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根须管虚中实,眼界当於窄处宽。
脚根须管虚中实,
眼界当於窄处宽。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人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要保持开放的眼界。诗人通过比喻来传达这个观点,他说我们的脚根要像管道一样,让实际的东西通过,而不是被虚幻的事物所占据。同时,我们的眼界应该像窄处一样宽广,不要局限在狭隘的观点和经验中,而是要开放心胸,接纳更广阔的世界。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智慧和修养的理念。诗人通过脚根和眼界的隐喻,表达了人们应该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被虚妄和狭隘所束缚。脚根须管虚中实,意味着我们要将实际的、有实质意义的事物优先考虑,而不是被虚幻、无关紧要的事物所迷惑。眼界当於窄处宽,强调了我们应该超越狭隘的视野,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接纳多样性和不同的观点。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眼界是人们在学习、成长和与他人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这首诗词简洁而有力,通过寥寥几句话传递了深刻的哲理。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被自我局限,要时刻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俞文豹[约公元一二四o年前后在世],字文蔚,浙江括苍(今丽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嘉熙末前后在世。
夏日宴新乐小侯于燕誉堂林若抚徐永存陈开仲诸词人并集 其二,清代,钱谦益,
软脚筵开乐句和,濯龙吐凤客骈罗。虽无法部仙音曲,也胜阴山《敕勒歌》。
丝竹凝风腰鼓急,釭花荡影舞衫多。老夫苦忆平生事,肠断西游赵李过。
题舒铁云书壮悔堂文集诗后并用其韵,近现代,萧梦霞,
绝代惊才世莫追,怆怀家国更同谁。袖中诗草销魂曲,扇上桃花堕泪碑。
东党英雄沦末路,南朝丝管入沉悲。关河萧瑟风云急,掷尽黄金未可为。
青春能几何 其一,宋代,赵孟坚,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苍髯绀发看成皤,亦有红颜嫩于花,东风驰道属谁家。
可道光阴流电转,草上霜飞峭如剪。心如不知恍重见,心语不通惟见面。
重见面,愁转多。归来银烛炯长夜,叹息青春能几何。
与蒲宗孟传正察推,宋代,冯山,
五月热无事,讼庭若扫刷。眼底簿书静,独坐痴闷发。
上马出门去,不避烦与渴。幕中访贤友,且欲纾拥阏。
洒水延我坐,解带意思活。清谈破尘滓,快若饮冰雪。
青衫虽同服,所处类巾袜。道均语言合,殊不间毫发。
十篇诗总解,金玉自磨戛。往时草草读,恨不见本末。
全编使我尽,万漏都一括。诸君好诗学,论议每相轧。
破碎失本源,十尝见七八。圣途久荒废,怜君力锄鏺。
汉安隆中集,应和类控楬。驰骋气力壮,嵩岱可手揭。
形容若绘画,讥讽过赏罚。回头索平淡,春兴最清越。
意外得真巧,漫不露彫割。此皆绪馀尔,太仓出圭撮。
予虽素无闻,少小颇奸黠。僻涩追古意,芬芳慕贤哲。
独自狂妄走,屡遭流辈喝。中道偶成病,两眼痛欲瞎。
见字辄昏雾,恨无金篦刮。凛凛忧痼废,那更寻旧扎。
平生志高远,缩小仅如钵。又从县道来,屈强且回拔。
吏责常恐嚇,民事日喧聒。中烦变憔悴,馀愤成呕哕。
衔辔脱未去,俛首就一秣。大叫虽慷慨,壮图已销杀。
清华果无分,看人起门阀。羡君名声好,风谊纵超拔。
凭陵欲轩翥,去势不可遏。然犹滞巴徼,官况饱辛辣。
始初未识面,展手思挽撮。相值偶相得,青松引藤葛。
意气始投合,底里尽表察。文字本非敌,轻舫触巨筏。
雅趣均厚薄,高论借迂阔。穷中烦慰藉,何异鱼喣沫。
俗态重趋走,仕路饶险滑。且当学鸿渐,不能助苗揠。
穷达盖有命,运转随坱圠。盖棺事始定,尝闻古人说。
功名倘可期,因君为寻掇。
利州漕宇八景 其四 柏轩,宋代,冯山,
昔时柏未栽,榜杏为轩名。柏今已可爱,题柏轩始清。
贤者安厥居,中怀渺无营。日来对柏坐,心适眼自明。
草经谢今说,寄意遗俗声。落落守岁寒,常恐为柏轻。
西苑诗十首 其三 璚华岛,明代,文徵明,
海上三山拥翠鬟,天宫遥在碧云端。古来漫说瑶台迥,人世宁知玉宇寒。
落日芙蓉烟袅袅,秋风桂树露团团。胜游寂寞前朝事,谁见吹箫驾綵鸾。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