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50

诗文译文

你问我我山中有什么。

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

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诗文注释

(1)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2)怡悦:取悦;喜悦。

诗文简析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麼;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陶宏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他诗经

【中吕】粉蝶儿 骄马金鞭,

【中吕】粉蝶儿 骄马金鞭,,元代,兰楚芳,

骄马金鞭,自悠悠未尝心倦,正闲寻陌上花钿。过章台,临洛浦,与可憎相

见。他恰正芳年,误沉埋舞裙歌扇。

【醉春风】螺髻绀云偏,蛾眉新月偃。樽前席上意相投,无半星儿显,显。

姿色儿娇羞,语音儿轻俊,小名儿伶便。

【迎仙客】诗酒坛,绮罗筵,他举瑶觞笑将红袖卷。不由咱不留情,刚推的

个酒量浅。似这般娇凤雏鸾,争奈教不锁黄金殿。

【石榴花】知他是怎生来天对付好姻缘,昼同坐夜同眠。桃腮携素手并香

肩,撒地腼腆。我索痛惜轻怜,常则是比翼鸟连理枝双飞燕,蜜和酥分外相偏。

一扎脚住定无移转,他兜的拴意马我索锁心猿。

【斗鹌鹑】他爱我那表正容端,我爱他那香娇玉软。你看他那云髻金钗,英

花翠钿,罗袜凌波底样儿浅,正少年。俺是那前世姻缘,非是今生偶然。

【上小楼】他纯一味温柔软善,无半点轻狂寒贱。常则是眼儿盼盼,脚儿尖

尖,越着他那意儿悬悬。若是天可怜,得两全,成合姻眷,尽今生称了心愿。

【幺】写情怀诗押便,闲嬉酬谭答禅。常记得那锦字机头,金缕声中,玉镜

台前。日暖风和,柳媚花浓,深沉庭院,看时节小红楼当家儿欢宴。

【满庭芳】初来时争着与他锦缠,则为他那歌讴宛转,舞态翩跹。怜香心等

闲间难窑变,着我怎不垂涎。你看他那稳稳重重那些儿体面,你看他那安安详详

罪愆。似一个谪降下的玉天仙。

【耍孩儿】浮花浪蕊我也多曾见,不似这风流的业冤。似别人冷定热牙疼,

从今后烧好香祷告青天。则愿的有实诚口吐芝兰气,无亏缺心同碧月圆。我觑他

似那张丽华潘妃面,虽不得朝朝玉树,也能够步步金莲。

【一煞】得成合好味况,乍离别怎过遣。有一日那扁舟水顺帆如箭,我则索

盼长途日穷剩水残云外,你则索宿旅店肠断孤云落照边。我这般厮敬重偏心愿,

只除是无添和知音的子弟,能主张敬思的官员。

【二煞】有一日泪汪汪把我扶上马,哭啼啼懒下船。我不学儒业你也休习针

线,我便有那孙思邈千金方也医不可相思病,你便有那女娲氏五彩石也补不完离

恨天。彻上下思量遍,你似一个有实诚的离魂倩女,我似那数归期泣血的啼鹃。

【三煞】到别州城不问二三,那谎勤儿敢有万千。那厮每饿肚皮干牛粪无分

晓胡来缠,你也则索一杯闷酒樽前过,两叶愁眉时下展。称不的平生愿,你纵然

有那千般巧计,也则索权结姻缘。

【尾声】你若是不忘了旧日情,常思着往日的言。你不忘旧情鱼雁因风便,

你是必休辞惮江乡路儿远。

4

暮春 其三

作者:周文(宋代)

暮春 其三,宋代,周文,

坐起愁如织,空斋但寂寥。不关风雨妒,春色为谁凋。

69

挽徐母施氏

作者:王褒(明代)

挽徐母施氏,明代,王褒,

极目乌程路,高堂旅榇归。音容芳树远,心绪片云飞。

别泪茅生馔,荒尘莱子衣。青山佳兆在,寂寞掩春晖。

45

河铭

作者:李尤(两汉)

河铭,两汉,李尤,

洋洋河水,赴宗于海。经自中州,龙图所在。昔周诸侯,会于孟津。

鱼入王舟,乃往尅殷。大汉承绪,怀附遐邻。邦事来济,各贡厥珍。

16

愁倚阑令 其一

愁倚阑令 其一,宋代,晏几道,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88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陈琳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陈琳,南北朝,谢灵运,

袁本初书记之士,故述丧乱事多。

皇汉逢屯邅,天下遭氛慝。

董氏沦关西,袁家拥河北。

单民易周章,窘身就羁勒。

岂意事乖己,永怀恋故国。

相公实勤王,信能定蝥贼。

复覩东都辉,重见汉朝则。

余生幸已多,矧乃值明德。

爱客不告疲,饮燕遗景刻。

夜听极星阑,朝游穷曛黑。

哀哇动梁埃,急觞荡幽默。

且尽一日娱,莫知古来惑。

85

华清宫三首 其二

作者:崔橹(唐代)

华清宫三首 其二,唐代,崔橹,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5

唐乐府十首 其三 吊西人

作者:刘驾(唐代)

唐乐府十首 其三 吊西人,唐代,刘驾,

河湟父老地,尽知归明主。将军入空城,城下吊黄土。

所愿边人耕,岁岁生禾黍。

71

送西台治书仇公哲

作者:虞集(元代)

送西台治书仇公哲,元代,虞集,

陕郊得时雨,生意始来复。存者事稼穑,还者葺墙屋。

安知凋瘵馀,政可致新福。辟除正广术,区井表深渎。

均齐定恒志,忠厚保敦笃。岂无忧世士,受仕在刍牧。

为义苦多违,好名常不足。治书肃将指,善类庶有勖。

77

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 其一

作者:韩琦(宋代)

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 其一,宋代,韩琦,

寒食初过始及旬,魏都偏重此佳辰。倾城尽作河生日,匝岸皆如蜡祭人。

几舰神仙疑骇俗,一川笳鼓任同民。东皇似助熙台乐,并与千门万户春。

56

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

作者:高翥(宋代)

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宋代,高翥,

浮利浮名挽不来,故山归去恰春回。

马兰旋摘和菘煮。枸杞新生傍菊栽。

庭树夜留山鸟宿,洞门早为野支开。

明年我亦天台寺,相伴芒鞋蹋古苔。

74

寄张献臣

作者:刘敞(宋代)

寄张献臣,宋代,刘敞,

缔交从若水,百里绝相过。平日相离索,期年见揣摩。

从容席上客,清绝郢中歌。拟属阳春和,伊予独在薖。

62

作者:龙辅(宋代)

镜,宋代,龙辅,

徐淑古铜镜,背多青绿花。

收藏敢轻慢,曾得照秦嘉。

53

作者:苏洵(宋代)

香,宋代,苏洵,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筋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46

车驾还汴

作者:赵鼎(宋代)

车驾还汴,宋代,赵鼎,

孝感天心格,忧勤国步艰。贾生休赋鵩,贡禹欲弹冠。

白发他乡客,清尊此夕欢。如闻京兆尹,拜表请回銮。

72

句 其四

作者:洪朋(宋代)

句 其四,宋代,洪朋,

蒲根水满雁初下,梅径香寒蝶不知。

31

郊祀乐章·皇帝入小次宫架奏黄钟宫仪安之曲

郊祀乐章·皇帝入小次宫架奏黄钟宫仪安之曲,宋代,崔敦诗,

匏尊既举,苏席未移。

有德斯顾,靡神不娭。

物情肃穆,天宇清夷。

宅中受命,永复邦基。

5

桧瀑

作者:毛珝(宋代)

桧瀑,宋代,毛珝,

娲皇失补天南角,一道银河落君屋。又疑元气自周流,不然泻尽谁能续。

瀑边老桧尤可人,髯疏骨瘦皮鳞皴。崩崖欲压全不惧,夜半潜蛟暗来去。

10

凫山庙

作者:李宏(宋代)

凫山庙,宋代,李宏,

凫山高与苍旻训示,根盘八里雄坤维。油然出云为风雨,泽周一境无凶饥。

重楼复殿据山腹,蜿蜒攫护神□□。威灵如在骇闻听,至今父老能言之。

断碑刓缺尚可读,湮埋岁久人无知。高高一峰独秀出,上有蝉蜕真仙居。

似闻尝任石埭尹,化流德洽真民师。持竿戏投白龙饵,隐雾深韬玄豹姿。

手披蕊笈校丹篆,足蹑飞升腾紫微。相逢邂逅一笑粲,真将莫逆论心期。

从兹来往因无间,遗踪所至犹可推。弦歌标乡里犹在,望仙纪地名独垂。

栖真发寄伟曾税驾,绝顶尚留丹灶基。近邻眢井数盈九,石甃坚深端可窥。

神既庙食还旧隐,仙亦偶坐应祷祈。合堂荐享异肴蔌,乞灵修敬倾里闾。

政和天子谨祠祭,郡县有请咸勿违。一朝飞章达旒扆,往往一夜曾躬披。

俞音载锡降芝简,庞贲徽名昭典彝。神兮仙兮服君赐,福庇斯民无已时。

仙将出游神速往,霓旌绛节相追随。神既来归仙至止,衮衣羽帔瞻光仪。

繄予顶谒亦云屡,淋漓醉墨聊一挥。词虽芜颣事摭实,庶几传信祛群疑。

62

和韩履善韵

作者:袁甫(宋代)

和韩履善韵,宋代,袁甫,

雨雪霏霏,青山华巅。

能令山老,曷不老泉。

雪高高山,雪深深渊。

山自寂寂,泉自涓涓。

我爱嶙峋,亦爱漪涟。

雪兮入水,我观其澜。

雪也在山,我取而餐。

入水不见,依旧灵源。

在山见雪,不见苍然。

苍然虽改,岿然则存。

见与不见,神光浑全。

悟此雪词,龟龙参前。

一止一流,谁合谁分。

忘言为赘,言本无言。

7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