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弃置今何道,
如今的离别怎么办,
当时且自亲。
当下只能自己亲口告别。
还将旧来意,
仍要表达以前相知的情意,
怜取眼前人。
眷恋眼前的人。
是将过去和现实进行对比,表达了爱别离的痛苦和不舍之情。诗人明白当时的感情已经无法挽回,只能勇敢面对现实,但仍然怀念过去的美好。
整首诗充满着离别之情,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爱情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即将分离的眷念。
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崔莺莺其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她对情感的真切描绘,以及对离别的深思熟虑。《告绝诗》正是她情感的真实写照,让读者通过诗词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告绝诗》是唐代女诗人崔莺莺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在两情相悦的过去和即将分离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心情。
弃置今何道,
如今的离别怎么办,
当时且自亲。
当下只能自己亲口告别。
还将旧来意,
仍要表达以前相知的情意,
怜取眼前人。
眷恋眼前的人。
是将过去和现实进行对比,表达了爱别离的痛苦和不舍之情。诗人明白当时的感情已经无法挽回,只能勇敢面对现实,但仍然怀念过去的美好。
整首诗充满着离别之情,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爱情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即将分离的眷念。
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崔莺莺其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她对情感的真切描绘,以及对离别的深思熟虑。《告绝诗》正是她情感的真实写照,让读者通过诗词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崔莺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生于河北博陵,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莺莺传》描写的是张生对崔氏始乱终弃的故事,文章的最后说“崔氏小名莺莺”,元稹的《莺莺传》为后代西厢故事之祖,金代董解元在《莺莺传》基础上作《西厢记诸宫调》,把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事改编成张崔二人自由恋爱的故事,元代王实甫又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作杂剧《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词优美,人物形象塑造生动,遂使西厢故事广为流传,作为主角的崔莺莺也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八声甘州 写红梅寄钱默存教授,近现代,龙榆生,
看一枝、春色逐人来,双脸晕潮妆。对遥山斜睇,修篁倦倚,照影寒塘。
曾是霜侵雪压,岁月去堂堂。留得芳心在,省识东皇。
撩拨何郎诗兴,便胡沙扫尽,难近昭阳。甚才通一顾,赢得几回肠。
是冰肌、何曾点污,记那回、憔悴损容光。横斜影,映簪花格,淡月昏黄。
送夏公瑾还吴,明代,刘溥,
愁结望冰消,冰消愁转结。
不见乡人来,翻与乡人别。
叵耐东风又弄寒,杨柳长条乱吹折。
一壶旋买金台春,难洗行人衣上尘。
粮车刍载拥官道,歧路复歧愁杀人。
念昔君官考功部,仙才不负亲题柱。
谁知造物如小儿,疋马云中枉高步。
去年上皇北狩回,诏书复用贾生才。
身轻已得释重负,遥指庭闱归去来。
归去来,不可留。
腰间宝带悬吴钩,故园山水今复游。
竹舆青舫诗酒俦,请君莫忘皇恩优。
边城米贵人不饱,征戍未知何日休。
梦中登翠微山得句,清代,罗有高,
坭径绝猿引,欹峰倚天赤。中有辟世人,邻聚谈古易。
春晴放鸡豚,烂漫桃花碛。雪意玉寒松,奡峭穿壁立。
以此阅世运,蒙萝深寂历。夜静闻古琴,起步月浩白。
漭哉化城游,酣嬉醉空碧。下界啼秋虫,俯仰一太息。
【越调】小桃红 ○题情 ,元代,王元和,
○题情
暗思金屋配合春娇,是那一点花星照也。向这欢娱中深埋了祸根苗,我一从
见了那个妖娆,他便和咱燕莺期,凤鸾交,鸳鸯侣,只引的蜂蝶儿闹也。恨不的
折损柔条,谁承望五陵人,可早先能够了小蛮腰。
【下山虎】向这芙蓉锦帐配合春娇,说不尽忄乞僧处有万般小巧。割舍了叶
损枝残,蕊开瓣凋,早一树烟华春事了。是咱思算少,又被傍人一觅里搅。猛可
里祆神庙顿然火烧,险把蓝桥水淹倒。
【山麻秸】计痛喋低低道,你休得为我愁烦,因我煎熬。多娇,犹兀自恐咱
憔悴潘安容貌。越着我气冲牛斗,恨填沧海,怒锁霞霄。
【恨薄情】为恩情,伤怀抱。追游宴赏情分少,朱颜镜里添老。书斋静悄,
不敢展文公家教。但只是磨香翰,挽兔毫,才下笔了便写出风情,翰林旧稿。
【四般宜】织锦字,寄英豪。焚金鼎,谢青霄。端详了云翰墨,越着我恨难
熬。全不写云期雨约,但只诉玉减香消。他道我风流性如竹摇,忄乞登的在咱心
上,默地拴牢。
【怨东君】他那里红妆残顿忘了楚娇,咱这里青衫湿渐成沈腰。他那里两泪
鲛绡,咱这里行里坐里五魂缥缈。耽烦受恼,是咱离多会少。莫不是普天下相
思病,我共他占了?
【江头送别】腌赞闷腌赞闷甚时断绝?恹煎病恹煎、病甚日医疗、又不
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余音】眠思梦想如花貌,这愁烦谁人知道,守着这一盏残灯昏沉沉坐到晓。
戚都督加太子太保奉贺短章,明代,王世贞,
天朝列障大论功,两绶新兼将相雄。祗道元戎临紫塞,还闻太保领青宫。
轻裘绣领初盘鹤,软毂轺车旧露熊。唯有貂蝉余事在,可能无属锐头公。
园葵诗二首 其一,魏晋,陆机,
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晞。
零露垂鲜泽,朗月耀其辉。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曾云无温夜,严霜有凝威。幸蒙高墉德,玄景荫素蕤。
丰条并春盛,落叶后秋衰。庆彼晚凋福,忘此孤生悲。
离合诗,南北朝,刘骏,
霏云起兮泛滥。雨霭昏而不消。意气悄以无乐。音尘寂而莫交。
守边境以临敌。寸心厉于戎昭。阁盈图记。门满宾僚。
仲秋始戒。中园初凋。池育秋莲。水灭寒漂。旨归涂以易感。日月逝而难要。
分中心而谁寄。人怀念而必谣。
集自郡城归溪山翁寄诗并和申字韵垂教依韵再呈殊愧迟拙 其二,元代,虞集,
待客花阴午过申,茶香榆火一时新。千竿嫩绿摇轻暑,数萼馀红坠晚春。
坐忆云林行道迹,梦游仙岛意生身。连根分种如冰雪,来向清池对玉真。
辛亥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 其一,宋代,韩琦,
都人殚出集河湄,犹记从初放水时。三五已过修禊宴,浃旬行作送春诗。
微波溅袜仙浮棹,曲岸当垆柳映旗。自笑遨头衰复病,也同欢俗恣追随。
闻仲嘉叔问继以职事行县道游茶山及诸胜境作寄一首,宋代,程俱,
春风入山骨,毛甲亦已舒。晨熹被春山,草木清而姝。
况乃顾渚源,云关护灵区。阴崖气亦暖,瑞草先春敷。
金沙出清泉,甘冽滋芳腴。依依杨柳村,渺渺桑苧居。
前瞻大小寒,窈窕穷崎岖。飞流吐明月,转壑千雷车。
参天亡陈桧,霜黛郁不枯。当时临春地,变灭成榛芜。
安知岁寒质,千载独不渝。大中乾元字,入木蛟鸾俱。
薰风想佳句,奇踪典刑馀。独往三住翁,至今有遗墟。
真游岂易遇,庶或闻沉榆。饱闻东吴胜,欲往世累拘。
二子独幽讨,仙舟继篮舆。林间伯劳飞,茶篚春事初。
尚有北枝秀,明空雪千株。幽香发清夜,肝胆生冰壶。
王事既料理,清游亦忘劬。遥知山水间,快若纵壑鱼。
今我方禄隐,居然卧蜗庐。画墁固无役,反如著辕驹。
亦拟浮扁舟,乘春经五湖。收帆白蘋下,令子见潜夫。
送吕秘书中归清凉二首 其二,宋代,萧立之,
苍玉亭边借屋居,春风忽许赋归欤。邻翁争挈葫芦酒,息女催擎箬笼书。
百世不磨公论在,一城相语笑颜舒。兹行奇绝君恩重,压落梅花照笋舆。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