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境烟霞表,薇垣紫翠间。览穷南楚胜,爱杀北窗閒。
乱石长鸣水,低墙不碍山。休官堪吏隐,地与庙堂关。
浙江山阴人,字之纲。天顺八年进士。拜监察御史,巡按陕西,于边防事多所建言。官至云南布政使。有《三湘集》、《崧荫蛙吹》。
【双调】水仙操并引,元代,刘时中,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崧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湖山堂下闹竿儿,烂熳韶华三月时,朝来风雨催春事。把莺花撺断死,映苏堤红绿参差。浅绛雪缄桃萼,嫩黄金搓柳丝,风流煞斗草的西施。虾须帘卷水亭儿,玉枕桃笙梦觉时,荷香勾引薰风至。掬清涟雪藕丝,嫩凉生璧月琼枝。鸾刀切银丝脍,蚁香浮碧玉卮,受用煞避暑的西施。西风逗入耍窗儿,一扇新凉暑退时,白蘋红蓼多情思。写秋光无限诗,占平湖一抹胭脂。荷缺翠青摇柄,桂飘香金缀枝,快活煞玩月的西施。梅花初试胆瓶儿,正是逋郎得句时,彤云把断山中寺。软香尘不到此,怯清寒林下风姿。侵素体添肌粟,妨云鬟老鬓丝,清绝煞赏雪的西施。
寓意武昌元贞
楚天空阔楚山长,一度怀人一断肠,此心不在肩舆上。倩东风过武昌,助离愁烟水茫茫。竹上雨湘妃泪,树间禽蜀帝王,无限思量。
人言不向武昌居,我欲年来食贱鱼,那堪鹦鹉洲边住。锦鸳鸯为伴们,是烟波江上渔夫。得一舸鸱夷去,载苎罗山下女,便改姓陶朱。
武昌官柳正青青,只与行人管送迎,等闲攀折浑无定。舞东风过此生,奈柔条系绊人情。爱眉黛烟中翠,忆纤腰掌上轻,恨满邮亭。
贞元旧曲日停歌,只恐青衫泪更多,等闲又见菱花破。玲珑奈尔何,较些儿病了维摩。愁暗逐西飞翼,恨长随东逝波,著甚消磨。
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
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那堪辈辈为丞相。是皇家真栋梁,看灵椿丹桂齐芳。寿域年年固,福源日日长,永坐都堂。
楼名寿福压钱塘,中有高居异姓王,朝朝北阙频瞻望。启丹诚一瓣香,对西山遥祝吾皇。愿基业隆三代,更烟尘净四方,寿福无疆。
朱楼迢递接长空,家世于今谁比隆?阴功虽是前王种。嗣声华正在公,更门阑喜色重重。男已兆承家凤,女欣逢择婿龙,寿福无穷。
酸枣令刘熊碑诗 其二,两汉,蔡邕,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理财正辞。束帛戋戋。□梦刻像。
鹤鸣一震。天临保汉。实生□勋。明试赋授。夷夏已亲。
嘉锡来抚。潜化如神。其神伊何。录不伤人。
园葵诗二首 其一,魏晋,陆机,
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晞。
零露垂鲜泽,朗月耀其辉。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曾云无温夜,严霜有凝威。幸蒙高墉德,玄景荫素蕤。
丰条并春盛,落叶后秋衰。庆彼晚凋福,忘此孤生悲。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徐方大肆庆赏又诏八品锡其裔孙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唐代,唐彦谦,
册府藏馀烈,皇纲正本朝。不听还笏谏,几覆缀旒祧。
咫尺言终直,怆惶道已消。泪心传位日,挥涕授遗朝。
飞燕潜来赵,黄龙岂见谯。既迷秦帝鹿,难问贾生雕。
穆卜缄縢秘,金根辙迹遥。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罗织黄门讼,笙簧白骨销。炎方无信息,丹旐竟沦漂。
邂逅江鱼食,凄凉楚客招。文忠徒谥议,子卯但箫韶。
未见公侯复,寻伤嗣续凋。流年随水逝,高谊薄层霄。
柱石林公远,缣缃故国饶。奇踪天骥活,遗轴锦鸾翘。
近者淮夷戮,前年归马调。始闻移北葬,兼议荫山苗。
圣泽覃将溥,贞魂喜定飘。异时穷巷客,怀古漫成谣。
诗偈 其七十八,唐代,庞蕴,
我见好畜生,知是喽罗汉。枉法取人钱,誇道能计算。
得即浑家用,受苦没人伴。有力任他骑,棒鞭脊上楦。
觜上著{金革}头,口中衔铁片。项领被磨穿,鼻孔芒绳绊。
自种还自收,佛也不能断。
蜂虿,宋代,韩琦,
事小不可忽,议或戒蜂虿。蜂虿之中人,始意脱己害。
人兮怒一蠚,为报速睚眦。白昼擿危巢,夜烛穷纤介。
必获而后已,立死以为快。彼诚畜微毒,谓己有所赖。
失于小不忍,而自取糜坏。吁嗟阴巧徒,毒万蜂虿大。
包潜中善良,断腕未足骇。小或一身危,甚则家族逮。
渊微如鬼神,无隙可漏败。君子被戕贼,守道不为怪。
有时丑迹露,事或无可奈。一旦吾道行,乃置之度外。
使其自愧缩,似不容覆载。非力不足较,顾有盛德在。
阴巧既常幸,蜂虿胡不贷。
新置盆池种莲荷菖蒲养小鱼数十头终日玩之甚可爱偶作五言诗,宋代,刘敞,
采芳未盈手,积润不满寻。游鱼亦何乐,幽客同此心。
安排在所寓,相与忘浮沉。济理趣自足,孰知慕高深。
鹏翻荡沧海,龙起焚山林。体妨反多累,岂若终蹄涔。
和颖叔丁山黯字,宋代,郭祥正,
寒日少晶光,山色亦惨惨。瀑泉冻不飞,啼鸟声顿减。
传呼绣衣来,僧鼓击坎坎。石坐无毡裀,团团织蒲菼。
比为泉石游,固已慕清淡。爱君神采莹,皎若白玉鉴。
一登林际亭,毫发无遗瞰。勇起发孤唱,四坐噤莫阚。
君辞如太羹,我语效盐咸。卷旗促降敌,贤将释不斩。
虽生已包羞,铅刀竟谁錾。却读道旁碑,往事增新感。
功名能几何,回首岁时暂。胡为夺浩气,百忧煎一胆。
趋时既迍邅,独往固勇敢。白云无人争,皓月从我揽。
开樽直一醉,莫惊别袖掺。明发何所思,龙断坐汲黯。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