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风絮鸣觚棱,纷绿消息何频仍。
不堪十月已四白,岂暇一岁夸三登。
祁寒未必小民怨,哭雪政恐樵夫憎。
穷阎冷市籴贵谷,破灶湿苇烧层冰。
寒窗又冻诗翁笔,清夜谁怜贫妇织。
人言宜瑞不宜多,官放论钱不论日。
请君高吟祈碧苍,愿天今夕开扶桑。
寄语龙公且相恤,忍待明年莫仓卒。
十月的第四天,夜晚来了风吹动雪花,雪花纷纷飘飞,绿色的消息频繁不断。十月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怎能有时间夸耀三次登高呢?寒冷的天气可能引起普通人的怨言,哭泣的雪恐怕会让樵夫憎恨。贫穷的人们在冷市场上买贵重的谷物,破烂的灶台上烧着湿漉漉的积冰。寒冷的窗户再次冻住了诗人的书写笔,清冷的夜晚,谁会怜悯那贫穷的妇女织布呢?人们说吉祥的事物不宜多,官吏们只论钱财,不论日子的良辰吉日。请你高吟,祈求苍天今夜开放扶桑之门。我寄语龙公,请你体谅一下,忍耐等待明年,不要仓促离去。
这首诗描绘了十月的寒冷景象,雪花纷飞,风吹动着树上的残枝败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了对寒冷气候的感受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冬日的严寒和贫穷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诗人对政府的冷漠态度也在其中得以体现,官吏们只关心金钱财富,而不顾及人民的困苦。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意象构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关切。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担忧和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祈愿。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体现了袁说友在宋代文人中的社会良知和关注。这首诗通过对寒冷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改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期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和王一樵九日书怀诗韵四首 其一,清代,刘天谊,
意气殊高百尺楼,如何未遂广寒游。局拳阆苑梯云手,感慨龙山落帽秋。
空抱壮怀篱下过,权将佳节醉中酬。可怜更有伤弓雁,折翅惊号芦荻洲。
拟郊祀十九歌,存七章 其三 惟泰元,清代,姚燮,
乾纲仪首,握正定机。懿律嘉量,允纳和熙。徂龄聿回,颓晷惟复。
乘五际之剥,而舒其蹙。发申旦之光,而喔以祥。甘露瀼瀼,黄龙载鴹。
矞云九章,釭乎幕张。轩乎绮飏,锡极汝皇。皇运协昌,青陆轨骧。
拜稽思颂,属属洞洞,生罔不综。
【双调】新水令 闺情,元代,赵君祥,
枕痕一线玉生春,未惺忄眼波娇困。别离才几日,消瘦够十分。杜宇愁闻,
无端事系方寸。
【驻马听】寡宿孤辰,岁晚佳期犹未准。旧愁新恨,镜中眉黛镇常颦。一庭
芳草翠铺茵,半帘花雨红成阵。雨声潺,风力劲,韶华即渐消磨尽。
【乔牌儿】绣针儿怕待亲,腮斗儿粉香褪。莺慵燕懒清明近,把闲情相逗引。
【雁儿落】被儿冷龙涎不索薰,人儿远龟卦何须问?路儿阻鱼笺断往来,心
儿邪鹊语难凭信。
【得胜令】静团扇掩歌尘,碜可可罗帕渍啼痕。急煎煎永夜难成梦,孤
另另斜阳半掩门。打叠起殷勤,不索向心中印。折挫了精神,风流病不离身。
【甜水令】这些时情思昏沉,姻缘间阻,相思陡峻。楼上把阑凭,见了些水
绕愁城,树列愁帏,山排愁阵,几般儿对付离人。
【折桂令】楚阳台剩雨残,忘不了私语叮咛,往事纷纭。寂寞兰堂,萧条
锦瑟,孤负芳樽。金花诰七香车前程未稳,紫香囊五言诗旧物空存。醒也销魂,
醉也销魂。怯残春又是残春,怕黄昏又到黄昏。
【离亭宴歇指煞】多情较远天涯近,东皇易老芳菲尽。无言自忖,难改悔志
诚心,怎消磨生死誓?强打捱凄凉运。留连宋玉才,迷恋潘安俊。行思坐盹,免
不得侍儿嘲,遵不得严母训,顾不得傍人论。荣华自有时,恩爱终无分,枉了把
形骸病损。他谎话儿赚韩香,我痴心儿忆何粉。
饮马长城窟行,南北朝,萧统,
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
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
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蕴此望乡情,沈忧不能止。
有朋西南来,投我用木李。并有一札书,行止风云起。
扣封披书札,书札竟何有。前言节所爱,后言别离久。
冬景 地炉煨榾柮,宋代,刘辰翁,
片地为炉古,长镵斫雪来。蒲团容膝坐,榾柮向人煨。
凿破昆山璞,方如煖阁开。一根深雨露,四壁涨烟煤。
光怪浮螭吻,云星拨芋魁。朱门香兽拥,何意早成灰。
念奴娇 寄云中完颜公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元代,耶律履,
紫琼洼*,算何年、砻琢云根山骨。理润坚温,知雅称、绝格风流人物。待价因循,一时奇遇,得失才容发。千金先许,玉堂初认仿佛。老坡疑是前身,赤蛇宵吼,肯迟留扪拂。尚有当时耽玩趣,习气终难摩没。更莫矜夸,武夷玉窦,千尺兴平窟。开奁发幂,隶僮已倦嗟咄。律履耶律文献公词三首
辛酉大雪戏成十诗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韵 其一,宋代,周麟之,
北风夜捲地,冻云晓黏天。黄竹歌未终,飞霰集我前。
森罗昆山璧,零乱淮夷蠙。缚贼悬瓠城,安得兵三千。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