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堂四兰

纷披佩玉,仆委苔痕。

檐花写恨,难拈楚魂。

61

诗文译文

纷披佩玉,仆委苔痕。

檐花写恨,难拈楚魂。

诗文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愁思和离别的苦楚,同时也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文赏析

诗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将深情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首句\"纷披佩玉,仆委苔痕\"描绘了纷飞的落叶,仿佛是满地散落的宝玉,而低低的委着的苔痕则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这种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寂寞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檐花写恨,难拈楚魂\"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檐花是指檐下的花朵,它们在秋天凋零,象征着离别和失落。这里的\"写恨\"意味着作者借助檐花来表达自己的愁思之情。\"难拈楚魂\"暗示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楚魂指的是楚国的精神和文化。通过这两句,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往事的难以忘怀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人生的离别之苦。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表达,让读者在情景之中产生共鸣,体味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其他诗经

晓发沙城由东山间道薄暮始达宣府

晓发沙城由东山间道薄暮始达宣府,明代,李时勉,

仆夫促严驾,晓发銮舆先。避彼鸡鸣道,迂回由东山。

山险历层叠,路狭经万盘。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

俯视蹴飞鸟,仰望扪苍天。谷崖莽无路,下马相攀缘。

崎岖几回转,犹在数里间。旌旗蔽云日,剑戟森林峦。

憩阴摘山果,㪺壑漱清泉。试看荷戈士,飞走轻飙旋。

边关虽迢递,大道亦便便。既违澹台志,驱驰固宜然。

悠悠日将夕,始及见平川。未知足力倦,飞骑得前奔。

疾风觉后随,倏忽达军门。故人喜我至,尊酌且相欢。

愿言励雅操,戮力奉至尊。但愿师奏凯,辛苦马足论。

35

题湖山十景 其三 月浦泛舟

作者:陈镒(元代)

题湖山十景 其三 月浦泛舟,元代,陈镒,

与客携壶夜泛舟,水光不动月光浮。洞箫吹彻湖山静,应似坡仙赤壁游。

99

【双调】对玉环带清江引 四景题诗

【双调】对玉环带清江引 四景题诗,元代,汤舜民,

郎上孤舟,片帆无计留。妾倚危楼,寸心无限愁。红雨打船头,苍烟迷渡口。

眼底阳关,今宵何处宿?梦里阳台,此情何日休?这番相思直恁陡,名利相迤逗。

未够两宵别,又早三分瘦,五花诰几时得到手。

江雨淋淋,梅垂无数金。庭树阴阳,蝉鸣不调琴。鹦鹉罢双斟,鸳鸯闲半枕。

粉汗浸浸,碧筒羞自饮。神思沉沉,白头愁自吟。青鸾晓来传信音,昨夜灯花谶。

且教宁耐些,别不叮咛甚,刚写道小生除翰林。懒听笙歌,酒空金叵罗。倦对妆

盒,尘蒙珠络索。眉黛扫青蛾,髻云松翠螺。人在鸣珂,功名都蹬脱。路阻关河,

音书越间阔。西风小亭黄叶多,镇日垂帘幕。鸾钗颠倒簪,鸳枕弯ㄣ卧,孤飞

儿应似我。

去岁观梅,折花亲赠君。今岁观梅,对花不见人。别处恋新婚,抛离美眷姻。

使得囊空,心儿不自忖。寄得书来,话儿不甚准。秀才每则理会虚调文,就里没

公论。不趁雨云期,只待风雷信,急回来土牛儿鞭罢春。闺怨

罗袖偷掩,泪珠凝粉腮。宝镜羞看,鬓云松玉钗。飞絮点香阶,落红铺翠苔。

去了青春,青春不再来。巴到黄昏,黄昏怎地捱?推开绿窗邀月色,问月人何在?

欢娱往日多,烦恼今番煞,将一片惜花心愁窖里埋。

香透帘栊,藕花风渐生。影上阑干,梧桐月正明。何处理银筝?谁家调玉笙?

空有佳音,住音不待听。料想归期,归期未有程。他卖词章在柳营花阵里逞,不

管人孤另。扯破紫香囊,摔碎青铜镜,西厢下再不和月等。满泛霞杯,羞歌白苎

词。浓蘸霜毫,倦题红叶诗。心绪乱如丝,人情薄似纸。待害相思,相思干害死。

投至别离,别离何似此。恨天涯寡情游荡子,堕却青云志。烟花惹梦魂,风月关

心事,便那里步蟾宫折桂枝。

孔雀屏开,半遮银蜡光。翡翠衾寒,多薰宝篆香。枕剩绣鸳鸯,钗闲金凤凰。

恨杀飘蓬。飘蓬薄幸郎。瘦损风流,风流窈窕娘。梅花影儿才上窗,越恁添愁况。

砧声耳畔来,月色帘前晃,问离人断肠也不断肠。

45

【双调】拨不断 闲乐泛浮槎

【双调】拨不断 闲乐泛浮槎,元代,吴仁卿,

闲乐

泛浮槎,寄生涯,长江万里秋风驾。稚子和烟煮嫩茶,老妻带月包新鲊,醉时闲话。

利名无,宦情疏,彭泽升半微官禄。蠹鱼食残架上书,晓霜荒尽篱边菊,罢官归去。

暮云遮,雁行斜,渔人独钓寒江雪。万木天寒冻欲折,一枝冷艳开清绝,竹篱茅舍。

选知音,日相寻,山间林下官无禁。闲后读书困后吟,醉时睡足醒时饮,不狂图甚。

96

寄杨十七

作者:刘攽(宋代)

寄杨十七,宋代,刘攽,

宰邑成三异,吾兄复妙年。长愁越声短,不似古诗传。

高唱今独步,知音深谓然。还疑剡溪上,纸贵几多钱。

30

晚步

作者:刘攽(宋代)

晚步,宋代,刘攽,

日没城阴合,人归草露凉。浅池宜短艇,高树倚胡床。

清啸激秋气,孤吟留月光。敢言吾独善,鱼鸟正相忘。

36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六

作者:赵蕃(宋代)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六,宋代,赵蕃,

辞好曾闻喻色丝,那知妙处本天姿。若穷句法源流远,曾见梅山唱和诗。

69

和安之谢伯康君实见访

和安之谢伯康君实见访,宋代,范纯仁,

眉寿当安逸,炎蒸倦往还。二难俱命驾,三径始开关。

清论应更仆,新诗特解颜。冥冥双雁序,为叟下云间。

22

点史

点史,宋代,张至龙,

水草山花各自春,闲居常谨坐船身。忠言似药偏医国,好句如金不疗贫。

王霸兴亡难讳史,彭殇寿夭不由人。感来莫计更深浅,祇见苍头换烛频。

91

正月十四夜

作者:施枢(宋代)

正月十四夜,宋代,施枢,

覊游偶值上元时,莲艳烧空照锦溪。

堂上珠帘如水浸,庭前鳌架与山齐。

风传鼓吹春声闹,雨遏笙歌夜语低。

自笑蓬窗勤苦士,何当太乙为燃藜。

15

题钱舜举写生五首 其一 石榴

作者:陈深(宋代)

题钱舜举写生五首 其一 石榴,宋代,陈深,

万里乘槎来,锦衣惊昼炫。相逢秋风中,忽发一笑粲。

73

和陈子思晚出崇因

和陈子思晚出崇因,宋代,毕仲游,

两山夹路郁崔嵬,云缕飞空似剪裁。此日定须相别去,瓮中残酒待谁开。

33

呈唐子明同年

呈唐子明同年,宋代,沈与求,

饥来驱我出蓬蒿,鬓影鬖鬖舞二毛。黄甲浮名誇俗子,白丁结习数吾曹。

老盆贮酒心犹健,懒架抛书趣亦高。万事含糊自堪乐,不须持板念徒劳。

67

牡丹

作者:潘牥(宋代)

牡丹,宋代,潘牥,

为爱妖娆恼病怀,翠屏锦幄护香荄。

真教花事从头尽,却把东风满室开。

一缕暗藏金世界,千重高拥玉楼台。

螯汤池馆依然在,游子年年来不来。

85

锦钱馀笑 其十八

锦钱馀笑 其十八,宋代,郑思肖,

飘飘山中行,与云同出没。饥来餐生石,入口细无骨。

满吻流甘香,不嚼而味出。幽禽独赏音,数声不可忽。

17

过吉水

过吉水,宋代,萧立之,

路暗元非夕,山明忽作阴。年荒官籴重,野迥客愁深。

远水分渔窟,饥乌集社林。终更眠未稳,感慨起长吟。

64

最高楼 商於鲁县北山

最高楼 商於鲁县北山,元代,元好问,

商於路,山远客来稀。鸡犬静柴扉。东家欢饮姜芽脆,西家留宿芋魁肥。觉重来,猿与鹤,总忘机,风浪里,竟安归。云山既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任年年,藜藿饭,芰荷衣。

46

别元美 其二

别元美 其二,明代,李攀龙,

白云愁色满吴门,疋马孤舟不可论。一自河梁携手后,至今犹有未销魂。

100

终慕双挽 其二

作者:钟渤(明代)

终慕双挽 其二,明代,钟渤,

君臣殊遇无存亡,几番恩典来侯堂。诘之造化孰主张,英气留待孤凤凰。

时悬金印征蛮方,清声劲节如秋霜。筹边匪直我武扬,笔扫群丑如驱羊。

陟岵陟屺阻莫将,哀哀双挽诗盈箱。大孝终身慕不忘,虞风舜日争翱翔。

蹇予十载官夕郎,也曾竹下倾瑶觞。南香一瓣十断肠,凌烟有鹤飞来双。

23

秋兴漫成六绝句 其六

作者:卢楠(明代)

秋兴漫成六绝句 其六,明代,卢楠,

买茅藉宇非无地,檐花涧石错相鲜。西邻野老怜疏放,数借风亭凉处眠。

7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