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铜雀晚,摇落墓田通。云惨当歌日,松吟欲舞风。
人疏瑶席冷,曲罢穗帷空。可惜年将泪,俱尽望陵中。
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字见赜。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黎城至潞城作,清代,申颋,
昨夜山风急,吹叶惊客馆。晨起闻雨声,未觉妨游览。
荷笠出孤村,行行雨渐缓。山峰与云峰,出没浑不辨。
夙爱岩谷奇,今喜道路坦。高吟兴悠然,委辔任山蹇。
原野遍氤氲,旭日遥峰展。空濛隔疏雨,众壑殊晦显。
山鸟高下鸣,倏见晴光满。雨气蒸为霞,赤焰横绝巘。
恨无良友俱,妙赏谁余道。
赠房师新兴杨大尹考绩北上,明代,黄士俊,
仙鸾千仞览丰仪,直上高梧傍玉池。响合萧韶赓大雅,色分霞彩吐奇丝。
三山宫阙天常近,一代文章世所师。画省即看青锁擢,金茎偏注露华滋。
【正宫】端正好 俺便似画图,元代,邓玉宾,
俺便似画图中,帏屏上,云游遍林影湖光。闲中气味三千丈,抵多少归去来
的陶元亮。
【滚绣球】想这皇帝王,至秦始皇,霸图相尚。前后两汉兴亡,魏许昌,晋
建康,六朝隋炀,闹纷纷五代残唐。看这名标青史人千古,只是睡足黄粱梦一场,
兀的回首斜阳。
【倘秀才】将着两裹儿三神二黄,几卷儿丹经药方,草履藤冠布懒长。棕毛
扇,鹿皮囊,拖一条落藜拄杖。
【呆骨朵】常随着莺儿燕子闲游荡,春风柳絮颠狂。问甚木碗椰瓢,村醪桂
香。乘兴随缘化,好酒无深巷。醉归天地窄,高歌不问腔。
【伴读书】谁羡他登金马上玉堂,碧油幕莲花帐。白鹿坡前元戎将,五更鼓
角声悲壮。比及到凌烟阁上功臣像,经了些阔剑长枪。
【笑和尚】不如俺悠、悠、悠,一溪云竹笋香,厌、厌、厌,三月火桃花浪,
纷、纷、纷,千顷雪松花放。拾、拾、拾,瑶草芳,采、采、采,灵芝旺,来、
来、来,长生药都无恙。
【叨叨令】更有这风鬟雾鬓毛女飘飘样,春花秋草獐鹿呆呆痴痴相。青
天白日藤葛笼笼葱葱障,朝云暮雨山水崎崎岖岖当。好乐陶陶也么哥,笑欣欣也
么哥,兀的是俺信白田茅舍境界里的优优游游况。
【朝元七煞】养的这西山白虎精神爽,东海青龙不可当。一气初生,两爻复
后。四象相关,三姓中央。西南月偃,一笑是吾乡。
【二】甲庚会处真无妄,戊巳门开迸电光。金鼎烹铅,玉炉抽汞,媒合是黄
婆。匹配在丹房。向那朝元路上,巡甲子玩阴阳。
【三】稳乘着三更月底鸾声往,高驭着万里风头鹤背霜。五岳十洲,洞天福
地。方丈蓬莱,箫鼓笙簧。动着俺这仙人家的乐音,朝玉阙拜虚皇。
【四】兀的天门日射黄金榜,紫府烟笼白玉墙。有五凤朱楼,九龙丹陛。玉
磬金钟,鼓奏鸡唱。天一和太一,分七政布魁罡。
【五】静鞭三下如雷响,阶下时直报日光。左有青龙,右分白虎。后委玄冥,
朱雀在南方,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
【六】三十六天贤圣分着君长,二十八宿星辰列着队仗。更有七十二座诸天,
二十四位官福。五岳灵祗,四海龙王。天蓬黑煞,持斧铖镇在阶傍。
【七】旌幢旗帜金仪仗,剑戟冠缨玉佩。却更日暖风微,云舒霞散。玉女
金童,侍立成双。珠帘半卷,通明殿幌金光。
【收尾】九天帝敕从中降,云冕齐低玉简长。铭心听,敢窥仰。转诏罢,复
两相。有刑罚,有恩赏。承天符,散四方。与仙班,怎比量?戴金冠,衣鹤氅。
宴佳宾,饮玉浆。造化论,劫运讲。归来时袖满天香,又把这西王母蟠桃会上访。
【越调】小桃红 当时罗帕写,元代,周文质,
当时罗帕写宫商,曾寄风流况。今日樽前且休唱,断人肠,有花有酒应难忘。香消夜凉,月明枕上,不信不思量。
彩笺滴满泪珠儿,心坎如刀刺。明月清风两独自,暗嗟咨,愁怀写出龙蛇字。吴姬见时,知咱心事,不信不相思。
咏桃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刘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妆梳。
群芳争艳斗开时,公子王孙至。邀我名园赏春思,探花枝,任君各自簪红紫。诸公肯许,老夫头上,插朵粉团儿。
偏嫌桃杏染胭脂,我爱丁香口。恨杀蔷薇有多刺,怨垂丝,梨花带雨伤春思。海棠过了,茶蘼开遍,都不似粉团儿。
次韵董禹川饷墨,宋代,汪藻,
徂徕老松蔽百牛,输膏败乳来中州。
何人夜半捣寒碧,用心独与神明俦。范成秋天翔紫凤,裁作古虚悬苍球。
匹夫被褐知者少,江都老相千金收。养之怀袖作叹息,平生长物胡为留。
分张好事亦及我,摩挲未语心先谋。明光起草正须子,一挥坐遣千人休。
嗟予老矣安用此,谁能细字书蝇头。
送太守傅尚书易镇当涂二十韵,宋代,徐玑,
帝业江淮长,丕承七十年。
太平南北共,内禅子孙傅。
弓矢深橐橐,桑麻郁垅阡。
江河春混混,雨露夜涓涓。
治久情多从,才卑气或偏。
穹苍宜予弼,渊默正思贤。
四世忠动积,三朝节概全。
威仪新禹服,光彩旧星躔。
本以文为治,尤知政有權。
粟红初穰穰,榆散亦翩翩。
国似傅东鲁,名能躐颍川。
殊恩方锡马,盛美又临轩。
易镇旌旗远,趋朝剑履便。
想知环去旆,咸似渴思泉。
典诰黄麻出,衣冠紫禁聊。
安危看去就,扶掖赖精专。
江岸梅花小,山城桂影圆。
歌思惟两地,动化及无边。
相复中兴旧,书重说命篇。
元动列表史,焜燿祖宗前。
寄题子与使君薜荔园 其二,明代,李攀龙,
老蔓成帷网四邻,纷纷落蕊霅溪滨。婵媛初服能无客,窈窕空山若有人。
杨柳摧残彭泽隐,桃花俗杀武陵春。独怜远道难为理,欲采何由寄所亲。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