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然

南北三年一解携,曾书蕉叶寄新题。

知渠已富江山句,英誉自成桃李蹊。

坡底诗人梅底醉,云间秋雁水间楼。

千岩万壑时相忆,迢递寻君梦不迷。

10

诗文译文

三年一度南北相见,

曾经书写蕉叶,寄予新作。

你已经了解江山之美,

你的声誉自成桃李之间的小径。

在山坡下,诗人陶醉于梅花之间,

在云间,秋雁飞过水边的楼阁。

千山万壑时时相互怀念,

遥远而曲折的寻找你,梦想不会迷失。

诗文简析

《和自然》是宋代释绍嵩所作的一首诗词。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与友人南北相隔三年才能见面一次,但他们通过书写和寄送诗作来表达彼此的思念和交流。诗中提到诗人已经了解了江山之美,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了无穷的灵感和美好。他的诗句被人称赞,英名也如同桃李花径一般闪耀。在山坡下,诗人醉心于梅花,这象征着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在云间,秋雁飞过水边的楼阁,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景象。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相隔千山万壑,彼此的思念依然相互怀念,寻找彼此的梦想不会迷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和友谊的赞美之情。同时,它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真挚情感的珍视。这样的诗词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深思。

释绍嵩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其他诗经

送李少宾赴举

作者:皎然(唐代)

送李少宾赴举,唐代,皎然,

岂谓江南别,心如塞上行。苦云摇阵色,乱木搅秋声。
周谷雨未散,汉河流尚横。春司迟尔策,方用静妖兵。

99

赠朱师裕

作者:方回(宋代)

赠朱师裕,宋代,方回,

相府违离二十年,弁兮突见外孙贤。

故因高韵如袁粲,岂但雄文似史迁。

兵甲喧豗征马地,音书断阻去鸿天。

因君略得平安信,诸老无多重怆然。

95

声声慢(都下与沈尧道同赋别本作北游答曾心传惠诗)

作者:张炎(宋代)

声声慢(都下与沈尧道同赋别本作北游答曾心传惠诗),宋代,张炎,

平沙催晓,野水惊寒,遥岑寸碧烟空。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
客里依然清事,爱窗深帐暖,戏拣香筒。片霎归程,无奈梦与心同。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春又小,甚梅花、犹自未逢。

31

【大石调】青杏子 悟迷世事饱

【大石调】青杏子 悟迷世事饱,元代,马致远,

悟迷

世事饱谙多,二十年漂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剪裁冰雪,追陪风月,管领莺花。

【归塞北】当日事,到此岂堪夸,气概自来诗酒客,风流平昔富豪家,两鬓与生华。

【初问口】云雨行为,雷霆声价,怪名儿到处里喧驰的大。没期程,无时霎,不如一笔都勾罢。

【怨别离】再不教魂梦反巫峡,莫燃香休剪发,柳户花门从潇洒,不再蹅,一任教人道情分寡。

【擂鼓体】也不怕薄母放讶掐,谙知得性格儿从来织下,颠不剌的相知不绻他,被莽壮儿的哥哥截替了咱。

【赚煞】休更道咱身边没撏剥,便有后半毛也不拔,活缋儿从他套共搨,沾泥絮怕甚狂风刮。唱道尘虑俱绝,兴来诗吟罢酒醒时茶。兀的不快活煞,乔公事心头再不罣。

52

【双调】步步娇

【双调】步步娇,元代,未知作者,

不带酒番番佯推醉,擎着个笑脸儿将人。我知就里,不放了牢成可憎贼。

休恁厮禁持,直等我绣了鞋儿呵睡。

二八娇娥天生秀,鸦鬓堆云厚。金莲藏玉钩,杨柳腰肢忒温柔。那的是最风

流,娇滴滴地两点秋波溜。

杨柳枝头黄昏月,一半儿梨花谢。长叹嗟,恰似情人两离别。密云遮,须有

个团圆夜。

不得温存心儿强,冷落了销金帐。直恁的针线忙,独宿鸳帏甚情况。疾睡来

么娘,百忙里铰甚么鞋儿样?

得得他来三更至,有甚忙公事?醺醺来到时,且向灯前看诗词。疾快睡来么

儿,百忙里检甚闲文字!

84

邦求置酒赏梅

邦求置酒赏梅,宋代,李正民,

短篱深院独开迟,似恐芳心别有期。细雨班班珠溅泪,苦寒戚戚玉消肌。

数枝屋角争先见,万点墙阴烂漫披。冷艳清香能几许,虚堂犹得荐瑶卮。

46

送乐子仪侍兄之京

作者:宗衍(元代)

送乐子仪侍兄之京,元代,宗衍,

祖帐阊门外,送君江水滨。关山深积雪,蛮海尚飞尘。

献策思奇士,观光得上宾。棣花行处好,杨柳别时新。

解缆占风色,登程记月轮。预期当到日,犹可见残春。

苜蓿能肥马,蒲萄解醉人。衣冠云缥缈,宫殿翠嶙峋。

地接烟霄近,天垂雨露频。如蒙前席问,先愿及吾民。

99

先大父以元祐乙亥寓居妙明僧舍后百馀年当嘉泰癸亥游复假榻一夕感叹成咏

作者:陆游(宋代)

先大父以元祐乙亥寓居妙明僧舍后百馀年当嘉泰癸亥游复假榻一夕感叹成咏,宋代,陆游,

楚公仙去几秋风,巷陌萧条旧隐空。遗老即今无处觅,断香残照泪痕中。

64

百一诗 其十二

作者:应璩(魏晋)

百一诗 其十二,魏晋,应璩,

大魏承衰弊,复欲密其罗。蚍蜉犹见得,何云鳅与虾。

狴犴既已备,炊复置黄沙。

88

赠庞炼师(女人)

作者:李洞(唐代)

赠庞炼师(女人),唐代,李洞,

家住涪江汉语娇,一声歌戛玉楼箫。睡融春日柔金缕,
妆发秋霞战翠翘。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酥嫩白云饶。
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渡鹊桥。

88

谢御书飞白扇子歌

作者:胡宿(宋代)

谢御书飞白扇子歌,宋代,胡宿,

圣皇多才复多艺,包牺徒云造书契。坦然制作侔日星,焕有文章贲天地。

太宗飞白入于神,玉堂四字标奇势。宝跗一学造其精,圣祖神孙知善继。

万几馀力表全能,三纪体仁成至治。金壶贮墨奉严禋,往年大揭明堂门。

素龙鳞角俨欲举,白凤翅翼行将翻。八会辽邈不可见,六书细碎何足论。

仁慈原庙多珍榜,河汉黼黻辉朝昏。天公常敕六丁护,在在处处祥烟屯。

迩英叨籍侍清切,浴兰每岁逢佳节。鲛人海底织冰绡,宫工天上裁纨雪。

弥纶宝箑已珍华,泛洒神毫益精绝。纷如薄雾翳灵芝,淡若轻云拂初日。

免令常侍登御床,就降王人颁睿札。玉玺封题光姓名,孤臣拜手欢且荣。

旸炎扇暍昭慈眷,夙夜安民彰圣情。九门才传妙墨出,三殿已觉薰风生。

标章有愧参鸿硕,视草无能裨圣明。短歌莫尽形容美,微志聊依颂叹声。

53

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

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唐代,令狐楚,

台室名曾继,旌门节暂过。欢情老去少,苦事别离多。
便为开樽俎,应怜出网罗。百忧今已失,一醉孰知他。
帝德千年日,君恩万里波。许随黄绮辈,闲唱紫芝歌。
龙衮期重补,梅羹伫再和。嵩丘来携手,君子意如何。

32

行建溪上是晚同宿小桥感怀书事

作者:张嵲(宋代)

行建溪上是晚同宿小桥感怀书事,宋代,张嵲,

上庸乱石满微水,建平孤屿横中流。

惊涛穹隆旋云绕,经过亲见客沉舟。

建溪物色两相似,使我恻貯悲西州。

闽中穷腊春欲动,陈荄已见新萌抽。

十寻岭树森翠葆,百尺瀑泉垂素虬。

已遭霜露感人意,况复梅花欺客愁。

沙村叫渡日色晚,野店投宿林灯幽。

语言不通费辨数,逆旅主人才见留。

十年敌骑遍寰海,北客走到天南陬。

天高地迥岂不广,南来北去皆离忧。

传闻敌骑又深入,旃毳欲临瓜步洲。

吁嗟华夏半为鬼,干戈喋血冲斗牛。

天公亦宜小解事,号令一使灾祸瘳。

刜除欃枪殪旬始,弯弓一矢摧旄头。

擢寇之筋洒寇血,永使万国无戈矛。

山清海晏氛祲息,地闢天开宗社休。

黄屋却临天北极,紫坛复在郊南丘。

千官济济奉宸扆,万姓蠢蠢蒙皇猷。

六营健儿易驱使,四海黎庶依田畴。

老夫渐得反闾里,汛扫坟墓栽松楸。

洗耳不闻兵革事,毕命邱樊何怨尤。

愿言只恐未成遂,作客蹉跎霜鬓秋。

8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六武舞第一

作者:杨亿(宋代)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六武舞第一,宋代,杨亿,

武功既成,缀兆有翼。

以节八音,以象七德。

俣俣蹲蹲,朱干玉戚。

发扬蹈厉,其仪不忒。

68

种梅

作者:刘翰(宋代)

种梅,宋代,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采笔无心赋落霞。

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68

浮丘祠

作者:赵滂(明代)

浮丘祠,明代,赵滂,

浮丘说诗秦汉间,庞眉鹤发映朱颜。

适逢偶语几弃市,又见慢儒来溺冠。

飘然长往不知处,遗迹宛在轩辕山。

年谷常丰物无厉,石泉一盏荐甘寒。

22

送饶守李泽民承议

送饶守李泽民承议,宋代,郭祥正,

倾盖论心古亦难,词源向我泻潺潺。番川共惜颜公去,汉室谁憎贾傅还。

莫遣尘埃侵鬓发,且张图画对云山。何时樽酒重相遇,魏北江东落照间。

10

宫词一百首 其二十五

作者:岳珂(宋代)

宫词一百首 其二十五,宋代,岳珂,

金门内使走天街,当殿亲收宰相才。一榜尽除州别驾,谢恩未了杏园开。

28

经月少雨无雷连日方闻之

作者:韩淲(宋代)

经月少雨无雷连日方闻之,宋代,韩淲,

雨阴经月未闻雷,风驾浓云电倏开。天尽荧荧横屋去,地高殷殷下檐来。

浪明潮海琼瑶碎,声撼山林翠碧堆。暑气便回梅气润,老农无复虑田莱。

45

张上舍送望水偶成小诗

作者:杜范(宋代)

张上舍送望水偶成小诗,宋代,杜范,

我家东南隅,去海不踰咫。乘潮厌鲜美,望水快珍脆。

朅来双溪上,河鱼仅青鲤。泥滓渍肤肉,强食辄三哕。

此物从何来,对之惊且喜。虽然馁败质,尚馀江海味。

令人忆故乡,沽酒为一醉。

4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