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朱衣画壁昏,军声不到暂开门。
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
金甲和朱红色的衣服画在庙壁上,昏暗的光线中,军队的声音并没有传到庙门前。有几家前来祈福,为上元节剪纸、糊灯。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野外的庙宇场景。庙壁上绘制着金甲和朱红色的衣服,而庙内昏暗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使得庙宇散发出一种神秘而肃穆的氛围。尽管有军队的战乱声音传来,但它们并没有打扰到庙宇的宁静。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些人前来庙宇祈福,同时也在为即将到来的上元节做准备,制作剪纸和糊灯。
方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庙宇的宁静和神秘感。金甲和朱红色的衣服是庙壁上的绘画,象征着庙宇的庄严和尊贵。昏暗的光线和军队的声音未能打破庙宇的宁静,也反映了庙宇作为一处避世之所的特性。同时,庙宇也是人们祈福、祭祀的场所,这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对上元节的重视。在这个节日之际,人们制作剪纸和糊灯,为节日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野庙》通过对庙宇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庙宇的宁静、神秘和庄严,以及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对节日的期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抓住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谒诸葛丞相庙,宋代,陆游,
汉终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钟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双调】蟾宫曲 山间书事,元代,吴西逸,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
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游玉隆宫
碧云深隐隐仙家,药杵玄霜,饭煮胡麻。林下樽,云中鸡犬,树底茶瓜。
香不断灯明绛蜡,火难消炉炼丹砂。朗诵南华,懒上浮槎。笑我尘踪,走遍天涯。席上
博秦楼一笑千金,谁是知音?知此闲心。袅娜花枝,依稀眉宇,香动词林。
止谈笑何须荐寝,尽疏狂足可披襟。乐事追寻,歌罢归来,嗟叹于今。寄友
望故人目断湘皋,林下丰姿,尘外英豪。岂惮双壶?不辞千里,命驾相招。
便休题鱼龙市朝,好评论莺燕心交。醉后联镳,笑听江声,如此风涛。寄情
半缄书好寄平安,几句别离,一段艰难。泪湿乌丝,愁随锦字,望断雕鞍。
恨鱼雁因循寄简,对鸳鸯展转忘餐。楼外云山,烟水重重,成病看看。纪旧
折花枝寄与多情,唤起真真,留恋卿卿。隐约眉峰,依稀雾鬓,仿佛银屏。
曾话旧花边月影,共衔杯扇底歌声。款款深盟,无限思量,语笑盈盈。
咏怀诗十三首 其九,魏晋,阮籍,
登高望远,周览八隅。山川悠邈,长路乖殊。咸皮《墨子》,怀此杨朱。
抱影鹄立,企首踟蹰。仰瞻翔鸟,俯视游鱼。丹林云霏,绿叶风舒。
造化絪缊,万物纷敷。大则不足,约则有馀。何用养志,守以冲虚。
犹愿异世,万载同符。
贺王介甫初就职秘阁,宋代,刘敞,
凤凰信高远,矰缴安得羁。非君九韶奏,讵肯一来仪。
王子美无度,孤飞绝云霓。常恐浊一世,斯人莫见之。
天子蹈轩虞,公卿聚皋夔。孰言阿阁下,定有朝阳诗。
愿得调律吕,聆音辨雄雌。毋空著图象,但取夸童儿。
游壶天观泛舟过龙隐洞小酌至月上而归,宋代,朱晞颜,
浪道湘南是瘴乡,玉壶银阙四时凉。卧龙不逐葭灰动,爱日空惊绣缕长。
浮蚁且同佳节醉,探梅不作少年狂。暮归惭愧山头月,照我骎骎两鬓霜。
禅定指迷歌,宋代,张伯端,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湛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
性於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杳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乃如空,岂有得失能所。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馀。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
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馀。
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叶叶尘尘,尘叶非同非异。
况此尘尘叶叶,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
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心法皆妄,故令难尽诸相。
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
若欲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
断常纤尘有染,却於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情爱染习。
只为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父母妻儿,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著,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当亦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
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囫囵吞枣。
此法唯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闹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急,却元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便逞已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江城梅花引 其二,宋代,刘辰翁,
相思无处著春寒。傍阑干。湿阑干。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
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
是花是雪无意看。雨摧残。雨摧残。探春未还。到春还、似不如闲。
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
文叔入城夜半同斯远见过蚤作闻而赋之,宋代,韩淲,
西风胜士集,敲我月下门。醉语惊童稚,今晨能具言。
未知何许人,步武皆腾轩。顾非有逸韵,畴肯临丘园。
时予亦被酒,正尔飞梦魂。栩栩妙理熟,布衾清而温。
了不闻其然,醒来复何论。奇事既已失,踌躇黄叶村。
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 其二,宋代,陆佃,
怕草侵陵为剪除,新诗应笑病尚书。潇湘烟水愁相对,巫峡云山欲独居。
有客弹冠连茹进,谁家高髻合欢梳。年来太守虽加老,为尔情怀亦自如。
同天中清臣赤岩过山寺看花,明代,释函可,
竹杖行过暗怆神,同来况尽异乡人。日光独照黄金地,天意还留紫塞春。
岭徼十年花是梦,江南六代锦成尘。可怜对此浑多泪,不道空门泪亦频。
亲旧诗六首 其三 先辈杨中丞子任,明代,张元凯,
杨子青云彦,屡出佐明后。昭毅昔论交,垂髫至白首。
树德于其躬,莠言不出口。闽海同分符,阃藩并结绶。
堂上考大吕,幕下问小友。眷顾成绸缪,乃与缔孙偶。
尺书付浮沉,竟执富儿帚。感怀著斯章,冥冥非吾负。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