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窗放入四山青,古篆无烟气自清。
风不鸣条花著露,一湖春月万蛙声。
透过窗户看到四山青,古篆无烟气自清。
风不吹动花朵上的露水,整片湖泊倒映着春天的月亮,蛙声此起彼伏。
这首诗词以作者在西湖夜景的观察为内容,描绘了西湖夜晚的景色和氛围。诗中通过观察窗外的四山青以及湖水倒映春月,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夜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还提到了风吹不动花朵上的露水和蛙声此起彼伏,使诗词更加生动真实地表现出西湖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夜景的美丽,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中通过窗户的透视,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感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如“四山青”、“古篆无烟气自清”等,使读者仿佛能够亲临西湖夜景的现场。
此外,诗中描绘的风不鸣动花上的露水和一湖春月万蛙声,揭示出了西湖夜晚的宁静和生机,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感受。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宁静的西湖夜景,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西湖夜景的描述和观察,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沉思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宁静和和谐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是一首唯美而富有意境的诗词作品。
曾由基,字朝伯,号兰墅,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曾仕宦临安,与陈鉴之(刚父)有交。有《兰墅集》、《兰墅续稿》,已佚。陈起收其诗入《江湖后集》。事见集中有关各诗。 曾由基诗,据《江湖后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蜂课蜜和议戍,志德人之赔款也,近现代,金天羽,
蜂课蜜,课蜜输香国。当初猎艳摧花丛,花粉狼藉随东风。
香桃瘦损棠梨泣,紫罗兰小矜标格。蛛萦花片蝶黏香,姹紫嫣红半萧瑟。
高张十万护花铃,羯鼓春雷打未停。酿得春阴如酿蜜,绿章夜奏告行成。
行成几日商量妥,花里擒王兵已挫。问君何物媚花神,还种花田供蜜课。
故园依旧开蜂房,蜜脾乍满蜂颠狂。厚颜芳杜倾朝醑,蠲忿萱苏闹晚妆。
由来崖蜜多风味,紫燕黄鹏并欢喜。乌劝提壶为饷耕,虫呜促织思兵篚。
细腰宫里露桃开,岁岁花农进蜜材。口蜜终须防腹剑,妒花风起骇兵来。
从知贡祸防轻起,虱蠹花心蜂有尾。金缯流涕说和戎,虫天亦有伤心史。
【越调】小桃红 辛尚书座上,元代,刘时中,
辛尚书座上赠合弹琵琶何氏
纤纤香玉插重莲,犹似羞人见。斜抱琵琶半遮面,立当筵,分明微露黄金钏。鵾鸡四弦,骊珠一串,个个一般圆。
武昌歌妓女鬼氏春卿,色艺为一时之冠。友人文子方为刑曹郎,困公至武昌,安子举助教会间见之,念念莫置,代作此以赠之春来苦欲伴春居,日日寻春去。元奈春云不为雨,为春癯,绿窗谁唱留春住。买春不许,问春无语,春意定何如?
为春憔悴要春医,苦苦贪春睡。盼得春来共春醉,恨春迟,夜来得个春消息。春心暗喜,春情偷寄,春事只春知。
几年尘土被官囚,此日方参透。待别干星娘小除授,紧营求,天还肯许便欣然地就。温柔乡里甲头,无何乡里主首,便权一日也风流。
【商调】字字锦,元代,未知作者,
群芳绽锦鲜,香逐东风软。莺簧转巧声,题起伤春怨。睹名园,杏障桃屏,
桃屏上映着柳眉翠钿。天天,桃花窨约,恰似去年。因何去年、去年人不见,空
蹙破两眉翠尖。奈奈山长永远,他在那里和谁两个欢欢喜喜?咱这思思想想,寻
寻觅觅,欲待见他一面。
【赚】离绪恹恹,奈少个人儿在眼前。空嗟怨,不知何日再团圆。泪涟涟,
极目关山隔雾前,写下花笺谁与传?心事无告托,冤家直恁误人方便,怎生消遣。
【满园春】南楼外雁翩翩,悄没个音信传。长空败叶飘飘舞,金风动,铁马
儿声喧,纱窗外透银蟾。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
误约盟言。
【幺篇】彤云布,朔风起,遍长空柳花飘棉。几朵早梅开放蕊,销金帐共谁
两个欢宴?独自个守炉边。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
不误约盟言。
【余音】终须有日重相见,相见后依然欢宴,办炷明香谢天。
【越调】柳营曲,元代,乔吉,
有感
薄命妾,重离别,长吁一声肠断也。闷弓儿难拽,愁窖儿新掘,花担儿怕担折。兰舟梦水绕云结,香闺恨烛灭烟绝。凤凰衾人硬咽,鸳鸯枕泪重叠。口耶,寒似夜来些。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十首 其八,宋代,陆游,
久病卧江村,发白面黧黑。艰难念温饱,日夜积涓滴。
聚壤粪园桑,荷锄耘垄麦。苟失一日勤,农事深可惜。
小儿念乃翁,卒岁共欣戚。跂望明年春,社雨泥一尺。
康不领此诗又有许梅谷者仍求再赋长律,宋代,赵孟坚,
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皴老干墨微焦。
笔头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
妆缀蜂须拟笑靥,稳拖鼠尾施长条。
尽吹花侧风初急,犹带枝头雪未消。
松竹衬时明掩映,水波浮处见飘飖。
黄昏时候朦胧月,清浅溪山长短桥。
闹裹相挨如有意,静中背立似无聊。
笔端的皪明非画,轴上纵横不是描。
顿觉坐来春盎盎,因思行过雨潇潇。
从头总是汤杨法,拚下工夫岂一朝。
张伯雨赠黄精,元代,吾丘衍,
山中有灵草,乃云太阳精。况闻天老言,饵之可长生。
故人赤松意,分赠慰我情。玉津比玄芝,采采三秀英。
我愿服此久,飘然出寰瀛。绿发无秋霜,身如羽翰轻。
举臂入霄汉,丹台列高名。手把金芙蓉,与君游太清。
子与自芦台量移瑞州 其二,明代,李攀龙,
遥传雨露一时新,不负漂零恋主身。高卧中原堪有客,雄飞尔辈可无人。
屏星色动双龙曙,锦水光分五马春。诗兴宦情堪并美,南州孺子况为邻。
司马公游支提山回延过小集别后见贻兼约鳌山之会答和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春游何处远,闻道叩双林。尽得寰中胜,其如别后心。
忽来成美晤,久坐豁尘襟。礼数难拘束,赓酬到夜深。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