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篇赠瞿敬夫

作者:徐贲(明代)

君本烟波一钓徒,载得全家入五湖。

耽诗每笑唐高士,致产能轻越大夫。

往来不向州城住,朝泊西岩夜东渚。

笔床茶灶何用将,篷底惟留钓渔具。

第四桥头春水多,朝朝暮暮自经过。

绿蓑常带桃花雨,白桨频翻荇叶波。

春风秋月年年好,铜斗歌中鬓华老。

闲愁总在醉中消,乐事从教行处少。

但取鱼来不论迟,黄梁绿竹手亲炊。

饱时把钓醒时唱,世事于君定不知。

54

诗文赏析

渔父篇赠瞿敬夫

君本烟波一钓徒,载得全家入五湖。

耽诗每笑唐高士,致产能轻越大夫。

徐贲在诗中赠送给瞿敬夫,将他比喻为渔父。他说瞿敬夫原本只是一个在水烟之中垂钓的普通渔父,但却能够载全家之力进入五湖地区。他在垂钓的间隙也对诗词有所追求,像唐代的高士一样,陶醉于文学艺术之中。虽然他以渔父为业,但他的成就却能够媲美较高的官职,有着超越一般大夫的才能和成就。

往来不向州城住,朝泊西岩夜东渚。

笔床茶灶何用将,篷底惟留钓渔具。

瞿敬夫不常停留在州城,早晨停泊在西岩,夜晚则停泊在东渚。他不以文人雅士的身份为荣,不在乎文人的生活环境,只将篷底的渔具带在身边,不需要笔墨、床榻、茶灶等文人生活用品。

第四桥头春水多,朝朝暮暮自经过。

绿蓑常带桃花雨,白桨频翻荇叶波。

他经常经过第四桥头,那里的春水很多。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他自己经历着这样的生活。他常常穿着绿色的蓑衣,伴随着桃花飘雨的春天,划着白色的桨,掀起荇叶波浪。

春风秋月年年好,铜斗歌中鬓华老。

闲愁总在醉中消,乐事从教行处少。

每年的春风和秋月都美好,但岁月流转,他的鬓发已经变得白了。他通过唱歌和饮酒来消除内心的闲愁,乐事则很少从外界而来。

但取鱼来不论迟,黄梁绿竹手亲炊。

饱时把钓醒时唱,世事于君定不知。

不管什么时候捕鱼,他都不计较时间是否晚了。在黄梁之间的绿竹边,他亲自动手烹煮食物。在吃饱之时,他会放下钓竿,开始唱歌。他对世俗的事情并不关心,只专注于自己的渔事。

这首诗词以渔父的形象讴歌了瞿敬夫的生活态度和处世之道。瞿敬夫虽然以渔父为业,但他有着超越一般人的才华和心境,对文学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他不拘泥于世俗的荣辱和物质的享受,专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满足。他在渔父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平静,通过诗词、唱歌和饮酒来享受生活。他不为世俗所困扰,对于权位地位并不在意,以自己的方式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词描绘了瞿敬夫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以渔父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于自由、宁静和内心追求的追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我价值和内心满足的哲理观念。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瞿敬夫的赞赏和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讴歌,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追求自我内心平和与满足的智慧。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其他诗经

志峡船具诗。梢

作者:王周(唐代)

志峡船具诗。梢,唐代,王周,

制之居首尾,俾之辨斜正。首动尾聿随,斜取正为定。
有如提吏笔,有如执时柄。有如秉师律,有如宣命令。
守彼方与直,得其刚且劲。既能济险难,何畏涉辽夐。
招招俾作主,泛泛实司命。风乌愧斟酌,画鹢空辉映。
古人存丰规,猗欤聊引证。

4

落花寄铁父先生

作者:张履(清代)

落花寄铁父先生,清代,张履,

落花已如此,春雨一何深。之子隔流水,荒鸡产暮阴。

寥寥谷口迹,寂寂汾亭心。纷我慨多想,同君抱膝吟。

63

长相思(西湖夜醉)

长相思(西湖夜醉),宋代,刘学箕,

湖山横。湖水平。买个湖船一叶轻。傍湖随柳行。
秋风清。秋月明。谁捣秋砧烟外声。悲秋无尽情。

97

【双调】快活年 袅袅婷婷似

【双调】快活年 袅袅婷婷似,元代,未知作者,

袅袅婷婷似观音,则少个净瓶。玉笋轻舒整乌云,宝髻偏相美。脸儿多风韵,

多风韵。

款撒金莲懒抬头,直恁么害羞。小小鞋儿四季花头,缠得尖尖瘦。推把衫扣,

把衫扣。

眼角眉尖送春情,直恁志诚。款步轻移暗传情,不能够相侵近。两下里成孤

令,成孤令。

暗想多情不良才,风流般相态,病枕着床几时和谐。天若知其爱,敢也和天

害,和天害。

雁字长空点残云,绝无个信音。到秋深不想早回程,合寄纸平安信。直恁心

肠硬,心肠硬。

独宿孤眠几时休,心中是有。眼趁上姻缘不能成就,害得厌厌瘦。永夜如何

守?如何守?

寸禄沾身有赏罚,我其实怕他。损人安己要成家,一个个违王法。天理难容

纳,不是耍。

贪饕贿赂显荣华,似镜中看花。浮名浮利不贪他,万事无牵挂。一笔都勾罢,

散诞煞。

利名两字不坚牢,参透也弃了。紫袍不恋恋麻袍,其实心儿好。乐者为之乐,

愁较少。

10

赵文昌中乙榜雨中感怀见遗走笔和荅 其二

作者:边贡(明代)

赵文昌中乙榜雨中感怀见遗走笔和荅 其二,明代,边贡,

十日春无一日晴,客堂沽酒莫辞倾。纸窗风信梨花雨,恼乱归心是此声。

89

筠庵

筠庵,宋代,杨万里,

故老谈李仙,晋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鹤本非胎生,古卵尚遗壳。千年石似坚,覆在凤山脚。

寒宵晦风雨,神光照岩壑。犬嘷鸡夜鸣,龙泣人寝愕。

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当时抱破处,作门不关钥。

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遐瞻如钓翁,蓑衣逐层著。

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雾中披羽衣,砌下脱芒屩。

入户环仰观,中空生响诺。不见朱顶雏,犹存雪色膜。

松梢双老鹳,戛然下檐角。老夫忽心惊,不敢小盘礴。

92

诗偈 其四十六

作者:庞蕴(唐代)

诗偈 其四十六,唐代,庞蕴,

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

地狱成净土,招手别诸天。报语三涂宅,共你更无缘。

非论早与晚,悟理即无边。

71

喜雪

作者:韩琦(宋代)

喜雪,宋代,韩琦,

始骇经冬雪,时飞但敛尘。谁知高厚意,顿与发生春。

已慰三农望,何妨万卉新。病翁聊一醉,欢喜过斯民。

6

独过知津阁二首 其二

作者:赵蕃(宋代)

独过知津阁二首 其二,宋代,赵蕃,

忆昔孟东野,作尉悲龙钟。有诗即景赋,大吏怒不容。

我痴坐移官,避事得养慵。寄语鸥鹭辈,勿惊足音跫。

59

谢主簿示杂文

作者:刘敞(宋代)

谢主簿示杂文,宋代,刘敞,

少不学为吏,僶俛亦非良。终日簿书间,忽疑鬓发苍。

无闻畏后生,素习成兼忘。吾子岂独迷,相从道文章。

上论圣贤心,下救世俗荒。磊落古人风,粲然在我旁。

精莩眩日月,爰居惑铿锵。置此但为好,切磋非所望。

83

观张上达家惠崇芦雁图二首 其二

作者:朱松(宋代)

观张上达家惠崇芦雁图二首 其二,宋代,朱松,

道人一锡攀飞鸟,颇悉南来北去情。画出江南遵渚态,尚馀风味叫群声。

64

西斋二首 其二

西斋二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

西斋吾所爱,一径绿萝深。终日听新鸟,令人忘故林。

地偏无客到,山润有苔侵。祸患须安命,优游不废吟。

25

张果老小刻

作者:韩淲(宋代)

张果老小刻,宋代,韩淲,

张果老驴儿,开元天宝时。三郎非仙才,此老戏之如小儿。

异代想像空好奇,莫解莫说且莫知。

57

子陵台

作者:柴望(宋代)

子陵台,宋代,柴望,

曾与刘郎共起居,如何不肯受除书。

最怜人笑先生错,正好为官却钓鱼。

55

玉麈尾

作者:谢翱(宋代)

玉麈尾,宋代,谢翱,

客持麈尾柄,色夺环与玦。尘心随影袪,一片若行雪。

神兽潜空山,何年探灵穴。忽失落人手,遂为谈者悦。

阴崖起白气,篆古踰轩颉。一拂沉藓文,再拂字不灭。

三拂蛟螭腾,世眼不能别。投尔阴崖颠,惊怪吐其舌。

70

题池州九华山 其二

题池州九华山 其二,元代,张弘范,

客逢佳节若为酬,地主相邀上北楼。满目奇观风日晚,一襟清兴不胜秋。

笑倾琥珀欢无极,醉指芙蓉看未休。莫怪群山竟遮映,数峰高处愈风流。

6

秋日送友人之秦

作者:汪琬(明代)

秋日送友人之秦,明代,汪琬,

八月愁听鸿雁鸣,故人鞍马独西征。关城日落诸陵远,驿路天阴五时平。

千里烽烟连朔气,万家砧杵断寒声。汉宫遗迹难重问,玉笛金笳动客情。

92

初秋见月

初秋见月,明代,卢龙云,

客舍秋风日日清,夜来添得月华明。一轮会看云间见,能使清辉满凤城。

34

送赵勉耕汉中省亲行

送赵勉耕汉中省亲行,明代,周是修,

一门父子全忠孝,祗今独数庐陵赵。乔木千章湖水滨,诸峰罗立三山峤。

前年昭代急贤良,五色联翩凤凰诏。赵侯静者嗜烟霞,说著功名辄头掉。

公车星火促严程,江海茫茫玉京窎。奇材固合充栋梁,至宝终须贡廊庙。

乘涛直下五千里,阊阖云晴见初召。圣主从容赐颜色,善道咨诹洞微妙。

外将大任托藩垣,内拟超迁列枢要。赵侯稽首再陈乞,昧死金铺致辞峭。

一官泮奂得所欲,模范裁成志思劭。三春教铎振儒林,文声奕奕开光耀。

二郎万里奉晨昏,归日叮咛往来绍。弟行既复兄何如,呼奴便秣追风骠。

楚雨千秋湘水祠,秦云万古咸阳徼。酆镐西风拂鬓寒,峨岷夜月悬心悄。

关山愁见落花飞,客枕哀闻断猿叫。不图采玉昆崙顶,岂若寻源武陵窍。

猗嗟赵侯万事足,如此贤郎诚克肖。马融帐下老莱衣,白首能无极欢笑。

送君不尽忆君情,瑶琴切切孤鸾调。新诗锦轴遍须题,别酒离筵莫停釂。

飘飘鸿鹄起天隅,六合清风荡烦歊。

32

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 其八

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 其八,明代,释函可,

莫言山里绝无朋,渐住云间几处僧。八岁沙弥头带笠,驱牛一直上高层。

4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