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横塘 菱

青青恁早,占断塘坳,藕花才好抽叶。峭角铦棱,浑不怕、游鱼偷齧。

蟹舍儿童,渔村小妇,夕阳争割。泛鲜船水市,柳担筱筐,长挑去、烟垞末。

柔葱剥褪红衣,伴玲珑玉节,除我消渴。伏里先尝,又那待、秋风八月。

须剩取、霜前一半,留与轻桡采香妾。就买缸边,炊来橹后,记还家时节。

66

龚翔麟

龚翔麟(1658—1733)清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其他诗经

无择以游圭峰记及诗见贻辄题数绝于后 其五

无择以游圭峰记及诗见贻辄题数绝于后 其五,明代,李之世,

谁道云中别有廛,斜阳数点带炊烟。山前石耳无人摘,携得瘿瓢试涧泉。

37

述怀五十三首 其三十三

述怀五十三首 其三十三,明代,周是修,

朔风号海甸,十月雪漫漫。画戟攒云暗,铁马蹴冰寒。

但顾主恩重,宁论北伐难。汉宫抵疏勒,敌骑净皋兰。

孤军势逾险,百战阵仍完。杀气无时合,兵符隐夜看。

功名何足贵,所愿致君安。

71

寿固山永言尚将军

寿固山永言尚将军,明代,释今无,

百粤惠风吹瑞草,星光耿耿长庚老。寰海之区光浸中,仁寿同歌兼社舞。

银花火树太平年,山川带砺入幽妍。白昴之精跃申甫,一柱擎天见神武。

六师总辔雄且贤,金章紫绶何翩翩。万里霜威誇逸足,三生灵慧长青莲。

青莲千叶照碧波,我观佛种亦维摩。现身暂佩水苍玉,手调阴阳分太和。

文焕夺将颔下彩,威光还过髻中螺。几回顾我生颜色,贵贱相忘笑语历。

王臣曾受付嘱来,山僧敢献三多祝。

5

岁末自嘲二首 其二

岁末自嘲二首 其二,近现代,钱之江,

一方丘壑力能专,短杖芒鞋适所便。偶遇畸人足清话,再临明镜各华颠。

忘筌坐悦鳣鲔发,抉目待看陵谷迁。翻笑平生骨相俗,不堪顾影病梅前。

18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

作者:王氏(唐代)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唐代,王氏,

江景萧疏,那堪楚天秋暮,战西风柳败荷枯。立夕阳,空凝伫,江乡古渡,

水接天隅,眼弥漫晚山烟树。

【醉春风】寂寞日偏长,别离人最苦。把一封正家书改做诈休书,冯魁不睹

是将我来娶,娶。知他是身跳龙门,首登虎榜,想这故人何处?

【红绣鞋】往常时冬里卧芙蓉ブ褥,夏里铺藤席纱忄厨,但出门换套儿好衣

服。不应冯魁茶员外,茶员外钞姨夫,我则想俏双生为伴侣。

【迎仙客】见一座古寺宇,盖造得非常俗,见一个僧人念经掐着数珠。待道

是小梨,却原来是老院主,俺是个檀越门徒,问长老何方去?

【石榴花】看了那可人江景壁间图,妆点费工夫。比及江天暮雪见寒,盼平

沙趁宿,落雁无书。空随得远浦帆归去,渔村落照船归住。烟寺晚钟夕阳暮,洞

庭秋月照人孤。

【斗鹌鹑】愁多似山市晴岚,泣多似潇湘夜雨。少一个心上才郎,多一个脚

头丈夫。每日价茶不茶饭不饭百无是处,教我那里告诉。最高的离恨天堂,最低

的相思地狱。

【普天乐】腹中愁,诗中句。问甚么失题落韵,跨胃骑驴。想着那得意时,

着情处。笔尖题到伤心处,不由人短叹长吁。嘱付你僧人记取,苏卿休与,知他

双渐何如?

【上小楼】怕不待开些肺腑?都向诗中分付。我这里行想行思,行写行读,

雨泪如珠。都是些道不出,写不出,忧愁思虑,了不罢声啼哭。

【幺】他争知我嫁人,我知他应过举。翻做了鱼沉雁杳,瓶坠簪折,信断音

疏。咫尺地半载余,一字无。双郎何处?我则索随他泛茶船去。

【十二月】无福效同俦并侣,有分受枕剩衾余。想起来相思最苦,空教人好

梦全无。擗飞了清歌妙舞,受了些寂寞消疏。

【尧民歌】闪得人凤凰台上月儿孤,趁帆风势下东吴。我这里安桅举棹泛江

湖,到不如沉醉罗帏倩人扶。踌躇,踌躇,天边雁儿遥,枉把佳期误。

【耍孩儿】这厮不通今古通商贾,是贩卖俺愁人的客旅。守着这厮愁闷怎消

除,真乃是牛马而襟裾。斗筲之器成何用,粪土之墙不可圬。想俺爱钱娘乔为做,

不分些好弱,不辨贤愚。

【三煞】娘呵你好下得好下得!忒狠毒忒狠毒!全没些子母情肠肚。则好教

三千场失火遭天震,一万处疔疮生背疽。怎不教我心中怒?你在钱堆受用,撇我

在水面上遭徒。

【二】我上船时如上木驴,下舱时如下地府,靠桅杆似靠着将军柱。一个随

风倒柁船牢狱,趁浪逐波乘槛车。伴着这扌若人物,便似冤魂般相缠,日影般相

逐。

【一】他正是冯魁酒正浓,苏卿愁起初,下船来行到无人处。我比娥皇女哭

舜添斑竹,比曹娥女泣江少一套孝服。则怕他瞧破俺情绪,推眼疾偷掩痛泪,佯

呵欠带几声长吁。

【尾】比我这泪珠儿何日干?愁眉甚日舒?将普天下烦恼收拾聚,也似不得

苏卿半日苦。

72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近来时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近来时,元代,马致远,

借马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漂息胖肥。但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是"他人弓莫挽,他人

马休骑。"

【六】不骑呵西棚下凉处拴,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镫,前口儿休提。

【五】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麄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有口话你明明的记:饱时休走,饮了休驰。

【四】抛粪时教干处抛,尿绰时教净处尿,拴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教溅起泥。这马知人文,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

【三】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着颓,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飏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二】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则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44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五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五,宋代,杨万里,

溧县初栖凤,金陵复木牛。重来喜城郭,一夕閟山丘。

终始非无数,东西岂自由。铭旌二千里,处处哭归舟。

42

斋中读书诗

斋中读书诗,南北朝,谢灵运,

昔余游京华。

未尝废丘壑。

矧乃归山川。

心迹双寂寞。

虚馆绝诤讼。

空庭来鸟雀。

卧疾丰暇豫。

翰墨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

寝食展戏谑。

既笑沮溺苦。

又哂子云阁。

执戟亦以疲。

耕稼岂云乐。

万事难并欢。

达生幸可托。

71

绝粒偶书二首

绝粒偶书二首,宋代,谢枋得,

丹府金童善主家,百神听命静无哗。

从今何必餐松柏,但吸日精吐月华。

57

晨起

作者:刘攽(宋代)

晨起,宋代,刘攽,

断角续鸣钟,惜时春已空。晓星犹伴月,早雨不禁风。

眠食须颐老,衣冠强自公。庭阴全绿色,无复见残红。

90

自赋

作者:高翥(宋代)

自赋,宋代,高翥,

蜗角蝇头总是虚,何须留恋市朝居。

老於亲戚情当密,贫与公卿分合疏。

小涧草荒元种菊,故山尘满旧抄书。

几时归去重料理,啸月眠云得自如。

19

永安荣仲谋秘校访别三首 其一

永安荣仲谋秘校访别三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感君随月跨征鞍,来访熙宁旧长官。莫讶髭须浑雪白,哭儿清泪不曾乾。

43

读子思诗二首 其一

读子思诗二首 其一,宋代,毕仲游,

子思诗二百,开卷泪沾衣。今世识者少,古人能亦稀。

当年出咳唾,此日成珠玑。谁怜盛名后,妻子贫无衣。

21

徐斯远山囿

作者:韩淲(宋代)

徐斯远山囿,宋代,韩淲,

谁欤步高丘,云山以为囿。荒寒绕苍碧,蓊密得深秀。

清猿啸后岭,白鸟度前岫。是中可忘言,煎茶了閒昼。

40

阴雨

作者:韩淲(宋代)

阴雨,宋代,韩淲,

变风忽交作,雨脚窗纸鸣。隘巷掩关坐,炉深沸瓶笙。

岂不念故山,斗升聊自营。米贵薪炭少,天亦放我晴。

22

李正之丈提刑挽词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李正之丈提刑挽词 其二,宋代,韩淲,

耆旧今零落,风流近所无。歌诗到元白,字画逼欧虞。

为约言犹在,收书德不孤。阶庭知有子,庆泽自相符。

94

昌甫题徐仙民诗集因和韵两篇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昌甫题徐仙民诗集因和韵两篇 其二,宋代,韩淲,

东南蟠海峤,天也斲閒民。岁月高侪侣,江湖竞比伦。

杨刘万代手,温李再生身。雪跨水悬处,游魂不见人。

50

老君岩次刘谊韵 其一

老君岩次刘谊韵 其一,宋代,彭次云,

仙驭凌云去几年,九流空苦道家言。何人怀古求遗像,岩穴长蒙雨露恩。

60

校文京庠呈黄立轩朱南湖十首 其三

校文京庠呈黄立轩朱南湖十首 其三,宋代,萧立之,

西山南浦住经时,又住吴山送落晖。燕子不知家近远,年年秋社一番归。

7

清胜轩

清胜轩,元代,丁鹤年,

绕屋松杉手自栽,重阴长日护苍苔。一溪窈窕花间入,三径参差竹下开。

夜半霜钟宁假莛,秋深月镜本无台。主人定起焚香坐,何处扁舟棹雪来。

9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