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纨摇月坐高堂,病暍应无困道傍。
好倩丰隆吹火伞,人间各受一襟凉。
素纨摇月坐高堂,
病暍应无困道傍。
好倩丰隆吹火伞,
人间各受一襟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贵的女子坐在高堂上,手持火伞,风吹着月光,她纯洁的面纱摇曳。她身处人世间,却能享受到丝丝凉爽,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感到困倦。这体现了她高雅的品质和超脱尘世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对女子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高雅、清凉的氛围。首先,诗中的女子被描述为素纨摇月,素纨指的是洁白的丝绸,摇月则是指她坐在高堂上月光下的优雅形象。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清凉、高贵的感觉。其次,诗中提到女子手持好倩丰隆吹火伞,好倩指的是美丽动人,丰隆则是指火伞的名字。火伞在古代被用来遮阳,这里则用来表达吹凉的意象。最后,诗中指出人间各受一襟凉,襟指的是胸前的衣襟,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丝清凉。这里的凉爽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凉爽,更包含了一种心灵的宁静和超脱。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形象和凉爽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高雅生活和心灵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优美的描写和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美感和追求内心清凉的情怀。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表达了对纯洁、高贵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灵,远离尘嚣,体验内心的凉爽与自由。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发吴门,元代,陈基,
少壮不解武,衰老却从军。将相北出师,部伍各骏奔。
伐鼓震城阙,树羽隐秋旻。水师歘龙骧,铁骑纷云屯。
军容亦已肃,士气悉欲伸。载咏《东山》什,感激为逡巡。
顾余麋鹿姿,辱参罴虎群。颓然介冑间,见此逢掖臣。
微禄不逮养,匪材胡足珍。驱驰宠辱途,俯仰愧君亲。
秋风吹海涛,落木满江津。去去勿踟蹰,浩歌天宇新。
【双调】沉醉东风 息斋画竹,元代,徐再思,
葛陂里神龙蜕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
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春情
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我
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
红灼灼花明翠牖。翠丝丝柳拂青楼。锦谷春,银瓶酒,玉天仙燕体莺喉。不
向樽前醉后休,枉笑煞花间四友。
上韩公枢密 其一,宋代,李清照,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劳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遣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与孙巨源苏子瞻刘莘老广陵相遇苏请赋诗为别各用其字为韵每篇十韵 其四,宋代,刘攽,
嗷嗷南飞鸿,羽翼何莘莘。哀鸣衡山阳,落影湘水滨。
岁晏道路长,雪霜多苦辛。岂无稻粱谋,毕弋如鱼鳞。
此雁欲谁比,正若羁旅人。古来瘴疠地,常有忠直臣。
扁舟慎自将,勿重蛟鼍嗔。鵩鸟恶似鸮,端能伺承尘。
东风发众芳,宿莽熙阳春。雁归君未归,怅望汀洲蘋。
从道益声自清江送至樟镇别后书怀,宋代,罗公升,
故人虽合并,贫路惜羁旅。
孤蓬远追送,未怯危路阻。
当年滕王城,跌宕欣得侣。
朱颜侮华发,笑口失愁绪。
那知更世故,侠客变处女。
西风凄破帽,细雨杂参请。
羽书虽云急,飞斝未忍去。
嗟予百忧集,俯仰辄龃龉。
萧然一匏笠,四海莫我处。
断崖挥手处,别意写双艣。
夜阑江树摇,尚想客凝佇。
思仙会 效杨吏部礼,元代,元好问,
人无百年人,枉作千年计。傀儡棚头,看过几场兴废。朱颜易改,可惜欢娱地。劝君酒,唱君歌,为君醉。沧溟一叶,正在横流际。阮籍途穷,啼得血流何济。天公老大,不管人间世。莫莫休休。,莫问甚底。
范令新茶诗,元代,吾丘衍,
南山发荣秀,金彩布晓阳。惊雷尔何迟,奕叶粲以芳。
园夫履晨露,采掇盈篚筐。石火不待温,变此嘉卉苍。
仙蕤入京甸,兹焉得馀香。晨寒井浮花,鼎暖雪汎光。
起坐豁幽思,形神共相忘。玉浆琼房仙,启齿为我尝。
却顾玉川子,招携碧云乡。
忆邵村 其一,清代,姚文然,
生别已肠裂,生聚更呜咽。兄弟四五人,尽倚寒边月。
双亲亦从行,眼暗发垂雪。甘旨弗能供,菽水艰一啜。
老兄素滑稽,诙谐能中节。舞衣百结余,戏作老莱跌。
破彼万古愁,赚此片晷悦。穷边大孝心,事与前贤别。
苦地无闲身,预恐炊薪缺。荷斧笑辞亲,上山泪流血。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