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泥人孤怀难遣效何大复明月篇体为春阴曲以寄情得二百八十字

春寒著人如泼水,拥被不知残睡美。起来搴幔盼朝暾,堕地湿云飞不起。

海棠一树娇春寒,几日春晴惜粉乾。阴多又压玉肌损,零落一庭红雨残。

鹁姑多事声相唤,唤起春愁如雨乱。不语斜窗对落花,燕子微闻替花叹。

此时何处不伤春,何处伤春不损神。绿杨津外扁舟子,红杏楼头殢酒人。

君行江上蒙春雾,妾上江楼望江树。树长江远望难通,惟有分明梦来去。

梦魂一夜到江南,妾意君心两不堪。有恨绿波添晓涨,无情烟树隐春帆。

沈沈江上春帆重,帆迟苦被风吹送。行人望断最高楼,远水遥山寂如梦。

却忆高楼红粉妆,鸭炉坐烬水沈香。搅愁百丈游丝重,惹恨千丝烟柳长。

千丝百丈纷难理,侬亦闲情坐相似。白云迢递望何穷,红豆相思渺难已。

闲斋寂寞下帘栊,故故欺人晓院风。散帙连编走红蠹,启窗方网罥青虫。

一般有恨和谁诉,永昼迢迢等闲度。竟日伤春春不知,流莺啼过桃花去。

65

陈克劬

陈克劬,清代诗人。字子勤,丹徒(今镇江)人。同治丁卯(1867)举人,客游湖北,主讲勺庭书院。工诗善画,著有有《晴漪阁诗》、《红豆帘琴意》、《皖游纪略》《苹篷类稿》《知悔斋文集》等。

其他诗经

咏逸民十一首 其七

咏逸民十一首 其七,元代,赵孟頫,

汪汪千顷陂,不为人浊清。道周言行表,荡然无得名。

谁言牛医儿,乃是人中英。当时无间言,后世流德声。

思之不可见,使我鄙吝萌。淳风久已漓,此意岂复明。

时无君子者,虽贤宁见称。

66

【仙吕】后庭花 一声金缕词

【仙吕】后庭花 一声金缕词,元代,吕止庵,

一声金缕词,十分金菊卮。金刃分甘蔗,金盘荐荔枝。不须辞,太平无事,正宜沉醉时。相逢饮兴狂,两螯风味长。鲜鲫银丝鲙,金锥拆蛎房。透瓶香,经年佳醖,陶陶入醉乡。风满紫貂裘,霜合白玉楼。锦帐羊羔酒,山阴雪夜舟。党家侯。一般乘兴,亏他王子猷。西风黄叶疏,一年音信无。要见除非梦,梦回总是虚。梦虽虚,犹兀自暂时节相聚,近新来和梦无。西风黄叶稀,南楼北雁飞。揾妾灯前泪,缝君身上衣。约归期,清明相会,雁还也人未归。六桥烟柳颦,两峰云树分。罗袜移芳径,华裙生暗尘。冷泉春,赏心乐事,水边多丽人。碧湖环武林,仙舟出涌金。南国山河在,东风草木深。冷泉阴,兴亡如梦,伤时折寸心。香飘桂子楼,凉生莲叶舟。落日鸳鸯浦,西风鹦鹉洲。冷泉秋,水西寻寺,题诗忆旧游。江南春已通,陇头人未逢。水浅梅横月,山明雪映松。冷泉冬,烹茶无味,有人锦帐中。

冷泉亭

湖山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峰?苍猿攀树啼,残花扑马飞。越女随舟唱,山僧逐渡归。冷泉西,雄楼杰观,钟声出翠微。渔榔响碧潭,王孙徙翠岚。玉勒黄金镫,红缨白面骖。冷泉南,踏花归去,夕阳人半酣。塔标南北峰,风闻远近钟。佛国三天竺,禅关九里松。冷泉中,水光山色,岩花颠倒红。鸭头湖水明,蛾眉山岫青。罗绮香尘暗,池塘春草生。冷泉亭,太平有象,时闻歌笑声。

怀古

飘零岁月深,消磨意气沉。恩雨三天隔,愁霜两鬓侵。强登临,行藏不定,伤时《梁父吟》。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霜落吴江冷,云高楚甸秋。认归舟,风帆无数。斜阳独倚楼。儒冠两鬓皤,青衫老泪多。满酌贤人酒,相扶越女歌。且磋跎,万愁千恨,奈予沉醉何!芙蓉凝晓霜,木犀飘晚香。野水双鸥靓,西风一雁翔。立残阳,江山如画,倦游非故乡。故乡音信沉,故园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细沉吟,功名枉恁,断然归去心。功名览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途艰,艰声长叹,满天星斗寒。长虹气未收,老天春又秋。逆旅新丰舍,羞登王粲楼。几多愁?白云飞尽,吴江日夜流。故园天一方,高城泪数行。芳草迷鹦鹉,晴川隔汉阳。暮山长,烟波江上,愁人几断肠。

6

【仙吕】村里迓鼓 四季乐情

【仙吕】村里迓鼓 四季乐情,元代,未知作者,

正值着丽人天气,可正是赏花赏花的这时候。你看那花红和这柳绿,绕着这

舍南舍北、庄前庄后。则见那柳飞绵,花似锦,江山清秀。他每都携着美酝,穿

红杏,摇翠柳,我直吃的笑吟吟醺醺带酒。

【元和令】锦模糊江景幽,翠がテ远山秀。正值着稻分畦,蚕入簇麦初熟,

太平人闲袖手。趁着这古堤沙岸绿阴稠,缆船儿执着钓钩,缆船儿执着钓钩。

【上马娇】我将这锦鲤兜,网索来收。村务内酒初熟,恰归来半醉黄昏后。

暮雨收,牧童儿归去倒骑牛。

【游四门】正是枫麻梧叶报新秋,呀呀的寒雁过南楼。正遇着鸡肥蟹壮秋收

候,霜降水痕收。朋友每留,乘兴饮两三瓯。

【胜葫芦】正值着浅碧的这粼粼露远洲,赏红叶一枝秋,我则见三径黄花景

物幽。正值着丰年稔岁,太平箫鼓,酒醒时节再扶头。

【后庭花】我则待寻梅访故友,踏雪沽酽酒。宝篆焚金鼎,浊醪饮巨瓯,只

吃的醉了时休。酒怀中不够,村务内将琴剑留,仓廒中将米麦收。浑发醅瓮底

ド,再邀住林下叟。

【柳叶儿】我真吃到二更的时候,正喧哗交错觥筹,一任教月移梅影横窗瘦。

心相爱,意相投,醉时节纳被蒙头。

92

咏怀

作者:吴檠(清代)

咏怀,清代,吴檠,

曲径非不捷,由之转穷途。欲速嗟无成,蹇步愧亨衢。

徘徊望觚棱,我思郁以纡。致身有本末,朱茀难苟图。

突梯性不适,那敢轻贱躯。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

得失良偶然,岂必巧有馀。

86

别王都官诗

别王都官诗,南北朝,王褒,

连翩悯流客,凄怆惜离群。东西御沟水,南北会稽云。

河桥两堤绝,横歧数路分。山川遥不见,怀袖远相闻。

19

情人节次韵黄仲则绮怀赠瑶十六首 其四

情人节次韵黄仲则绮怀赠瑶十六首 其四,近现代,刘雄,

长记销魂游戏初,彩虹星里好楼居。将雏来扑相思果,携汝同参武圣书。

红烛玉台雕翡翠,碧文锦被绣芙蕖。浮生较此孰真幻?冷暖知如饮水鱼。

37

乌栖曲应令三首 其二

乌栖曲应令三首 其二,南北朝,萧子显,

浓黛轻红点花色,还欲令人不相识。金壶夜水讵能多,莫持赊用比悬河。

48

游仙二十四首 其五

作者:吴筠(唐代)

游仙二十四首 其五,唐代,吴筠,

怡神在灵府,皎皎含清澄。仙经不吾欺,轻举信有徵。

畴昔希道念,而今果天矜。岂非阴功著,乃致白日升。

焉用过洞府,吾其越朱陵。

97

次韵和十六兄先辈见寄

作者:杨亿(宋代)

次韵和十六兄先辈见寄,宋代,杨亿,

秋风苦忆鲙霜鳞,暂剖铜符出紫宸。一路雪寒多挟纩,几程山险欲摧轮。

清香扑鼻梅林近,秀色凝眸麦垄新。闭阁草玄终寂寞,下车为政尚因循。

寻僧不厌携筇远,爱客宁辞举白频。簿领孜孜防黠吏,丘园矻矻访通民。

鱼盐自与沧溟接,鸡犬仍将白社邻。官满会须抛印绶,武夷归去作闲人。

93

何明道宣德话所见龙作四韵志之

何明道宣德话所见龙作四韵志之,宋代,郭祥正,

跬步双龙起,惊嗟莫遁藏。冰鳞摇白影,火鬣纵红光。

穴地遗涎在,排云曳尾长。不逢吴手画,想咏独难忘。

57

次韵稼隐告归

次韵稼隐告归,宋代,方一夔,

我观大瀛海,天水二清廓。谁麾海若来,乐斗万蛟鳄。

风涛拍屯门,溃作无底壑。鬐鬣竖旂幡,牙角利椎凿。

血人不肯吐,安得留残啄。茫茫溯云槎,日夜失栖泊。

归涂三月粮,囊底馀圭勺。平生崒嵂气,磨淬去隅角。

案空萤已乾,匣闭龙不跃。故衣粘蜃气,未洗瘴雾恶。

尔来出白云,奔走乱车铎。有来證奇字,时扣草玄阁。

高棋固饶人,欲学苦无脚。惟君桑梓英,遇合长落落。

申旦首胥溪,险韵当离酌。勿为松菊挽,来占秋堂幕。

44

述怀五十三首 其十三

述怀五十三首 其十三,明代,周是修,

谁种岩上竹,如斯茂且长。谁植畹中兰,如彼幽且芳。

猗猗浥朝露,洒洒凌秋霜。亦不羡新绿,亦不笑芸黄。

但爱贞自保,岁时永相望。竹以中箫韶,兰以纫佩纕。

美人如既遇,遂尔远翱翔。

4

尸林行后作

尸林行后作,明代,释函可,

忆昔度庾岭,四人惟汝存。况我被逐后,相访独殷殷。

乡邑久已破,眼中无别亲。寻尸亦多事,啮雪非前因。

万里风波际,一瓢支远频。华首重相问,然云果不仁。

58

乾宁八景 其一 卫河秋涨

作者:张缙(明代)

乾宁八景 其一 卫河秋涨,明代,张缙,

长河积雨晓弥漫,却爱轻风引碧澜。会得邹人柯氏意,庄生幻语不须看,

33

题吴季璋松斋

作者:郑真(明代)

题吴季璋松斋,明代,郑真,

石上高斋倚碧空,虚檐面面拂空蒙。龙蛟影动三更月,猿鹤声传万壑风。

飞翠雨余浮几席,轻花春暖洒帘栊。先生莫自甘岩壑,廊庙终归造化功。

100

同士当度横琴岭

同士当度横琴岭,明代,吴与弼,

仄径依微落照残,行临绝岭暂怡颜。他年记得耽幽处,烟树参差远近山。

19

癸酉仲秋得老母家书有感

癸酉仲秋得老母家书有感,明代,黄仲昭,

慈闱一别几寒温,冀北闽南总断魂。昨日音书凭雁到,分明珠□□成痕。

9

题小景

作者:柯潜(明代)

题小景,明代,柯潜,

万雉危城压大江,疏钟几杵隔云撞。扁舟无数归来晚,满载滩声过钓矼。

70

岘山怀古

岘山怀古,明代,区大相,

岘亭标往胜,楚俗旧登临。昔堕看碑泪,今伤歧路心。

江山无改易,贤达几消沉。缅想昔人叹,翻为后代钦。

雍台临汉水,樊口接荆岑。树似遗棠爱,川如睹洛深。

谁知感慨者,名向此山寻。

12

边月

边月,明代,陈恭尹,

神龙衔烛地,顾兔亦乘轮。共此中闺照,分随出塞人。

露漙光不匝,野阔影无邻。候满年年事,空嗟归梦频。

9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