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露唇,见不透脱。
布袋靠得虽牢,髑髅枯眼再活。
若要活奉化,肚肠尽情拈却。
靠着布袋看髑髅,不开口笑赞。
髑髅无声,却能透彻其意。
布袋虽牢固,髑髅眼中重新有生气。
要让生命焕发活力,
就要放下一切顾虑和束缚。
《靠布袋看髑髅不开口笑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绍昙。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个布袋子与髑髅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和禅宗思想。
靠着布袋看髑髅,不开口笑赞。
髑髅无声,却能透彻其意。
布袋虽牢固,髑髅眼中重新有生气。
要让生命焕发活力,
就要放下一切顾虑和束缚。
这首诗词的十分深远。布袋与髑髅的对话象征着生与死、有形与无形之间的交流。布袋作为有形的代表,代表着尘世间的束缚和顾虑,而髑髅则象征着无形的存在,代表着超越世俗的智慧和觉悟。诗中的笑赞表达了布袋子对髑髅的赞美,暗示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接受和欣赏。
诗中提到的笑不露唇、见不透脱,意味着真正的智慧和觉悟不仅仅依赖于表面的笑容和外在的形式,而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布袋虽然靠得牢固,但髑髅通过枯眼再次焕发生机,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形态的活力和智慧。
最后两句诗中的奉化和肚肠尽情拈却,表达了追求禅悟境地的意愿。奉化指的是虔诚地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觉醒,而拈却则代表了放下杂念和执着的境界。通过舍弃肚肠的纠葛,意味着放下欲望和贪婪,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通过对布袋和髑髅的对话,表达了对于生命和死亡、形与无形的思考和领悟。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本质和价值,呼唤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时,它也体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强调通过觉悟和解脱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安宁。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丙寅正月十日召诸王臣工集重华宫联句,清代,弘历,
韶年和乐会周亲,丽藻同赓翰墨臣。宴借传柑先令节,俗沿桃菜协良辰。
矞云已报三阶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声多催腊尽,梅花香发竞时新。
普天共仰升平庆,率土咸沾化育仁。击壤尧衢民气豫,纽芽禹甸物情訚。
匪今稔岁祥为大,自古天伦乐是真。回忆文筵歌撒荔,久铭帝德粲雕珉。
九重瑞霭舒佳景,六出琼葩应大钧。丝管清音天上至,琅玕古色座中陈。
曈昽旭日临青琐,缭绕祥烟护紫宸。一德景行先圣业,同堂嘉叙古风淳。
欣开锦席酬三叔,尚记仙诗和四宾。
铺首宜春书吉字,地衣送暖袭华裀。屏开鸾影辉丹宇,砌转鳌峰映碧峋。
列坐承恩齐搦管,分行肃侍俨垂绅。光生几研分题遍,响遏韶钧得句频。
银汉分支涵雨露,猊烟结篆引璘彬。礼陶乐淑私须克,孔思周情道在纯。
何必联吟誇有过,也知群擢愿希荀。九华枝外依仙岛,五色云中仰圣人。
骀荡风微腾紫盖,慈宁福厚锡苍旻。喜瞻陇麦千畴润,恰数阶蓂十叶匀。
鱼藻载歌恩似海,龙文健举笔如神。拜飏顿觉诗怀畅,衎乐过于酒味醇。
乳液广沾仙掌露,雕盘屡给大官珍。宝幡巧剪悬双胜,脆缕纷堆荐五辛。
渐转晴晖迟蔼蔼,微生阳气始礥礥。已教彩燕翔珠箔,未许青牛迓绮闉。
歌继柏梁宗异并,人来枵诣燕游申。爻占云陆鸿仪渐,风咏周南麟趾振。
湑露早叨陪上日,需云又庆值初旬。铿訇仙籁闻锵佩,优渥宫壶捧赐银。
祥启重华光糺缦,班随群列礼遵循。瑞云乐奏声盈耳,坚齿香浮醴入唇。
十八数符瀛苑侣,大千界乐化台民。辑圭剑履通重译,献赆梯航到八闽。
遍覆寰区唯岂弟,迪知宅俊在忱恂。芬馨馔玉颁缃核,皦绎摐金叶磬均。
艳发唐花嗤羯鼓,风回文沼蹙鱼鳞。丁冬莲漏来西极,错落珠灯缀大秦。
近傍御床邀异数,重扬天藻续前因。探源远溯龙门浪,觅韵艰披鸟道榛。
殿是集贤传雅事,职司簪笔步芳尘。诏宽礼数无拘束,喜溢天颜展笑嚬。
嘉会恰逢几暇顷,宠光兼被岁寒身。暖随东陆符星指,霁豁西山带雪皴。
敢拟欢娱同宴镐,为酬勤动想吹豳。庭罗宝树霞千叠,诗擘瑶笺韵几巡。
计日夜珠刚就满,笑看瑞叶尚馀津。
琵琶仙 题垂虹感旧图,近现代,王蛰堪,
烟雨松陵,宛然是、数抹丹青谁画。因念呜咽歌箫,长桥旧行迹。
都诉与、江波淡月,漫应许、此间重忆。入眼狂飙,惊天乱劫,空费吟笔。
问何似、缣幅牵情,弄寒影、伤心到词客。还恐霎时凝伫,起悲怀难抑。
窗半掩、帘风坐久,倩绿杯、肯把愁涤。祗恁蛩答幽阶,夜声岑寂。
答庾僧渊诗,魏晋,张翼,
茫茫混成始,豁矣四天朗。三辰还须弥,百亿同一像。
灵和陶氤氲,会之有妙常。大慈济群生,冥感如影响。
蔚蔚沙弥众,粲粲万心仰。谁不欣大乘,兆定于玄曩。
三法虽成林,居士亦有党。不见虬与龙,洒鳞凌霄上。
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众妙常所晞,维摩余所赏。
苟未体善权,与子同佛仿。悠悠诚满域,所遗在废想。
有怀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
桑落黄而陨,于飞雁翱翔。岂无同心人,滞彼天一方。
刘氏贤父子,好古俱志彊。向来文墨盟,许我由升堂。
三孙子荆家,人物妙过江。当时载酒地,朝暮一玉光。
几年断行迹,老柳知在亡。苕溪到荆溪,一苇可以杭。
定应数相过,我顾不得双。属谋吴会行,秋疟冬尚僵。
迨今病小愈,又值天雨霜。饥寒苦见驱,此役殊未央。
苕溪道所见,有宅非他扬。我犹识其门,寂寞罗可张。
会成整衣冠,床下拜老庞。退从阿戎谈,麈秃饭不尝。
独说孙之居,更下荆溪傍。慨兹如许别,肯惮一水长。
孤篷不难溯,物色因鸣榔。傥闻苇间音,躧履斯迎将。
剡曲笑徒反,竹隐聊与当。古人有成言,居必思择乡。
我今落殊县,绝交类嵇康。论文得重与,近作期倒囊。
从游不徒然,会合况莫常。匪但鸡黍约,要资药石良。
针砭苟不靳,我何惧膏肓。痿盲于起视,顷刻未始忘。
阴风忽动地,暮色自远苍。归寻短灯檠,依旧平生窗。
春景 其二 新年贺太平,宋代,刘辰翁,
相过贺新元,干戈且息肩。不图垂老日,还见太平年。
灰向昆明尽,春从待漏传。衣冠禾黍地,箫鼓杏花天。
灯市嬉遗老,旗亭卧醉仙。山林闻好语,天下米三钱。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