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
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沧波老树性所爱,
浦上童童一青盖。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
草堂自此无颜色。
倚着江边的楠树,在草堂前,
故老相传已有二百年。
为了树木的生长,我不惜抛弃高宅,
五月的景象宛如听到了寒蝉的声音。
东南飘起了狂风,地动山摇,
江水泛滥,石头像奔跑一样,
流云气息。雷雨纷至沓来,
树干断裂了泉源,这怎是天意?
沧海中波浪起伏,老树爱护着这片土地,
在浦上,孩童们用一座绿色的小盖子遮荫。
游客们频频留连,担心雪霜的到来,
过路的行人只是听听竽笛声。
虎豹倒地,龙象倾覆,只有丛林和林泽,
眼泪痕迹和血点伴随着我的心情。
我有了新的诗句,可无处吟唱,
草堂也因此失去了它的颜色。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棵楠树在风雨中倒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震撼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楠树被赋予了人的性情,它在江边长大,经历了两百年的岁月,成为一棵故老的树。然而,风雨来袭,树根断裂,泉源枯竭,树被拔起,令作者悲叹不已。
诗中的楠树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命运。它的倒下象征着强大而无情的风雨摧毁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人类面临自然破坏时的无力和无奈。
诗词呈现了一种凄美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诗中出现的寒蝉、东南风、江水、流云、雷雨等形象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无穷力量,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与此同时,诗词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破坏和岁月流转的忧伤和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描写细腻,给人一种深情厚意的感觉,展现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和艺术才华。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关怀,还反映了尊重自然、珍惜自然的人文情怀。同时,诗词也借助于楠树的形象,暗喻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洪武甲子中秋夜祀风雷山川前此积雨是夜晴霁喜而赋诗以志云,唐代,王翰,
连日霪霖此夜乾,满天星月照虚坛。灵风微动飘钟磬,清露斜飞湿佩冠。
祈报有常群物阜,幽明无间寸心丹。山林野客知何幸,亦入鸳行列后班。
题韩干画马,元代,虞集,
韩生观马十二闲,时写一二传人间。坡翁尝来伯时宅,见此遗迹开衰颜。
前行如云尘不动,后者追风绝飞鞚。昔人能事已可能,始觉赏识非虚讽。
昔观秘府韩绝少,得见龙眠已惊倒。使人读诗如见画,人中岂复生坡老。
五云之中天上奇,代产名驹天子骑。神明尚令后古见,莫叹韩生非画师。
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祥祭触绪摧裂偶得古诗三章呈叔逢兄并似彦威侄 其二,宋代,程公许,
母慈不逮养,翁健长相依。重关一回首,及瓜时当归。
平安墨未乾,讳问心有疑。茧足跛菅屦,高堂空穗帏。
罔象不可索,流光倏如驰。五鼎嗟奚及,一生风树悲。
元鞑攻日本败北歌,宋代,郑思肖,
东方九夷倭一尔,海水截界自区宇。地形广长数千里,风俗好佛颇富庶。
土产甚夥并产马,舶来中国通商旅。徐福庙前秦月寒,犹怨旧时嬴政苦。
厥今犬羊贪犹炽,瞠目东望心如虎。驱兵驾海气吞空,势力虽强天弗与。
鬼吹黑潮播海翻,雹大于拳密于雨。七千巨舰百万兵,老龙怒取归水府。
犬羊发怒与天敌,又谋竭力必于取。已刳江南民髓乾,又行并户抽丁语。
凶燄烧眼口竟哑,志士闷闷病如蛊。虽传漳州气燄盛,又闻襄阳已大举。
割据固足稍伸气,律以大义竟何补。纵遇圣明过尧舜,毕竟不是亲父母。
千语万语只一语,还我大宋旧疆土。曾梦苏武开笑口,云牧羝羊今尽乳。
仗节还汉欣欣然,须发尽白心如故。一念精烈无不通,天地为宾我为主。
高悬白眼混沌前,那肯以命落尘土。翻身鼓掌一笑时,万古万古万万古。
感事,明代,卢龙云,
孤直凭谁主,群谋任所先。孔方交已定,毛颖意难宣。
使气人争靡,低眉孰肯怜。眼看夷作蹠,心讶鸷为鸾。
态变雌黄外,权操魍魉前。共趋如赴壑,吾意但防川。
天道应无改,人心未尽偏。止求捐疾苦,期以副班联。
敢羡为机巧,空令知凿圆。直从知罪我,终不负重玄。
桃花坞分赋二首 其一 赋得盘中桃花,明代,卢龙云,
三月绯桃处处新,盘中别有一枝春。看同野外差嫌远,移傍樽前倍可亲。
色映酡颜添酒态,芳联绮句狎花神。勿言生意培来浅,雨露天家亦自均。
早还乡行,明代,周是修,
长安城南官道傍,行人车马何彭彭。行人意气何轩昂,雕鞍绣毂摇琳琅。
锦袍玉带生辉光,健奴咆哮如虎狼。报酬贾勇百不当,短鎗长剑誇凶强。
疾贤不学鲁臧仓,持槌肯随汉张良。美妾娉婷双凤凰,绮罗珠翠娇殊妆。
春风列座宴华堂,吴歌楚舞劝清觞。雪肤花貌断人肠,结交豪侠轻侯王。
忽忽四海英声扬,天子召见入长杨。敕以紫绶悬金章,与朕连兵平北方。
北方万里天茫茫,严冬十月皆雪霜。鸷鸟不飞马傍徨,承恩受服心惶惶。
驱车三日抵渔阳,渔阳鼙鼓振大荒。分营遣将兵符藏,玉关祈连尚我疆。
黑山青海劳堤防,夜随烽火赴沙场。转战沙场夜未央,彗星当夕收精芒。
匈奴杀戮犬与羊,血流漂杵尸成冈。传道单于先买降,幕南塞北就平襄。
献凯归来朝建章,建章春雨花煌煌。宠恩慰劳不可当,功与韩彭相颉颃。
名同卫霍参翱翔,出入谋谟资庙廊。天下之人谁敢望,只今老大鬓欲苍。
故山海角路遥长,便辞明主趣归装。直指衡岳逾潇湘,公卿礼饯塞河梁。
箫鼓哀吟心思伤,但觉双轮起锵锵。是时九月天气凉,西风拂拂吹衣裳。
鸿雁南飞亦悽怆,我不如之为稻粱。誓寻三径隐幽庄,竹篱茅屋依山墙。
环堵树之干树桑,子孙世计斯为臧。秋露漙漙时菊芳,黄鸡肥来新酒香。
醉歌一曲临沧浪,向之富贵今已忘。岂知万国如虞唐,功成不退终致殃。
丈夫有志固莫量,用能与世扫秕糠。万钟之禄那保常,不如谢官早还乡。
恭题文皇四骏图四首 其二 枣骝,明代,张居正,
紫骝马,金络月。朝刷燕,晡秣越。俶傥精权奇,超骧走灭没。
当年万马尽腾空,就中紫骝尤最雄。战罢不知身着箭,飞来祇觉足生风。
北风猎猎吹原野,长河水澌血流赭。谁言百万倒戈中,犹有弯弧射钩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