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荠

小奚挑荠携篮去,寻遍颓垣与荒圃。

根染微黄怯晓霜,叶铺嫩绿滋春雨。

沙瓶鸣井{奭右斗}寒泉,

膏泥濯尽夸芳鲜。松风飋飋沸茶鼎,

晴窗唤醒幽人眠。细嚼甘香凝齿颊,

味与首阳薇不别。茆舍清贫东未涯,

搜吟况有梅梢月。五陵玉筹耽膏腴,

岂知菜味天渊殊。茶罢筇枝发清兴,

山后山前行一转。

35

诗文译文

小奚挑荠携篮去,

寻遍颓垣与荒圃。

根染微黄怯晓霜,

叶铺嫩绿滋春雨。

沙瓶鸣井奭右斗寒泉,

膏泥濯尽夸芳鲜。

松风飋飋沸茶鼎,

晴窗唤醒幽人眠。

细嚼甘香凝齿颊,

味与首阳薇不别。

茆舍清贫东未涯,

搜吟况有梅梢月。

五陵玉筹耽膏腴,

岂知菜味天渊殊。

茶罢筇枝发清兴,

山后山前行一转。

诗文简析

《挑荠》是宋代释绍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挑选荠菜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清贫生活的赞美。

诗文赏析

小奚挑荠携篮去,

寻遍颓垣与荒圃。

根染微黄怯晓霜,

叶铺嫩绿滋春雨。

沙瓶鸣井奭右斗寒泉,

膏泥濯尽夸芳鲜。

松风飋飋沸茶鼎,

晴窗唤醒幽人眠。

细嚼甘香凝齿颊,

味与首阳薇不别。

茆舍清贫东未涯,

搜吟况有梅梢月。

五陵玉筹耽膏腴,

岂知菜味天渊殊。

茶罢筇枝发清兴,

山后山前行一转。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清贫生活中的一种闲适和平和的心境。诗的开篇,描述了一个小奚人挑选荠菜的情景,他穿过颓垣和荒圃,寻找着最好的荠菜。作者通过描写荠菜的细节,如根部微黄和叶子嫩绿,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

接着,诗中描绘了挑选荠菜的过程。挑选的场景中有沙瓶鸣井的寒泉,清洗过的荠菜散发着芳香。这里用到了\"沙瓶鸣井奭右斗寒泉\"的比喻,将水源的清凉与清洗食物的过程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描写的形象感。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享受晚餐的情景。松风飋飋,茶鼎沸腾,晴窗敲醒了幽居的人,暗示了美好的生活和宁静的心境。细嚼着甘香的荠菜,味道与首阳薇花并不相上下,这里通过对味觉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和对清贫生活的满足。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清贫生活和诗人的心境。茆舍清贫,东面无边,暗示了作者在东方大地上的贫困生活,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仍能发现美好,搜吟着诗歌,即使只有梅梢和月光相伴。五陵玉筹是指显贵富贵之家,而耽于膏腴的生活,不知道菜的味道与天渊之间有何差别,表达了作者对于清贫生活的领悟和对物质富足的冷眼旁观。

整首诗以挑选荠菜为线索,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构建,表达了作者平淡生活中的宁静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挑荠》是宋代释绍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挑选荠菜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清贫生活的赞美。

小奚挑荠携篮去,

寻遍颓垣与荒圃。

根染微黄怯晓霜,

叶铺嫩绿滋春雨。

这首诗以小奚挑选荠菜的场景开篇,表现了作者对细小事物的关注和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小奚人穿过颓垣和荒圃,寻找最好的荠菜。诗中通过描写荠菜的颜色和生长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

沙瓶鸣井奭右斗寒泉,

膏泥濯尽夸芳鲜。

松风飋飋沸茶鼎,

晴窗唤醒幽人眠。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挑选荠菜的过程。挑选的场景中有沙瓶鸣井的寒泉,清洗过的荠菜散发着芳香。这里运用了\"沙瓶鸣井奭右斗寒泉\"的比喻,将水源的清凉与清洗食物的过程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描写的形象感。

细嚼甘香凝齿颊,

味与首阳薇不别。

茆舍清贫东未涯,

搜吟况有梅梢月。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绘了享受晚餐的情景。细细品味着甘香的荠菜,味道与首阳薇花不相上下。这里通过对味觉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和对清贫生活的满足。

茆舍清贫,东面无边,暗示了作者在东方大地上的贫困生活,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仍能发现美好,搜吟着诗歌,即使只有梅梢和月光相伴。

五陵玉筹耽膏腴,

岂知菜味天渊殊。

茶罢筇枝发清兴,

山后山前行一转。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清贫生活和诗人的心境。五陵玉筹是指显贵富贵之家,而耽于膏腴的生活,不知道菜的味道与天渊之间有何差别,表达了作者对于清贫生活的领悟和对物质富足的冷眼旁观。

整首诗以挑选荠菜为线索,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构建,表达了作者平淡生活中的宁静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其他诗经

浣溪沙

浣溪沙,清代,陈方恪,

意气拿云忆昔年。当筵借箸画山川。功名欹枕看飞鸢。

草檄未成憎命达,酬恩何计受人怜。一龛云卧送华颠。

13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 其三

作者:祁顺(明代)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 其三,明代,祁顺,

平生养亲知爱日,片心纯孝谁能识。别来三载又言旋,思向高堂奉颜色。

古言亲在不远游,侍养有违人子责。我怀圣善未许归,寸草难报三春德。

送行迢递指粤川,白云飞度青山前。凭君远寄殷勤意,为谢萱闱鹤发仙。

7

曾宏父将游吴兴示所和叶内相八首次其韵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三

曾宏父将游吴兴示所和叶内相八首次其韵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三,宋代,刘一止,

谢家溪亭花锁碎,尚忆故岁春未阑。觅得小航冲雨去,湿红飞处忍朝寒。

7

送曹子会试 其一

送曹子会试 其一,明代,王世贞,

罢醉枫桥酒,乾坤别自轻。如云偕计吏,捧日向承明。

不必论三献,无何遂一鸣。平津晚来贵,曾是鲁诸生。

49

鸬鹚港

鸬鹚港,明代,周是修,

十家同一姓,浮处依巨港。取鱼以为活,鸬鹚代罟网。

田园世外疏,儿孙眼前长。何当命轻舠,烟波共长往。

24

僧机图峰

作者:弘历(清代)

僧机图峰,清代,弘历,

僧机彷佛嵌空云,崒嵂玲珑信莫群。设使飞移文翰地,度星挂月号纷纷。

83

夜宿房溪饮野人张珦家桂叶鹿蹄酒其法以桂叶为饼以鹿蹄煮酒酿以八月过是则味减云

夜宿房溪饮野人张珦家桂叶鹿蹄酒其法以桂叶为饼以鹿蹄煮酒酿以八月过是则味减云,宋代,杨万里,

桂叶揉青作曲投,鹿蹄煮醁趁凉篘。落杯莹滑冰中水,过口森严菊底秋。

玉友黄封犹退舍,齑汤蜜汁更输筹。野人未许传醅法,剩买双瓶过别州。

63

王寨遇雨

作者:王翰(唐代)

王寨遇雨,唐代,王翰,

西风吹雨晚潇潇,山馆无人夜寂寥。病后岂堪鞍马倦,老来偏怯路岐遥。

孤灯耿耿梦初断,双棹悠悠魂欲消。自是奇穷多坎壈,非干王事独贤劳。

63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竹请客

作者:卢仝(唐代)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竹请客,唐代,卢仝,

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国。主人欲移家,我亦要归北。
上客幸先归,愿托归飞翼。唯将翛翛风,累路报恩德。

68

蒲中次韵提举赵正之秦亭唱和五首 其四

作者:赵鼎(宋代)

蒲中次韵提举赵正之秦亭唱和五首 其四,宋代,赵鼎,

要作哦诗伴,何妨结驷来。琼林有馀韵,水槛绝纤埃。

醉胆江山阔,吟毫花草开。只应闻雁夜,梦枕思悠哉。

82

送唐大监

作者:龚况(宋代)

送唐大监,宋代,龚况,

东山相别又相逢,转觉衰颓一老翁。子约重来我方去,满庭黄叶正秋风。

8

雨后二篇 其一

雨后二篇 其一,宋代,李昭玘,

苦雨几十日,满庭多土花。行螺上墙屋,倒竹卧泥沙。

澄景生凉吹,晴云变晚霞。却愁清夜梦,无计逐池蛙。

1

立春日同陈有之步至贺家湖

作者:谢翱(宋代)

立春日同陈有之步至贺家湖,宋代,谢翱,

风烟回首失,岁月但寻常。忠义行衰世,凄凉在异乡。

春流荒禹迹,天泪湿句芒。拟剪园中韭,携篮有跛臧。

61

得家报喜咸儿生

得家报喜咸儿生,明代,卢龙云,

千里椷书自粤南,真传消息喜逾深。官同鸡肋淹微禄,家有熊祥送好音。

此日已徵兰入梦,他时应附桂为林。年来棣萼关情处,重睹连枝慰远心。

33

赠唐仁卿 其一

赠唐仁卿 其一,明代,邹元标,

知君试政数年前,把臂金陵岂偶然。此别应须各努力,莫将閒语负前贤。

84

舟师

舟师,明代,俞大猷,

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77

郊祀伏睹驾出二首 其二

郊祀伏睹驾出二首 其二,明代,张元凯,

上帝歆元祀,南郊启閟宫。幸逢尧丽日,仰见舜重瞳。

仙乐闻难尽,霓旌望不穷。材官多侍从,偏我隐墙东。

96

十一月五日重登南溪蒋氏怀远亭

作者:王祎(明代)

十一月五日重登南溪蒋氏怀远亭,明代,王祎,

石径融积霜,桐檐散霏烟。良辰携佳友,登览思悠然。

青山如故人,历历揖我前。独怜亭前松,岁晚含清妍。

昔至始过膝,今来已齐肩。抚物动深慨,人生无百年。

浮华易衰谢,流序倏徂迁。不朽㦯可托,吾将企前贤。

8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八 劝课农桑

作者:祁顺(明代)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八 劝课农桑,明代,祁顺,

边壤固饶沃,居人颇荒凉。菑畬多旷土,丝茧不充裳。

明公下条令,所重先农桑。男女效耕织,夙夜无怠遑。

从今衣食足,永以乐时康。

11

冷庵为陈佥宪粹之作

作者:祁顺(明代)

冷庵为陈佥宪粹之作,明代,祁顺,

颍川先生富才行,生平不识亲权幸。义气遥横天地间,壮怀直与江湖迥。

屏除酿丽甘恬淡,咀嚼道腴知隽永。心田莹彻水不波,眼界分明冰作镜。

早年拜官居执法,铁面凝霜志何劲。列郡澄清使者车,一身廉肃天君令。

乌台地位高且寒,结庵占断深严境。松为栋宇柏为梁,梅竹森森二三径。

台前霜气侵人骨,四时常似隆冬景。不须赤脚踏层冰,袛用银床临露井。

公馀退食心洒然,半捲湘帘坐深省。宝镜瑶琴光陆离,玉壶秋月相辉映。

时磨古砚题冰茧,旋汲飞泉沦山茗。夜兴空怀剡曲船,冻尖呵彻中山颖。

词高白雪和者稀,星动寒芒色尤正。坐客无毡杜老吟,吴江枫落崔郎咏。

闻昔夏商衰替年,虐焰驱民政苛猛。帝遣伊周作霖雨,大旱来苏咸引领。

又闻春秋战国时,功利权谋恣炎横。天生孔孟正人心,多少昏冥为呼醒。

圣贤已远斯道在,一缕悠悠悬九鼎。回澜解倒非异人,只赖吾儒执其柄。

方今治化虽全盛,民力士风犹不竞。势利熏迷未易销,闾阎焚溺谁当拯。

先生抱道将有为,自是胸中常耿耿。愿言推此方寸丹,散向斯人济疲病。

黔黎奠枕古风回,天下忻然同一冷。

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