善士,何异于愚痴。譬之救焚溺,佩玉行逶迤。
弃捐乃其理,刺天看群飞。幸非高明室,百鬼浪见窥。
自从伏嵁岩,风淫得偏扉。有足不得行,有手不得持。
每思林野娱,济胜忧无期。堆豗不得往,如骥絷且鞿。
如盲不忘视,如寒不忘衣。如痿不忘起,如羁不忘归。
但愿老穷健,长甘北山薇。岂复理须鬓,峨冠待晨曦。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